班会:释放青春正能量——缅怀汪国真 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班会:释放青春正能量——缅怀汪国真 教案

资源简介

释放青春正能量
——缅怀汪国真
[班会背景]
2015年4月26日,影响几代人的大诗人——汪国真去世。汪国真的诗昂扬向上,释放着青春的正能量。借此机会带学生诵读、分析汪国真的诗,别有一番风景,这也是对汪先生的最好的缅怀,更是一堂青春励志课。
[适用范围]
中学
[班会目的]
通过带领学生诵读汪国真的诗,激励青年学子昂扬向上。
借机引导学生关注诗歌,释放青春正能量。
[班会准备]
搜集汪国真的诗并摘编经典诗句,打印给学生。
读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狄金森的诗,选取他们的经典。
读赏析汪国真的诗和评价汪国真诗的文章。
[班会流程]
班会导入:
师:在看到汪国真去世的新闻之前,关于汪国真你知道多少?
生:作文素材库里有他的诗句。
师:你能背下他的哪些诗句?
生:就是什么——留下背影。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
师:看来大家对汪国真的了解停留在作文素材和格言警句上。感谢作文素材,留住了诗人的背影。(众生大笑)
师:我们一起看看汪国真的生平。(凤凰宽频报道)视频导入
汪国真,祖籍厦门,1956年6月22日生于北京,当代诗人、书画家。1982年毕业于暨南大学中文系。1984年发表第一首比较有影响的诗《我微笑着走向生活》。1990年开始,汪国真担任《辽宁青年》、《中国青年》、《女友》的专栏撰稿人,掀起一股“汪国真热”。 2005年始,他的书法作品作为中央领导同志出访的礼品,赠送外国政党和国家领导人。2005年担任中国艺术研究院文学艺术创作中心主任。2015年4月26日凌晨两点十分,汪国真去世,享年59岁。汪国真的诗歌深刻影响了中国广大青年受众,连续20多年畅销不断,并被广为传抄。
师:你们的老师——我。是汪国真的真诚的粉丝。这是我25年前高中时代的摘抄本,我拿出了一个发旧的绿皮的诗歌摘抄本。学生纷纷从我索要,结果被前面几名学生抢先拿到,好奇的传看。
生:老师,你高中那么有闲心,抄了一本,还画了插图。
师:我那时可是个校园诗人,还是校报主编呢?!
(学生愈发的好奇)
师: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诵一下汪国真的诗:
第一环节:诵读汪诗,品味意境
师生一起诵读汪国真的经典诗歌:《我微笑着走向生活》《热爱生命》《学会等待》《嫁给幸福》《山高路远》《挡不住的青春》《只要明天还在》《跨越自己》《那凋零的是花》等
师:朗诵了这些诗句,你的直接感觉是什么?
生1:没什么感觉。
生:老师,他爱写打油诗。
生1:真没什么感觉!
生2:感觉心理很舒服。
生3:感觉很励志。
生4:我打算买一本汪国真的诗集,心里不舒服时就读几首。
师:等到暑假汪国真的纪念诗集就会出来了,那时再买,能买到全集。
师:能创作如许美丽的诗歌的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我们更关心汪国真是怎样走上诗歌创作道路的。
他出身机关大院,有一定的古典诗词底蕴,他15岁开始到车间上夜班,经历了七年的社会生活历练。1977年恢复高考,只有初中学历的他横下一条心:一定要考上大学!一年之后,他得到了广东暨南大学中文系的录取通知书,在那个大学录取比例不到5%的年代,汪国真成为“文革”之后的第二届大学生,人人艳羡的天之骄子。
“大学时我们特别喜欢自己写东西,比如小说、散文、诗歌,我之所以选择诗歌是因为我的字写得不好看,那时候没有打印机,投稿都是手写的,诗歌又比较短,这能让编辑在没烦之前就把我的作品看完。”汪国真曾这样说。
生:我的字就不好看。
师:那你也适合当个诗人。
(众生笑。)
