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6.2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案

资源简介

第六章 北方地区
《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
2、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3、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东北三省经济发展的学习,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二、教学重点
1、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
2、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三、教学难点
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
2、初步掌握经济发展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
读图观察、启发式讲述、学生活动、探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投影片、教学挂图等
六、课时安排
2课时
七、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提问:提到“东北地区”,你首先想到什么?
“逗趣二人转”、“俄罗斯风情建筑”、“冰雪大世界”、“东北三宝”等等
作为一名地理老师,我首先想到的是:“冷湿”的自然环境。让我们一起走进“东北三省”。
[讲授新课]
东北地区的经纬度位置:经度为120°E—135°E,纬度为39°N—53°N
自主学习,说位置和范围
1、位置和范围
(1)位置:
(2)范围:
2、地形:在图上找出小兴安岭、长白山、东北平原,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点。
小组合作,探气候
(1)东北三省主要的气候类型及气候特点。
(2)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的原因是什么?
(3)东北地区冷湿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的影响。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看来同学们通过合作探究对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环境有了深入的了解,在这样的自然地理环境下,农业的发展情况如何呢?
小组活动:
1、结合图文资料,归纳东北三省农业产值结构的特点。
东北三省农业结构比较完整,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部门齐全,其中种植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地位,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畜产品基地。
2、结合地形分布图,分析本区农业布局明显的地域性特点。
平原地区以种植业和畜牧业为主,山地和丘陵地区以林业为主。
3、有学者将东北三省种植业生产的特点概括为“大、高、优”,你能说说其中的含义吗?
粮食产量大,粮食商品率高,农产品质地优。
师讲解东北三省农牧业的发展情况
小组活动:东北林区的分布?问题?措施?
总结:东北三省发展农业的有利和不利条件是什么?
平原面积广大,黑土广布,有利于发展种植业并实施机械化作业;山地以林业为主。
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有利于农业生产,但纬度高,气温低,易发生低温、冻害
人均耕地面积广大,粮食消费量小,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
接下来我们了解东北地区的工业发展。
请同学们在图上找出大庆、盘锦、阜新、抚顺、鸡西、鹤岗、鞍山、本溪等重要矿产地,对应填入下表。
主要资源 主要产地
石油
煤炭
铁矿
小组活动:(1)讨论分析东北三省交通的特点。
(2)讨论东北地区的交通对农业发展有哪些影响?
小组代表发言,教师总结:
(1)讨论分析东北三省交通的特点。
东北三省铁路、公路、管道、水路、航空网络完善,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
(2)讨论东北地区的交通对农业发展有哪些影响?
海陆交通便利,便于农用生产资料的运入和农产品的运出。
根据教师所给资料,说一说:
1、为什么说东北三省是“中国工业的摇篮”。
2、东北三省成为全国重工业基地的优势条件。
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
教师讲解东北三省在工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三产业与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等,针对个别地区进行具体分析,改善该地区因发展重工业而产生的环境污染,依托当地的劳动力优势发展一些新兴工业等。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了东北三省冷湿的自然环境、重要的农牧业基地、转型中的工业基地三部分内容,无论是农业还是工业的发展,都要依托自然环境,因地制宜才能可持续发展!
【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