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排队我快乐 礼让我文明——小学班会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排队日,认识到排队的重要性和小细节,在生活中时刻有排队礼让意识并践行。2.树立文明礼仪的行为概念,明白排队礼让不仅是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教学重点了解排队日,认识到排队、礼让的重要性,并在生活中时刻有排队礼让意识。教学难点树立文明礼仪的行为概念,明白排队礼让不仅是个人修养,也是社会文明的体现。教学方法讨论、情景表演、朗诵等。教学准备课件、视频、音乐。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知道每月的11日是什么日子吗?师介绍:北京市2007年1月18日确定将每月11日确定为自觉排队日,为08年奥运会创造文明有序的环境。2.排队日为什么是11日呢?说说你的看法。3.认识排队日图标,了解其内涵。无论做什么事情,两个人应该像数字11一样顺序排列,有序进行。二、过程第一环节1.情景剧《午餐》。学生表演再现中午时盛饭时因插队争吵的情景。2.学生讨论交流这样做与什么不好的影响?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做?学生从影响其他同学就餐、扰乱班级秩序等方面讨论,明白文明排队的重要性。3.小组讨论:排队礼让有什么好处?结合生活经历举例阐述。节约时间、提高效率,彰显个人修养,尊重其他排队的人……4.排队时文明需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讨论交流。总结:(1)在排队时要按顺序,不要随意插队。(2)排成一条直线,避免混乱造成误会。(3)在人拥挤的地方,尽量腾出地方排好队让身旁的人通过。(4)保持距离不要拥挤,以免碰到别人。(5)遇到有困难的人尽量帮助。5.诗朗诵《排队》。看着你,一步一步走向前,让文明慢慢变成风景线。看着队伍,慢慢变成一条线,“不让”陋习羞红了脸。告别无序、拥挤和混乱,心与心的距离慢慢靠近,等候的队伍慢慢变短。赢得了时间,让你我更快到达终点。让文明慢慢变成一条线,让他走在你前面,让我跟在你后面。传递微笑和温暖,当你发现一行爱的暖流在心间。让他走在你前面,让我跟在你后面,回头看看,原来是文明变成了一条线。让我伴你这一程,同行之缘一线牵。6.小结:排队不仅方便他人,也方便自己,更是一种修养情操,应当成为我们生活中一种行为习惯。第二环节1.听故事:《六尺巷》,你知道了什么?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境内的一桩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大学士张英的府邸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占张家隙地,双方发生纠纷,告到县衙。因两家都是高官望族,县官欲偏袒相府,但又难以定夺,连称凭相爷作主。相府家人遂驰书京都,张英阅罢,立即批诗寄回,诗曰:“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得诗,旋即拆让三尺,吴姓深为感动,也连让出三尺。于是,便形成了一条六尺宽的巷道。2. 生活中你有过礼让别人或被礼让的经历吗?自由发言。比如车辆礼让行人,公交车上让座,狭窄通道礼让老人,学校走廊让小朋友先通过等。3. 交流感受。被礼让是一种幸福,礼让别人是一种快乐。4.公益广告欣赏。5.听歌曲《六尺巷》。6.小结:礼让是传统美德,让出了修养,让出了文明,让出了一道美丽风景。第三环节1.生活中,遇到以下情景,你会怎么做呢?公交车上,拥挤不堪,你坐在窗边位子,这时上来一位抱孩子的妈妈……早上你去吃早餐店吃饭,大家排队点餐,队伍很长,你肚子饿得咕咕叫,这时你看到队伍前面是你的同学小刚……2.作为学生,在学校,我们该如何践行排队、礼让呢?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推搡,排队就餐不插队,课间轻声慢步不奔跑,遇到低年级同学要谦让、帮助……三、总结1.排队我快乐,礼让我文明。同学们,排队要成为习惯,礼让彰显个人修养,让我们携手共进,养成排队礼让的好习惯,传承美德,共建文明。2.师生共同制作排队礼让标语贴。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