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高中心理课:开启人际交往新篇章这是一节人际交往的辅导课,安排在分班之后,这节课主要是通过活动,帮助同学们打破分班之后同学之间的陌生感,为更好地融入新班级奠定基础。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使人保持心境轻松平稳,态度乐观。不良的人际关系,可干扰人的情绪,使人产生焦虑、不安和抑郁。很多人的困扰,大部分源于人际关系的困扰,特别是青春期的学生。高中生在选课分班之后面临的首要任务即适应新的班级、认识新的同学,本节课以分班之后的人际适应为出发点,引导同学们思考并了解人际吸引的因素,人际适应的要点,以帮助同学们以更好的状态,更快的速度融入新班级,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活动目标1.认知目标:了解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人际适应的要点及建立深度人际关系的方法。2.情感目标:在活动中增强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打破新的班级环境所带来的的人际陌生感,以良好的状态开展人际交往。3.技能目标:能够主动结识新同学,更好地融入新班级,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活动过程热身阶段缘分是个奇妙的东西,分班之前你我素不相识,分班之后我们共聚一堂,一同书写高中生活的美好时光。新的生活开始了,对于新的班级你有什么想法吗?【设计意图:鼓励同学们的自我表达,共同描绘对新的班集体的期望,引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理想班集体建立的基础。】转换阶段亚伯拉罕·马斯洛是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提出了融合精神分析心理学和行为主义心理学的人本主义心理学, 于其中融合了其美学思想。他的主要成就包括提出了人本主义心理学,提出了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社交需求社交需求(Love and belonging needs),属于较高层次的需求,如: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缺乏社交需求的人可能会感受不到到身边人的关怀,而认为自己没有价值活在这世界上。很多人的困扰,大部分源于人际关系的困扰,特别是青春期的学生。分班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适应新的人际环境是分班后同学们面临的挑战之一,如何快速适应新的班级人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同学们,请先环顾四周,在心里做个快速的统计:现在的班级里有哪些是原班的同学?哪些是平时结识的别班同学?哪些是新同学?原来班级的同学,是一起融入新集体的最好同伴;平时结识的别班同学,是与更多同学相识的桥梁;而认识新同学是拓展友谊的好机会。人际吸引的影响因素思考:回想一个你曾经的好友,想想是什么让你们相互吸引?接近性吸引01所谓“近水楼台先得月”,与他人离得近是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之一。比如你的同桌、舍友,你的邻居,因为物理空间上距离较近,你们接触的机会就比较多,越容易成为好知己。相似性吸引02“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有相似要素能增加人际吸引力。研究表明,人们往往喜欢那些和自己相似的人。相似主要包括:①信念、价值观及人格特质的相似。②兴趣、爱好等方面的相似。③社会背景、地位的相似。④年龄、经验的相似。互补性吸引03人们有时候喜欢与自己在某些方面互补的人,尤其是在恋爱与婚姻关系中。以下三种互补关系会增加吸引和喜欢:①需要的互补② 社会角色和职业的互补。③ 某些人格特征的互补、如内向与外向。外貌吸引04在其他条件同等的情况下,漂亮的人更招人喜爱。人们会以貌取人,根据外貌对他人形成印象。能力和才华吸引05人们往往比较喜欢有能力的。有时小小的错误反而会使有能力出众的人更受欢迎(犯错误效应)。人格的吸引06一个开朗热情、机智勇敢的人比沉默内向的人更具魅力,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涵养、礼貌、气节等,也比相貌好或地位高的人更具魅力。工作阶段活动体验:寻找有缘人教师小结:在人际交往中,主动很重要,要想在新环境中快速融入,必须学会主动交往。主动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主动搭讪,赢得感激;主动交谈,启动话题;主动关心对方,拉近距离;主动提升自我,增加人际吸引力。结束阶段分班后如何在新的班级里结识新同学,并且建立深度的人际关系?关系心理学家胡慎之给出了4个建议。同学们感兴趣的话也可阅读胡慎之的《在人际关系中中成长》一书,关系是自我检视的镜子,也是打开眼界的通路。在优质的关系中,每个人都在进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