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自我认识】你是谁,我是谁——高中心育课这堂课旨在建立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并让学生初步体验心理课。教师采用短视频自我介绍和互动提问,引导学生熟悉自己。通过“一起讲故事”,了解班级氛围。自我意识对个性形成至关重要,能帮助认识自我和世界,实现自我教育与完善,课程设计“猜猜我是谁”的自我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多角度认识自己。目标包括了解心理课的安排和熟悉老师,从显性和隐性角度认识自我,遵守心理课契约,积极参与心理课堂。今天的课程仅是一个启发,通过这些活动,学生能初步建立熟悉感,建立心理课契约,并体验心理课的初步内容,为后续心理课程打下基础。01【课程设计思路】No.1课程信息活动对象:高中学生教学场地:教学教室,同学们在自己的座位上准备材料:放松的背景音乐、教师自我介绍的视频、教学课件No.2设计理念本年级学生之前的心理健康课一直由兼职老师代上,本学期换了新的老师,学生和教师之间并不熟悉。故第一课为教师与学生建立关系的课程,目的是建立初步的熟悉感、建立心理健康课契约并让学生初步体验心理课。为了让同学熟悉授课教师,通过短视频的方式进行教师自我介绍,并允许同学们提问互动,随后通过“一起讲故事”的活动了解班级氛围。青少年阶段心理发展需要完成很多的任务。进入高中,青少年需要像一个成人要走入外部世界,他的独立与依赖,关于我是谁的“自我意识”再次获得飞跃。自我意识在个体发展,尤其是个性形成过程中十分重要。自我意识是一个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包括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知与评价,因此具有帮助个体认知自我和世界,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完善的作用。故在本节课的活动环节设计了“猜猜我是谁”的自我探索活动。引导同学们思考日常生活学习中呈现出来的我,以及同学们不了解的自己。No.3教学目标1、了解心理课的安排,熟悉老师;2、能客观评价自己、从多角度认识自己;3、遵守心理课契约,愿意积极参与融入心理课堂No.4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心理课契约教学难点:从显性和隐性角度认识自我02【教学过程】主要环节一、 课程导入二、主题活动1.“一起讲故事”2.心理课契约3.猜猜我是谁三、总结Part.1课程导入5min 教师自我介绍:播放1min视频并接受学生提问;心理课的设置和咨询时间地点。Part.2主题活动1.“一起讲故事”引导学生讲述对心理学与心理健康课的了解,设计“一起讲故事”的活动,以“在很久很久以前,××班……”开头,每个小组(课堂就近成组,每4-6人一组)由一位代表说一句话。2.心理课契约先告诉大家在心理课上需要大家做到:尊重、倾听、参与、保密;随后让大家讨论自己认为最重要的是什么、为什么。3.猜猜我是谁全体学生拿出纸笔写下10个以“我……”开头的句子老师总结:刚才是请大家描绘自己在同学中的外在形象和展示,都是“显性的”,现在需要同学们思考Part.3总结自我认知并非易事,可能需要花大家很长的时间,甚至是一辈子,今天的课程也只是一个启发。03【教学反思】在新教师设计活动时,应避免围绕单个同学进行讨论,因为中学生常喜欢对班级某一同学起外号并戏谑。备课时应考虑容量大小,以同学们的玩和放松为主,同时在未来的备课中每堂课贯穿一个活动,留下一个关键词或关键句子。备课也应根据学生感受,但不可过度迎合,要有价值观取向,尤其对05、06后高中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团体辅导中适用的活动并不完全适合心理课,因为课堂中的“捣乱分子”可能让某些同学感到不舒服。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