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我的社交角色——高中心育课01.课程信息【学情分析】高一学生正处在青春期,他们非常在意同龄人的看法,因此很多时候,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不够客观和全面。他们希望自己是合群的、人缘好的或者有许多朋友的,如若不然,自己就会变成被排斥的、被忽视的、不被理解和接纳的“可怜的”角色。在实际教学或咨询工作中也发现,许多学生不能很好地觉察并接纳自己在各种环境下表现出的社交角色状态,他们会认为自己“应该表现出这样”或者特意维持某种人设,而不能遵从自己的内心或欣赏自己的不同状态。【教学准备】课件、教案、视频、学习单02.设计理念心理学家荣格认为,在社会生活中的每个人都有一至多个人格面具,人格面具的形成是普遍必要的,它保证了我们能够与人,甚至是与那些我们并不喜欢的人和睦相处,为各种社会交际提供了多重可能性。换句话说,我们每个人在社会交往中都可能会因自己的性格、与对方的熟悉程度、身份等因素而呈现出不同的角色状态,这使得我们能够灵活地应对不同社交环境下的人际交往。《中小学心理健康指导纲要(2012修订)》也指出,高中年级的心理课应指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因此,本节课主要是帮助同学们觉察和接纳自己在不同社交环境下所表现出来的角色状态,让他们在人际交往中更从容、产生更积极的情感体验。03.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认识到每个人在社交环境下都会呈现出不同的角色状态,这是灵活和健康的表现。情感目标:感受自己对不同社交角色状态的喜爱程度,并尝试对它们有更多的喜爱。能力目标:学会接纳它们是自己的一部分,从而对自己有更多的包容和理解。04.教学重难点重点: 意识到不同的社交角色状态都是自己的一部分,且它们是可以进行比例调整的,从而不再给自己身上贴标签或立人设。难点: 真正做到接纳自己的不同社交角色状态,并在有需要时有勇气去做出调整和改变,成为一个灵活的人。主要环节一、导入阶段——公交车里的选择二、展开阶段——社交上的千奇百态三、深入阶段——我的社交角色卡四、升华阶段——关爱社交角色行动五、结束阶段——接纳不同状态的我一、导入阶段——公交车里的选择模拟同学们一起坐公交车去研学旅行的情景,随机依次点6名同学起来,询问他们当上公交车后会选择坐在车里的哪个位置上。根据学生们的回答可以进一步追问他们选择的理由,会发现每个人都在上车前就已经决定好要呈现出什么样的社交角色状态了,这个决定和许多因素有关,如熟悉程度,性格特点,习惯等。二、展开阶段——社交上的千奇百态通过视频和教师自我暴露的方式让同学们进一步认识到每个人在不同的社交环境下都可能呈现出不同的角色状态。请同学们回忆自己在日常与人的相处中都曾有过哪些社交角色,并将它们都写在角色卡中,包括角色名称、角色形象、出现情境、角色状态、喜欢程度和打分理由。(每人4张卡,如有需要可以再加。)三、深入阶段——我的社交角色卡给同学们8分钟时间来制作角色卡,结束后用2分钟时间在小组内交流。交流结束后,请同学们分享在制作过程中的感受和发现或交流过程中的体会和感想。教师总结:我们每个人都会有一至多个社交角色,它们都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可以随外界条件切换,这是我们在社交上很灵活和健康的表现。(节选)观看视频《鸟鸟社恐脱口秀》并思考:她有哪些社交角色?她是如何做到更自信、更快乐的?四、升华阶段——关爱社交角色行动请同学们自行思考、小组讨论并总结分享:如何使不同情境里的自己更满意、更舒服?可采用如下句式回答:如果我......做/想,我就能给某个角色状态的打分再多一分。(节选)五、结束阶段——接纳不同状态的我我们可以尝试做任何事情去改变和调整自己,但假如我们暂时做不到时,请我们试着去接纳自己的任何状态,去观察和感受当下就好。因为在社会交往时,任何一个角色状态都是合理的或者很自然的,我们不一定要强行使我们展现出某种样子,毕竟人嘛,开心舒服才是最重要的。课程反思本节课通过让同学们觉察自己不同的社交状态来认识自己,同时也通过视频和同学们的分享认识到每个人都有多种状态,我们可以尝试去改变自己,但是更重要的是要学会接纳自己的任何状态,以此让自己过得更自信、更快乐,最终活成自己想要的样子。课程设计上还算有趣,采用了选公交车座位活动、角色卡、视频等形式让他们的参与感和体验感更强烈,整节课的主题比较清晰和积极,但不会显得强行灌鸡汤,高中生应该比较能接受。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