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7.2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表格式)2022-2023学年八年级地理下册人教版

资源简介

“鱼米之乡——长江三角洲地区”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利用地图说明长江三角洲的位置、范围。 2、分析该地区的自然环境。认识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3、联系实际生活,长江对长江三角洲的影响正好可以延伸到青龙河对家乡的影响,使同学们关注乡土地理的同时,也对他们进行了热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教学重难点 重 点 长江三角洲地区优越的自然环境。
难 点 分析自然环境对长江三角洲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播放幻灯片长江三角洲地区园林、古镇景观的图片。 导语: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们学习的地区,在这里,我们可以泛舟河湖,欣赏秀美的水光景色;也可以漫步园林和古镇,体会杏花烟雨的静谧和古朴;还可以走进现代化的都市,感受这片古老土地现在的繁华与热闹。 观看图片,学生感受长三角地区的自古美景与繁华,引入本节课的学习。 通过图片赏析加深对长三角地区的印象;激发学生兴趣。
一、地理位置 长江三角洲地区位于长江与海洋的交汇地区,包含上海市、江苏省南部和浙江省北部地区,大家熟知的上海、苏州、无锡、常州、镇江、湖州、嘉兴、杭州等城市均在此地。 观察地图,找出长江三角洲的位置和范围。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读图能力。
二、自然环境特征 1、这里盛产水稻、鱼虾,粮食产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区,历史上曾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接下来我们重点了解为何长江三角洲地区被称为“鱼米之乡”? 2、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与海洋的交汇地带,是由长江冲击,泥沙淤积形成的冲击平原,面积达五万多平方公里,平均海拔只有10米左右,这里地势低平,利于农作物的种植和生长。由于此地的人们长期种植水稻,因此形成了肥沃的水稻土。 3、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位于30°N——32°N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大于800mm,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气候条件极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自古以来就是我国重要的粮、棉、油生产基地。 4、三角洲上,河流分布密集,互相纵横交错,大大小小的湖泊星罗棋布,分布其中,素有“水乡泽国”之称,这样的自然环境特征使得此地成为我国重要的淡水鱼虾养殖基地,淡水水生生物种类繁多,养殖种类也异常丰富。 思考问题。 通过读图、回顾以往知识了解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地形、气候、河湖特征,了解自然环境个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引出长江三角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三、总结与课堂练习 总结:地形:平原为主,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气候:雨热同期,温暖湿润;河湖:河湖密布,星罗棋布。在这样优越的自然条件下,长江中三角洲地区成为我国传统的粮食生产基地,淡水鱼基地。 课堂练习: 1.关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有关知识,说法正确的是( ) A.长江三角洲地区包括上海市、江苏省、安徽省 B.长江三角洲地区有“鱼米之乡”美称,盛产稻米和淡水鱼 C.长三角地区河网密集,属于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 D.南京、杭州、北京、武汉都属于长江三角洲地区 2.2022年,学生小明去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导游领导他参观,没有见到的景观是( ) A.“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情——周庄 B.被誉为“人间天堂”的——西湖 C.我国最大的城市,有热闹繁华的外滩——上海 D.一马平川、宽广无边的——草原 思考回答老师的问题。 通过学习活动进行反思,也是对学习内容的巩固与深化。
四、四、板书设计 加强对本节课知识的理解
五、 作业设计 完成课时练部分习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