师: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大、中、小学校园里,都会有自己的文学社,不定期地出各种文学期刊,汪国真是其中的积极分子。在暨南大学,他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年龄、经历、背景各不相同的同学,加之这里本就是一所华侨学校,各种思潮汇聚于此,在这种自由、宽松、不断涌现新事物的环境中,他的视野被完全打开,逐渐走上了诗歌创作的道路。
从1978年进入大学开始诗歌创作,到1988年《读者》刊发他的诗歌《热爱生命》作为卷首语,汪国真经历了漫长的十年时间,一步步从默默无闻的青年,蜕变成受众人追捧的著名诗人。
“初期我的稿子被采用的比例差不多是1/10,后来随着作品质量的提高,编辑也逐渐熟悉你这个人了,比例才逐渐提高。”事后汪国真回忆,尽管当年的同学中文学资质远超他的人并不少,但是毕业之后能像他这样依然坚持创作,并积极投稿的人实在是太少了。
师:我有一句名言:成功的路上地广人稀,因为,能坚持的人太少。
(众生大笑。)
第二环节:分组讨论,评价汪诗
师:他的诗歌非常流行,当然也少不了争议。网上有这样三种典型负面评价:
格言式心灵鸡汤开山祖师也叫诗人,令诗蒙羞。
初中崇拜你,高中喜欢你,大一时很少看你,大二以后就不再读你。其实那些伴随着我们成长的汪诗如同那些年的《读者》、《意林》,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我们被弃之如敝履。
他的诗歌哲理浅显,过于通俗,抒情方式较为简单,过多使用“既然”、“如果”等关联词和排比句式,艺术手法比较单一。而且,他的诗歌内容,缺少当时社会变革的时代特征。所以,汪国真的诗歌,很多都是轻快的小调,缺少足够的深度和厚度,未能进入较高的文学层次。
师:请大家前后桌结合,分成六组,讨论一下,你们怎么看待这些评价。(2分钟)
然后,每组至少选一名代表发言。
(第一组)生5:我觉得他的诗挺励志的,而且通俗易懂,那些批评他的人思维有问题,爱看就看,不爱看拉倒,人身攻击就更不对了。
师:很好。学术上可以争鸣,批评是可以的。人身攻击不是一种理性的态度。
(第一组)生6:我很喜欢他的诗,读起来朗朗上口。
(第二组)生7:我不读诗,我读文章。
师:你们诗一样的年华,我郑重的告诉你,还是读一些诗罢。
(众生笑)
(第三组)生8:我觉得很一般,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不喜欢。
师:你喜欢什么样的诗呢?
生8:有点朦胧感的。
(第四组)生9:我不太喜欢他的诗,我同意第三种批评。
(第五组)生10:我非常喜欢他的诗,我还摘抄了很多,给我很大激励。
(第六组)生11:读几首还行,读多了就烦了,还是不同人的诗都读好一点儿。我更喜欢美感的。
师;你更喜欢谁的诗?
生:席慕蓉的。
师:看来,90后的审美取向是多元的,这是时代的进步。
师:下面听听权威专家的解读汪国真诗歌:
优点:他的诗歌继承了中国传统古诗和传统新诗的优点:语言精练、通顺流畅、含蓄幽默、诗歌押韵、软抒情。
局限:汪诗象征、意象色彩不浓,朦胧不烈,暗射影射不重。谁都不扎手。所以他的诗比较适合多数中国人的口味,青年学生、成年、老年人都可读,受众人群特别大;是多数中国人喜闻乐见的佳良诗歌类型。他的小瞧者是自视自己是阳春白雪的人;他的强烈反对者是热恋外国诗歌的先锋派们。汪诗的优点,正是后二者缺少的。当然,后二者的长处,汪诗也少具备。如果他都具备了,他一定也就不是汪国真了。争相阅读汪诗的人们,很难说都是为了诗歌而诗歌,一些人是为了寻求人生哲理、心理开导与精神抚慰。汪诗既适应了需要诗歌的人们之需要,又适应了需要人生哲理的人们之需要。诗使人生哲理更生动、更形象,更易记易用。于是,汪诗迅速风行起来。
师:从诗歌的角度讲,朦胧诗走向极端,难读难懂;无韵诗、无诗味、应付诗、无病呻吟诗霸占各种诗歌媒体;这种情况除了诗人们自己津津乐道以外,让社会上多数人生厌;一股强烈反抗诗歌现状的力量形成了。这些人,一部分人去寻找古诗,一部分人找到了汪国真的诗。这是传统文化、传统诗歌反抗当时媒体诗歌的一种表现形式。打一个不一定恰切的比如,汪诗成为很多人心中诗歌荒漠半荒漠里的一片绿洲;那怕这片绿洲不是最好。
师:汪国真本人对这些批评是什么态度呢?
