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良好同伴关系 小学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建立良好同伴关系 小学主题班会活动方案二

资源简介

建立良好同伴关系小学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01
【活动背景】
小学三年级,学生们的同伴关系开始进入一个双向帮助的阶段,他们对友谊的认识有了新的提高,但是还不能完全摆脱“自我中心”的心理特点。若不积极引导,那么在学生发生同伴矛盾时,“找老师告状”、“迫使同伴做事”甚至“大打出手”等现象将愈演愈烈、这不利于巩固同学间的友情,甚至影响班级的班风建设。
02
【活动目标】
通过班级活动,孩子们学会换位思考,即站在对方角度看待和考虑问题,这是一种为他人着想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思维形式。这也能够帮助学生在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去依靠自己的力量重建友谊。
03
【活动内容】
活动一:善用角色扮演,创造体验“机会”
“换位思考”中的角色扮演法是指通过创设一定的环境,让学习者感受同伴所处的困境或问题,进而从中获得同理心的情感体验的一种学习方法。
结合小学生的认知特征,我们不难感受到单纯的言语说教往往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我们可以适当采用角色扮演法,在实际情景中,创造机会让学生获得真切感受,从而学会替他人着想。
例如,学生小D总喜欢找同学借东西,铅笔、橡皮等等,但是每次都没能及时归还甚至弄丢了。屡次提醒也不见改善。这时,我会请几位孩子扮演小D的角色,总是在课间去找小D借东西。期间,我还会鼓励小D要“乐于助人”。频繁地被人借物,肯定也会引起小D心中的不满,等他开口来找我“告状”时,也正是引导他学会“换位思考”的最好时机了。
活动二:开展班级活动,促进个体交流
一个班集体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大多需要在班级活动中去形成和发展。因此可以结合同学们的学习和生活实际,设计有针对性的活动去促进学生“换位思考”意识的形成。
笔者曾根据任班级的特点,组织过以下班级活动,可供参考:
“守护者”活动:首先,将全班的名字分别写在小纸条上。然后打乱顺序,让每一位同学抽一张纸条。接着,每个同学都要“悄悄地”去关注纸条中的同学,即做一个守护者。例如,日常多关注他、帮助他,想一想他需要什么等等。最后,在最后一天公布,看看有没有同学能够猜出谁是自己的“守护者”,并分享感受。
本活动是利用随机性的方式,让班级的孩子们能够通过“活动”的方式去熟悉彼此,并且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去理解和帮助自己的同伴。
活动三:巧用榜样示范,从学校到家庭
众所周知,小学阶段的孩子模仿能力是很强的。因此,这对我们班主任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为在学校的老师中,孩子们接触最多的便是班主任,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深深影响着他们。同理,在家中,父母便是最亲近的行为示范者。所以,无论父母还是老师,都应该发挥好自身榜样作用。
班主任要与家长积极沟通交流,给予家长及时地反馈,引导家长将“换位思考”的处事观念通过日常的交往传递给孩子。这样,便会潜移默化地促进孩子的“换位思考”思维方式的养成。
04
【温馨建议】
1、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当遇到不同学生之间相似的同伴矛盾时,班主任不要只凭借“经验”处事,应理性看待问题背后的根本原因,对症下药。
2、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孩子的同伴相处矛盾之前,要倾听家长分享孩子在家中的状态,再结合孩子在学校的状态综合去分析问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