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第1课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教学目标:1. 了解地球与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理解地球仪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掌握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大小教学重点:1. 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大小。2. 地球仪的构造和使用。教学准备:1. 地球仪。2. 地理教材和地球仪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纸张和铅笔。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地球仪并引起学生对地球的兴趣。2. 出示一张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名称。二、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10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地球的基本形状为近似于一个椭球体,但不是完全规则的形状。2. 鼓励学生观察地球仪的形状,帮助他们理解地球的形状是三维的,并不是完全平的。3. 引导学生讨论地球的形状对地理环境和气候的影响。4.观察地球仪,讲解地球的大小。三、介绍地球仪的构造和使用(15分钟)1. 教师向学生展示地球仪的构造,包括地球仪的支架、旋转轴、经纬网、刻度等。2. 解释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何找到地理位置、如何测量距离、如何理解经纬度等。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合作使用地球仪进行简单的实践操作。四、总结与小结(5分钟)1.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地球与地球仪的重要概念和知识点。2. 强调地球与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任务:要求学生编写一篇短文,介绍地球与地球仪的基本知识和应用。2.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语表达对地球与地球仪的理解和思考。教学延伸:1. 邀请地理学科专家或从业人员来校园进行地理知识的讲解和实践操作,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科兴趣。2. 组织地理考察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地球仪的使用和地理环境的变化。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表现和对地理知识的理解程度。2. 收集学生完成的作业,评价其对地球与地球仪的掌握程度。3. 针对学生在小组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评价,包括合作能力、实践操作的准确性和问题解决能力。4. 设计一些地理知识的小测验或问答环节,以检查学生对地球与地球仪的理解和记忆。5. 观察学生在实际应用中是否能准确地使用地球仪进行位置测量、距离计算等操作,评价他们的技能水平和应用能力。6. 倾听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反馈和意见,了解他们对地球与地球仪的兴趣程度和学习效果。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