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花季来临时——小学心育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当花季来临时——小学心育课

资源简介

当花季来临时——小学心育课
01.课程信息
教学对象:小学六年级
课堂准备:PPT及相应的音乐
02.设计理念
在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中,属于青春前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属于觉醒时期,性意识出现,情绪容易波动,易受诱惑,容易冲动。埃里克森认为青年期是发展过程的关键时期,这一时间的青年处于自我同一性的边缘时期,青年是一个难以确定的角色,既不是儿童也不是成人,而是一种边缘人。
本课选自小学六年级成长类教材自我成长篇的第二课《当花季来临时》。此课的设计属于青春期系列课程的末尾位置,主要涉及青春期的异性交往问题。
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处于十二岁的年龄,绝大部分的女生已经来了初潮进入到青春期,部分男生也进入青春期,性意识的觉醒,让男女生在异性交往上不知如何相处,甚至出现了小学生的“爱情”。
基于此,设计了本课,旨在通过对青春期感情的讲解,让学生能正确认识小学生的感情其实不是爱情,更多的是欣赏和好感,能够正确的和异性交往。
03.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能正确认识到青春期男女感情。
2.情感目标:懂得并接纳对异性产生好感是正常的现象。
3.行为目标:在生活中能用恰当的方式与异性相处。
04.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青春期男女生的感情分类,能用恰当的方式和异性相处。
主要环节
一、课堂导入
二、转换阶段
三、工作阶段
1.情景模拟
2.情感辨析
3.情感应对
四、总结升华
一、课程导入
1.在开课之初,以谈话形式引出主题。
师:前面我们学了《嗨,小丫头和小鬼头》这课,六年级的我们绝大部分已经进入到青春期,大家知道青春期有什么形容词?
是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当花季来临时,会有哪些事发生。在此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首歌。
2.学生欣赏歌曲《对面的女孩看过来》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的在于引出主题,同时用歌曲热身,为后文做铺垫。
二、转换阶段
1.本环节出示“青春心事多”的案例。
2.学生看了案例后,说说自己想对案例主人公说的话。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的在于通过学生可能会遇到的案例进行情景模拟,一是初步看看学生的想法,二是为后文做铺垫。
三、工作阶段
本阶段以六年级二班的讨论贯穿整个活动的始终。
(一)情景模拟
1.出示反转案例,及该班学生的讨论。
2.让学生跟着案例中的讨论,想想自己的观点,再在小组里讨论。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的在于直接提出小学生的感情,将学生间的那层朦胧撕开,在正规场合进行讨论。
(二)情感辨析
1.通过案例继续延伸,由六年级二班的讨论继续往后开展引出班级里对感情应进行分类。
2.学生写上这个阶段男孩女孩可能产生的感觉及对应感觉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并进行分享。
3.出示“正向情感分布图”后,学生再次分享对小学生间朦胧的“感情”有什么新的感悟。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在于通过一个案例层层深入,让学生一步一步了解到感情是有分类的,而小学生间的感情及日常的表现更多的是欣赏和好感,学生能正确的对待异性间出现的感情。
(三)情感应对
1.出示三个情景让学生分享,老师从学生的分享中总结提炼与异性相处时的应对方式。
2.学生分享发生在自己身上关于异性的友情故事。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在于通过对日常生活中学生可能会发生的情景故事进行分享讨论,让学生能够知道用正确且恰当的方式进行异性相处。
四、总结升华
通过活学活用的环节,让学生写上以前跟同学间的误解,以小纸条的形式进行道歉。
老师根据本课表现进行总结。
设计意图:此环节的目的在于对整节课的一个总结运用,学生在上完前面的内容时,此时能够正确的认识到与异性的关系及相处的方法,那在此环节就可以真心道歉,并认识到自己的不对,同时也能缓和人际关系。
课程反思
关于爱情的话题,六年级的学生是比较感兴趣的,甚至当中有些学生已经在谈“恋爱”,所以该主题是切合学情的。
在教学中对于导入环节,可以让学生听而不唱,毕竟这首音乐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是一首比较老的歌,学生间传唱度不高,若是让其唱,会出现少部分同学尴尬的局面。
本课在设置上是以一个故事情境贯穿课堂,跌宕起伏的情境能时刻提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也能层层引发学生的思考。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