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法治与安全教育》初中主题班会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校园法治与安全教育》初中主题班会教案

资源简介

《校园法治与安全教育》初中主题班会
一、班会目的
1、通过主题班会,引导同学们建立良好的安全意识,杜绝不良行为,防范学校安全事故发生,以校园安全为出发点,引导孩子们规范校园行为,健康成长
2、通过主题班会,以讨论的方式,引导孩子们明确哪些是中学生违纪违法行为,坚决杜绝中学生的某些不良行为
3、通过学习,明确哪些属于我们中学生的不良行为,通过规范行为,怎样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
二、活动方式
情景剧表演
案例分析
小组交流讨论
三、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孩子们去培养学法、知法、懂法的兴趣,提高校园安全意识,杜绝中学生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
难点:如何使孩子们明确不良行为的危害,自我保护
四、活动准备:
拍一些校园风景照片,教室、走廊图片,重点是窗台、楼梯图片,制作成PPT,自动播放
五、班会过程:
环节一
播放幻灯片--《美丽的校园》,展示干净、整洁的美丽校园。介绍校园整体情况,学习区、功能室、运动区,激发孩子们热爱学校、爱护我们的学习环境的美好愿望。
环节二:
什么是法?学校未成年人相关的法律有哪些?
定义:法是反映统治阶级意志,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行为规范体系。
简单来说:法就是告诉人们:哪些可以做、哪些必须做、哪些禁止做。法,具有惩罚性。
保护我们中学生以及我们中学要遵守的法律有哪些?
中学生活是美好的,校园也是很美丽的。但是,大家请看,其中,我们中学生的一些不良行为也是很危险的,有的不良行为,违反道德,有的违反学校纪律,有的严重不良行为引发犯罪。因而校园的法制教育非常必要!
第三环节:小组讨论
同学们小组讨论结果分类:
1、严重不良行为
是指严重危害社会,尚不够刑事处罚的违法行为:
(一)纠集他人结伙滋事,扰乱治安;
(二)携带自制刀具,屡教不改;
(三)多次拦截殴打他人或者强行索要他人财物;
(四)多次偷窃;
(五)参与赌博,屡教不改;
(八)吸毒、贩毒、注射毒品;
(九)其它危害社会行为。严重不良行为的发展延伸就是犯罪
2、中度不良行为
是指未成年人父母或其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
(一)旷课、夜不归宿;
(二)携带管制刀具;
(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五)偷窃、故意损坏财物;
(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七)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
(八)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营业歌舞等场所;
(九)其它严重违背社会的不良行为;
(十)吸烟、酗酒。
3、轻度不良行为
是泛指与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公众道德规范相背的一些行为以及心理障碍的总和。轻度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主要体现在对相关群体及其个人的危害上。
如不尊重教师、迟到、早退、课堂睡觉、课堂讲话、扰乱课堂、讲粗话脏话、穿奇装异服、染发、戴首饰、不按时交作业等各种违反学校规章制度的行为。
4、发生在大家身边的轻度不良行为:
(1)上课说话,不爱学习
(2)不听父母及老师的话
(3)过马路时不看红绿灯,乱闯红灯
(4)欺负小同学
(5)乱丢垃圾
(6)不按时完成作业
问题2: 大家想一想,哪些行为是我们不能做的?小组讨论
有同学说:参与赌博,沾上毒品,也有同学回答:打架斗殴,收保护费,校园欺凌。
往往,有些大的错误,都是从小的细节开始的,不拘小节有很大的坏习惯。比如:
1、调皮捣蛋,有事没事惹一下其他同学,比如别人走路时他突然伸出一只脚将别人绊倒;
2、以大欺小,没有钱就强行向弱小同学索要;有借无还
3、故意毁坏公物,如在书桌上乱刻乱画
4、好吃好喝,攀富比阔
5、不遵守交通规则,过马路乱闯红灯
6、不遵守公共道德,吃完东西,把包装盒等垃圾随手乱扔等
第四环节:
争做一个合格的中学生,我们该怎么做?进行小组讨论。
1、积极学习《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警惕学习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要从小做起,加强自身修养,做到明事理、辩是非,“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2、自律,抵制诱惑:不沉迷于网络游戏,不浏览内容不健康的网页,慎重会见网友。不吸烟、不喝酒、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3、谨慎交朋友,尊师敬长,团结爱护同学,不要和社会上品性不端的闲散人员交往,特别是那些有前科劣迹的人。
第五环节:总结
总结:校园安全是我们中学生的头等大事,有赖于全体同学遵守校园纪律和学校规章制度,同学们遵纪守法,杜绝不良行为,避免校园安全问题及人身伤害。
安全的校园、美丽的校园,同学们行为规范,遵纪守法,人人争当先进、标兵。接受学校教育,让我们成为:在校就是一个好学生!在家就是一个好孩子,在社会就是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