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1 正投影与三视图 说课稿-2022-2023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2.1 正投影与三视图 说课稿-2022-2023学年高中通用技术苏教版(2019)必修《技术与设计1》

资源简介

《正投影与三视图》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们,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正投影与三视图。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说课:说教材分析、说学情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说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内容、地位与作用
教材的内容:本课选自苏教版《技术与设计1》第五章第二节第一课时《正投影与三视图》的内容,将学习正投影原理、三视图的成图原理和投影规律、三视图的识读和绘制等内容。
地位:这节内容是本章乃至全书的重难点之一。
作用:有一定的承上启下的作用。三视图是工程设计及加工最基本的表达方式。
2、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三视图成图原理和投影规律。
难点:三视图的识读与绘制
3、学科核心素养及教学目标
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学生图样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掌握正投影原理及三视图成图原理和规律。
2.掌握三视图绘制方法。
3.学会利用模型或轴测立体图画出三视图。
二、学情分析
学习对象:高一年级学生。
知识起点:已学习过简单三视图及相关知识,但较肤浅。
学习能力:图样表达能力薄弱。
兴趣爱好:对作图感兴趣,但部分学生不够细心、认真。
三、教法学法
教法:采取演示法、案例法、讨论法、练习法等方式进行有效教学。
学法:通过观察、教师引导、练习、合作交流等方法构建知识体系。
教学实施:运用模型、运用课件、绘图示范与练习、有奖竞答等手段不断强化教学。
四、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环节
引入一:看图片
引入二:故事
一位学生要加工师傅加工一物体——笔筒,以下是他与加工师傅进行交流的过程。
首先该学生试图用口头语言描述所加工物体的形状,发现难以表述清楚。接着,他又绘制了草图,加工师傅还是难以看明白图纸。最后他制作了该物体的一个模型并绘出正等轴侧图。
加工师傅还是摇了摇头。该学生好奇地问:“难道还有更好的办法?”加工师傅很不耐烦地回答:“回去问老师!” 设问:剧中的加工师傅并没有直接回答该学生的问题,于是他回学校后便拿这个问题向老师请教,你知道老师对他说了什么吗?
设计意图:通过看图片启发引导学生看问题不能只看单方面;通过讲故事片段。学生请加工师傅加工笔筒,用口语、草图、轴测图,师傅都看不明白。让学生感受到三视图是工程设计及加工最基本的表达方式,引导学习正投影及三视图 。
(二)正投影原理环节
1.投影:物体在光的照射下,在地面或墙面上投下影子。
2.投影种类:中心投影、平行投影。平行投影分为斜投影和正投影。
正投影:投影光线相互平行并且投影光线与投影平面垂直时,在投影平面上得到物体视图。正投影是工程制图的基础,是本教材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
3.正投影的三个特性:真实性、积聚性、收缩性。
4.用正投影法绘制出物体的图形称为视图。
学生讨论:为什么要用三视图?
