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大气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大气的受热过程分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2.地表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3.根据图片与图表分析问题的学习方法,将理论知识与生活现象相结合的学习方法。教学内容教学重点: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的保温作用。 教学难点: 长波辐射与短波辐射的区别;地表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 图片展示 教师讲述:展示的图片中可以看到植物的表面有一层霜冻,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而不是在白天?今天我们说讲的知识点就与该地理现象有关。 过渡:在学习完今天的知识后就能解决这一个问题。展示示意图,简单介绍示意图。黄色部分代表地面,虚线以上代表大气上界,上面有太阳。 教师讲述大气的受热过程: 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到达地面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层,在穿过大气层的过程中,一部分被大气吸收、反射、散射,这一过程称之为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当然,绝大部分太阳辐射能够到达地面,到达地面之后能够被地面吸收,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就会增温,这一过程我们形象的把它称为太阳暖大地 大地暖大气:大地增温后,就有了地面辐射,地面辐射绝大部分会被近地面大气吸收。为什么近地面大气会强烈的吸收地面辐射而不是太阳辐射呢?这里需要大家学习课外知识,太阳辐射属于短波辐射,而地面辐射属于长波辐射。我们近地面的大气主要吸收的是长波辐射,所以太阳辐射在穿过大气层的过程中能被大气直接吸收的是一小部分,而地面辐射绝大部分会被近地面大气吸收,近地面大气吸收地面辐射之后,大气的温度就会上升,因此,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大气增温后就有大气辐射,大气辐射的方向是四面八方的,其中,一部分射向了宇宙空间,一部分传递给了周围大气,还有一部分射向了地面。这一部分由于和地面辐射的方向是相反的,因此我们称之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就形象的把地面所损失的一部分热量又还给了地面所以我们把这一过程称为大气还大地。 大气逆辐射把地面所损失的一部分热量又还给了地面就相当于对地面起了保温作用,可以看出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最直接的热源。 二、小结 大气通过对太阳短波辐射和地面长波辐射的吸收,实现了受热过程,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是大气受热过程的延续。如图所示:课后练习1.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大气中( ) A.臭氧层遭到破坏,会导致①增加 B.二氧化碳浓度降低,会使②减少 C.可吸入颗粒物增加,会使③增加 D.出现雾霾,会导致④在夜间减少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2~3题。 2.当前化石燃料的燃烧,排放大量温室气体导致( ) A.①减少 B.②增加 C.③增加 D.④减少 3.我国西北地区昼夜温差大,是因为( ) A.白天地面吸收强,夜晚①弱 B.白天反射作用强,夜晚②弱 C.白天大气辐射强,夜晚③弱 D.白天太阳辐射强,夜晚④弱 4.大规模的火山爆发可能造成地表温度下降。其合理的解释是火山爆发导致( ) A.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增加 B.高纬度地区极光现象减少 C.地球表面长波辐射增强 D.到达地面的短波辐射减弱 5.读图,根据图中信息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晴朗天气,a大部分为大气反射 B.湖泊湿地,b能和缓地加热大气 C.CO2增多,c较少补偿地面失热 D.冰雪地面,a→b的转化率增加 下图表示一年中大气上界单位面积水平面上每日接收到的太阳辐射随纬度的变化,单位为MJ/m2,图中阴影部分表示没有太阳辐射。完成6~7题。 6.图中M日最接近( )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 D.冬至日 7.a、b两点太阳辐射差异的影响因素主要为( ) A.太阳高度 B.白昼长短 C.海陆位置 D.天气状况 参考答案:B B D D B B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