对于批评自己诗歌太过通俗的说法,汪国真总是显得很豁达,他曾表示,由于自己写诗的对象是年轻的读者,所以他的创作有三点坚持:“第一是通俗易懂,第二是引起读者共鸣,第三才是有一定哲理。”对于文坛对自己的评价,他认为时间和读者才是最好的答案。
师:汪国真在名声极盛和争议扑面而来时始终保持儒雅。他用诗歌里的一句“我微笑着走向生活”代表了自己的态度。他曾经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不想把人生耗费在摩擦中,浪费在批评和反批评之中。最好的回答是用成就。争议之后,我的诗歌从2000年开始大量选入课本,这也是回答。时间给了我一枚含金量最高的奖牌——没有人情、没有红包、没有炒作、没有潜规则、没有暗箱操作。这20年,出版、盗版,加起来至少有2000万册。”
师:在2013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引用了他的诗句:“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师:如果说80年代属于北岛、舒婷、顾城他们,对文革的反思,对历史的批判。那么,90年代则属于席慕蓉、汪国真,昂扬向上,释放了青春正能量。
第三环节:纵横联系,分析比较
师:汪国真自称其创作得益于四个人:李商隐、李清照、普希金、狄金森(美国)。
师:李商隐、李清照的诗词大家很熟悉了,他学习了隐的警策、照的清丽。
师:他还从外国诗歌中汲取了营养
课件展示普希金经典诗歌,并带学生一起诵读: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悲伤,不要忧郁;
阴霾的日子需要镇静
相信吧,那快乐的时光即将来临。      
心儿永远憧憬着未来,
而现在却总是令人伤怀;
一切都是瞬息,一切都会过去,
而那过去了的,将会变成美好的回忆。
师:汪国真的诗和普希金的诗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生:太像了。
师:真正大家的作品大都是接地气的。他学习了普希金的抒情。
师:课件展示美国艾米莉·狄金森经典诗歌 ,并和学生一起诵读。
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
也沒有一匹骏马能像
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
把人带往远方。
这渠道最穷的人也能走
不必为通行税伤神
这是何等节俭的车
承载着人的灵魂。
师:汪国真的诗和狄金森的诗有没有相似的地方?
生:简练的语句,很有哲理。
师:对,汪国真学习了狄金森的凝炼。可见,他是汇众家所长,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通俗易懂、凝炼警策、富有哲理。
师:和他同一时代的席慕蓉是我喜欢的一位诗人,他们一起引领了一个诗歌辉煌时代的到来。
课件展示席慕蓉经典诗歌,并和学生一起诵读
青春
所有的结局都已写好
所有的泪水也都已启程
却忽然忘了是怎么样的一个开始
在那个古老的不再回来的夏日
无论我如何去追索
年轻的你只如云影掠过
而你微笑的面容极浅极淡
逐渐隐没在日落后的群岚
遂翻开那发黄的扉页
命运将它装订的极为拙劣
含着泪 我一读再读
却不得不承认
青春是本太仓促的书
师:这首诗与汪国真的比,有什么感觉?
