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结构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必修四-哲学与文化-知识结构

资源简介

必修4第一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1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产生: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客观条件);源于人们在实践中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主观条件)
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哲学有正确和错误之分,不提供具体解决方法)(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不是人人都有哲学)
哲学
是追
哲学与世界观: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以世界观为内容:世界观以哲学为最高表现)
求智
哲学与方法论:
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二者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慧的
哲学与
区别:①对象不同(整个世界;特定领域)②任务不同(一般规律;特殊规律。共性与个性,抽象与具体)
学问
具体科
学关系
联系:①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其进步推动哲学发展;②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
(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科学知识的概括总结和升华,不是具体科学的总和,二者不是整体与部分关系)

古朴(本质正确,可贵猜测,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物质;如元气、五行)
基本
是什么
何者为本原
唯物主义
近形(把物质归结为原子,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
问题
即意识与
思维
(唯一标准)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反映物质世界基本规律、人民根本利益)
生活
物质的关
唯心主义
主观唯心(把人的主观精神当成本原:“主观精神根,目意感经心”)
与存
系;不是
(借鉴意义)
客观唯心(把客观精神当成本原:如神创论、绝对精神、理念论、道、星座、命)
在的
辨证关系
从喝
向导
关系
有无同一性:
①可知论;
②不可知论(代表人物:康德、休谟、庄子)
心哲学吏上两个对字是唯
问题
为什么:
①生活和实践中会遇到,无法回避②一切哲学必须回答,贯穿哲学发展的始终
物主义与唯心主义;辩证
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
创始人:马克思、
恩格斯;时间:19世纪中叶:标志:《共产党宜言》的发表。
②马哲产生后,出现了唯
心史观与唯物史观的对立
使命

阶级基础: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争取自由解放斗争的必然产物。
科学

近代以来自然和社会科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自然科学前提,如“三大发现”;理论来源是德国古典哲学)
世界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人民的理论(揭示社会规律;人民立场:使命是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
观方
基本
①实践观点是马哲的核心观点。科学基础上的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唯物辩证的自然观与历史观的统
特征
②实践基础上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统一(科学性:理论来自实践,经过实践检验:革命性:指导人类解放)
法论
③与时俱进是马哲独特的理论品质(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的发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
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是精髓: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活的灵魂)
义中国化
中特理论体系: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特”思想(最新成果)
第2课探究世界的本质(唯物论)
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哲学物质是对具体物质的抽象)
自然界是

①物质决定
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具体物质的共同本质:客观实在≠客观存在,客观存在包括物质和意识)
意识;要坚

物质性的
自然界在本质上是物质的(方法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持一切从实

产生:
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此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作用。劳动创造了人和人类社会
际出发,实
人类社会
事求是:②

构成:
人类社会本质上是客观物质体系(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集中体现社会的物质
的物质性
性)
意识具有能

发展:遵循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规律。(规律具有客观物质性)
动作用,要

(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方法论: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使主观符合客观)
重视意识的
①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物质反应特性是物质基础;生物反应形式是意识产生的前提)
作用,自觉
探究世界的本质
意识是物

②意识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劳动的产物。(劳动促进人脑的生成、语言产生,丰富了意识内容)
地树立正确
质长期发
③人脑(不是大脑)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意识,克服
展的产物
④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条件:
客观存在、生活实践、
人脑)
错误意识。
物质和运动的关系: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物质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规律
(①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②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
(唯物
是客
观的
规律
【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规则、定律、法律等不是)
及其

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消灭、改变)
①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②认
特征

普遍性:自然界、社会、思维都有规律(规律无好坏之分)
识规律,利用规律,造福人类

(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主观能动性〉意识能动性>
意识反作用)


正确发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活动的特点:目的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重视意识作用,重视精
挥主观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指导实践。正确的促进;错误的阻碍)
神的力量:树立正确意

尊重客观规律是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符合规律的意识促进成功:反之阻碍)
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能动性
含义:
做事情要尊重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研找出规律性,作为行动的依据」
从实际
①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
出发实
事求是
要求
②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认识世界):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改造世界)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④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地,无所作为的思想
·好好问上高中政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