正等轴测图不能如实地反映物体的内部结构。
一个方向的正投影不能完整地表达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两面正投影也可能不能完全确定物体的形状和大小。
物体的六面视图,虽能反映物体的现状和大小,但视图两两相同。
结论:三视图能较完整的表达物体的结构形状。
设计意图:通过讲授投影概念、种类,着重指出正投影是工程制图基础,接着探究正投影特性,建构“视图”的概念,学生讨论一般要从几个方向观察物体,才能表达清楚物体的形状?引出三视图。
(三)三视图原理环节
1.三投影面体系
用自制教具及PPT展示:三投影面体系
投影面:正投影面(简称正面或V面)、水平投影面(简称水平面或H面)、侧投影面(简称侧面或W面)。三个投影面互相垂直。
设计意图:三投影面体系是形成三视图的必要条件。
2.三视图的形成
将物体正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用正投影法向三个投影面投影,就得到了物体的三面投影,也叫三视图。主视图 ——物体的正面投影(从前向后进行投射),俯视图 ——物体的水平投影(从上向下进行投射),左视图 ——物体的侧面投影(从左向右进行投射)。
3.三视图的展开和安放位置
三视图的展开:正面不动 俯视图向下旋转90度 左视图向右旋转90度
三视图的安置位置:俯视图在主视图下方 左视图在主视图右方。
4.三视图之间投影规律及方位关系
①三视图之间的投影规律:主俯视图长相等且对正,主左视图高相等且平齐,俯左视图宽相等且对应。简记为: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②三视图的方位关系:主视图反映物体的 左右、上下方位;俯视图反映物体的 左右、前后方位;左视图反映物体的 上下、前后方位。
设计意图:这是画图和读图的重要依据。
(四)三视图绘制环节
实物模型展现
设计意图:通过实物模型展示,进行结构分析,确定主视方向,结合作图示范说明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步骤(画法),引导学生自己绘制。
1.结合作图示范说明较复杂的组合体三视图的绘制步骤(画法)。
a、结构分析(分析物体的基本形体组成及其形状、大小、位置关系)
b、选定主视方向,确定主视图。
c、选择合适的绘图比例和图纸幅面后画轴线及基准线。一般使用A4号图纸横着放,距离图框底线100毫米处,绘制一条XY线作为视图底线,画一条与XY轴线成45度角的斜参考线,用点划线画出各视图的中心线、对称线、轴线及其他基准线。
d、用H型铅笔画底稿。
先画主视图,再画俯视图,从主视图画铅锤线,在XY水平线以下10毫米处,截取俯视图的上边界线,完成俯视图的轮廓后再画左视图。三视图各部分要符合投影规律。
e、检查和描深。检查各视图是否绘制准确,纠正错误和补充遗漏,再用 削成铲形的 B 型铅笔,勾勒出轮廓线。可见轮廓线画粗实线,不可见轮廓线画虚线,两形体相邻表面平齐不画分界线。
设计意图:教师示范引领更有助领会三视图画法
2.三视图绘制示范案例
模型房的结构与三视图
特征分析:
(1)由一个长方体和一个三棱柱共同构成,前后对称;
(2)在长方体的正中央开设门洞,其结构左右对称。
绘图时注意:能看见的画实线,看不见的画虚线。
3.三视图补线
4.练习:分组画结构体的三视图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绘制完整的三视图,体现做中学,也有助互动交流。
(五)小结与巩固环节
本节小结
正投影法:投影光线相互平行并且与投影平面垂直时,在投影平面上得到物体视图的方法。正投影法是绘制和识读三视图的理论基础。
三视图:将物体正放在三投影面体系中,用正投影法向三个投影面投影,得到的三个视图。三视图是工程设计最基本的表达方式,也是尺寸标注和机械加工图基础。
投影规律: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画法:a、结构分析 b、选定主视方向c、画轴线及基准线 d、画底稿 e、检查和描深
三视图补线
三视图绘制
巩固练习:
1、有奖竞答
1.根据如图所示的组合体,在下列选项中选出正确的左视图
2.如图所示为某一形体的轴测图,其正确的主视图是( )
设计意图:通过有奖竞答的方式做2小题选择题,活跃课堂气氛,进一步强化,巩固所学知识
2、根据立体图和主视图,补齐三视图中所缺的图线。
3、画出笔筒或如图所示形体的三视图。
设计意图:进一步强化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五、板书设计
设计意图:采用 PPT 和板书相结合的方式共同展现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努力达成学习目标。
六、教学反思
1. 教学中注意到教学的连贯和学生认知规律,因势利导,由浅入深,先原理,后画法,再动手练习,层层递进,磨刀不误砍柴功。
2. 教学中运用自制教具演示三视图原理形象生动深刻,运用自制组合体模型配合作图,有助结构体分析,增强学生空间思维能力、想象力。
3. 教学中注意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和学生自己作图的主体作用。体现 “做中学、学中做”的理念,突出学科核心素养—图样表达能力。
4. 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作风。并适当给予学生鼓励和肯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