生:更有诗的味道,有种朦胧美。
师:如今《小时代》的拥泵大抵是不再会读汪国真了,同样书写青春,浅白的汪诗显然太过朴素,已经不能打动现在的少年们了。对于一个诗人来说,没有谁能始终活跃在心灵的舞台上,但只要他曾经给一代人的心灵留下印迹,他就值得人们铭记。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小游戏——记诵比赛。我把事先准备好的汪国真经典诗句摘编,人手一份,发到学生手中。然后公布游戏规则:仍分六个小组进行,每人先单独背3分钟,短句背五条,长句背一条,然后给同组的人背,背准确了,可以站起来给我背。最先站起来背的将得到礼品,我高中时代的藏书《朦胧诗选编》的一周借阅权。
第四环节:经典诗句,记诵比赛
汪国真经典诗句选编(共46句)
1.实力就是机会。
2.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
3.那凋零的是花,不是春天。
4.你是孤独的,孤独方可傲天下
5.我叹世事多变化 世事望我却依然
6.要输就输给追求 要嫁就嫁给幸福
7.人生没有对错,成功永远属于奋斗者。
8.欢乐是人生的驿站 痛苦是人生的航程
9.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
生12:我最喜欢第46条,是男儿总要走向远方, 走向远方是为了让生命更辉煌。 走在崎岖不平的路上, 年轻的眼眸里装着梦更装着思想。 不论是孤独地走着还是结伴同行, 让每一个脚印都坚实而有力量。 我们学着承受痛苦。 学着把眼泪像珍珠一样收藏, 把眼泪都贮存在 成功 的那 一天流淌, 那一天, 哪怕流它个大海汪洋。
师:好,这本书借给你用一周。
生13:我喜欢第43条:不要轻易去爱,更不要轻易去恨,让青春多留下潇洒的印痕。你是快乐的,因为你很单纯,你是迷人的,因为你有一颗宽容的心。让友情成为草原上的牧歌,让敌意有如过眼烟云,伸出彼此的手,握紧令人羡慕的韶华与纯真。
师;好,你们一起拥有此书的阅读权。
师:班会小结:
上学的时候,我是念着汪国真先生的诗成长的,在精神世界里,先生的诗就如同一股清心剂鼓励我内心世界的成熟,鞭策我向着远方。他的诗陪伴了无数年轻人青涩而迷茫的青春旅程。“尽管汪国真的诗接近于箴言警句式的青春抒情和浪漫化书写,在诗歌本体上有争议,但他毕竟是产生过很大影响的诗人。”人生最艰难的时期,您的诗为我释怀。如今,夕阳涂满小路,荆棘已化杜鹃,您的背影消失在地平线,您的温暖真诚继续伴我们风雨兼程。
师:有人仿写了《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文中写到,“既然诗歌不能带来GDP、不能评职称、不能带去面试、不能带来收入、不能娱乐朋友、不能讨恋人欢心、不能成为畅销书、不能证明其才华……简直一无是处,那么还要诗做什么呢 ”
师:我们还需不需要诗呢?
生14:需要,诗能引领我们昂扬向上。
师:课件打出叶嘉莹九十高龄神彩奕奕的图片,哦!叶嘉莹。学生大呼。看来大家很熟悉,《语文报》还介绍了她的人生阅历,有人问叶先生诗词有什么用,她的回答,广为流传——诗词可使人心不死。当代的中国人更喜欢新古融合诗,中国人需要自己喜闻乐见的诗。
师:诗是人类栖居大地的一种方式,忙于应试之余,希望大家不要辜负了青春的韶华,读读诗吧:
推荐诵读诗词的书——
《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宋词三百首》(上疆村民)《诗经选》(余冠英选注)《朦胧诗选》(阎月君 高岩 梁云 顾芳 编选)《汪国真诗选》《在黑暗的河流上》(席慕蓉)《九叶派诗选》(蓝棣之编选)《毛泽东诗词欣赏》(周振甫著)《金子美玲全集》(全三卷;日,金子美玲)《泰戈尔诗选》《普希金诗选》《草叶集》([美]惠特曼)《雪莱抒情诗选》([英]雪莱)
《里尔克诗选》(里尔克)
推荐解读诗词的书——
《唐宋词十七讲》(叶嘉莹)《蒋勋说唐诗》《蒋勋说宋词》《人间词话》(王国维)
师: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每天课前一支歌的时间诵诗。最后用汪国真的诗结束今天对汪国真先生的缅怀:
走啊/让我们看海去/为了实现那个蓝色的梦想/也为了让年轻的心/变得更加坦荡和宽广
—《看海去》
[班会总结]
这节班会借汪国真去世,引起媒体关注之机,向学生推介汪国真的诗,释放青春正能量。四个环节:诵读汪诗,品味意境(让汪国真的诗打动学生);分组讨论,评价汪诗(教学生客观看待汪诗);纵横联系,分析比较(加深学生对汪诗的印象);经典诗句,记诵比赛(进一步推广汪诗)班会小结,向学生推介诵读、解读诗词的作品,引起学生对诗词的关注。以叶嘉莹——诗词可使人心不死,升华班会主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