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探寻错与对——初中心育课01.课程信息准备道具:PPT视频场地要求:班级或团体辅导室学生年龄段:初一年级02.设计理念在判断对与错方面,初中学生已经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但是他们大多数停留在较为绝对意义上的“对与错”。凡事都有两面性,关于对错,学生需要理解“对与错”而不是仅仅判断“对与错”,同时能看到事物的积极面,转化事物的消极面。03.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学会判断、理解个体行为的对与错,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2.尝试理解行为背后的自身需要,并用更加合理的方式满足需要。04.教学重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学会判断、理解个体行为的对与错,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难点:尝试理解行为背后的自身需要,并用更加合理的方式满足需要。主要环节一、导入——自由联想二、活动——Yes!Or No!三、错误背后四、转化消极因素,生活更美好一、导入——自由联想同学们,现在请你深呼吸并放松,你现在会看到“对”和“错”这两字,请你用最快的速度在这两个字的旁边写出你所能联想到的任何事物、表情、话语、行为等等。请学生分享,并简单说说联想的背后故事。设计意图:了解学生对“对”与“错”的感知和理解。二、活动——Yes!Or No!活动内容:老师呈现一些行为,如果你想但并没有这样做请举起双拳表示Yes,如果你想并且这样做过请双手交叉于胸前表示No,如果你既不想也没有做请举右手点赞。具体行为略。师:从我们的社会风俗、道德、习惯等角度来看,老师刚才呈现的内容都可以说是错的。但是,任何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从这面看是错的,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样做又是有好处的。设计意图:通过动作表示自己的选择和判断,说明理由,为下一环节铺垫。三、错误背后1.分小组,每组学生讨论3~4个书中的问题。讨论按照这样的思路:“这个行为是错的,因为______,但是这样做对这个人来说又是有好处的,这个好处是________。”2.经过讨论你们发现了什么?设计意图:学生能够从讨论中体会到每一个错误行为背后都有个人需要和他人利益及社会准则的冲突。引出思考:在这中冲突下,如何将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的因素,即满足个人需要,又能有利于他人和社会?四、转化消极因素,生活更美好分小组,请你以刚才的小组继续讨论下面的问题:如果既要满足自己的需要,又不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我们还可以怎么做?1.作业已经写完了,但是不想借给同桌看,我告诉他我没写完。其实,我可以______。2.电影太精彩了,吼两句才爽,反正旁边的同学也一样。其实,我可以______。(更多问题略)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尝试找到更好地办法满足自身需求,遵守社会规则。教师小结:凡事都有两面性,看到一个行为我们不仅要判断“对与错”,还需要学习理解“对与错”,要看到事物的积极面,同时学会将事物的消极面转化为更积极的因素,追求更美好的生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