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心理课——探索我的性格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心理课——探索我的性格

资源简介

心理课——探索我的性格
课题名称:探索我的性格
教学对象:五六年级
课时:1课时
(性格主题系列课程的第二课)
第一课→奇妙的性格
教学目标
1.认识到性格会随着自我经历的丰富而变化;
2.认识到个体的性格区分没有那么绝对,不是简单的“不是A,就是B” ,而是大多数人都同时会有A和B的部分,只是比例不同;
3. 认识到同一个人的性格在不同情况下也可能有完全不同的表现。
教学流程
热身导入
1.播放课前律动的视频,让学生跟着活动自己的身体。
2.律动结束后,设问:对这类活动,你的态度是?让学生自由回答。
(以我对五六年级学生的了解,他们会觉得这种活动幼稚,跟着做的时候,会有点不情不愿。
因此,这里恰恰就让他们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会说很羞耻、感觉很幼稚、不好意思等等回答。这时就可以引出性格的课程主题。)
3. 教师总结学生回答,引出课程主题:大家对这类“需要在人群前表现自己”的活动的态度一定反映了你的性格。
4. (过渡):上节课,我们一起探讨了性格这一话题,同学们都对自己有哪些性格特点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就让我们继续深入探讨性格这一话题吧~
性格会发生变化吗?
1.(过渡):今天老师一共有两个关于性格的问题,想跟大家一起探讨。第一个问题是性格会不会变化呢?
生:会!
我听见很多同学都说“会”,既然大家都觉得会,我们就从自己身上找找证据。
接着就可以让学生画高年级之前的性格曲线了。这一部分的学习单包含在上一节性格课的学习单里。分享的资源里也会有。
2. 学生画完后,让他们对比之前和现在性格曲线,看看有什么发现?也可以请1-2名学生上台展示。
(多数学生的性格曲线都有挺大变化)
3. 让学生和自己玩得比较好的朋友分享彼此性格的变化。
4. 让学生思考以下三个问题的答案,并分享。
5. (环节小结):通过这一环节,我们知道了性格会随着大家经历的丰富而变化。
矛盾的性格表现?
1. (过渡):我们结束了对第一个问题的探讨,下面让我们进入第二个问题:一个人身上有没有可能同时有两种相反的性格存在呢?
以外向性为例,请大家看到自己的性格曲线,如果你的位置在内向这边,是不是说明你没有外向的部分呢?
为了解答这一问题,我们要先来完成一个小任务。
(三张图片的素材皆来自于B站UP主@拉宏桑)
2. 小任务的内容,发放不同的图片给不同的小组,让学生判断图片上黑框框出的人是什么性格?并分享。
图片1/2对应的是内向
图片3对应的是外向
3. 分享结束后,让拿到不同图片的小组把图片进行交换。学生就会发现三张图片都是同一个人。
(也可放放三张图片来源的视频给学生看看,体会同一个人完全不同性格表现的反差感)
4. 请学生思考:从刚才的小任务,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5. 请学生再从自己身上找一找不同时候表现出不同性格的例子并分享。
6. 教师进行环节小结。
课堂总结
1. 教师请学生简单总结下本节课所学,这节课就结束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