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预防中暑知识科普(课件)-(共13张PPT)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夏天预防中暑知识科普(课件)-(共13张PPT)小学生主题班会通用版

资源简介

(共13张PPT)
夏季高温 预防中暑
Prevention of heatstroke by high temperature in summer
目录
什么是中暑?
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中暑?
病因
症状
急性治疗期
预防
1
2
3
4
5
6
什么是中暑?
中暑,是指在长时间高温和热辐射条件下,出现的机体体温调节障碍,体内热量过度积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症状的总称。
造成中暑的原因除了温度、湿度过高外,还存在一些个人的主观因素,比如体弱、多病、肥胖、睡眠不足等。
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中暑?
非环境的因素包括:
年老体弱(如老年人、婴幼儿、慢性病患者);高温天气进行剧烈活动的人群;进行训练的人群或者运动员。
环境因素包括:
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或者不透风的环境,容易发生中暑.
病因
当机体不能够适应和耐受环境高温(>32摄氏度)、湿度较大(60%)和无风状态时,体内产生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从而发生热量积蓄,体温上升,进而发生中暑。
基本病因
机体自身热量产生增加
在高温、高湿、不透风或强热辐射下,长时间从事剧烈活动,机体热量产生增加。
常见于强体力劳动、运动的人群。一些疾病状态,比如发热寒颤或者惊厥等情况,也会导致产热增加体温上升。
周围环境温度上升
环境温度升高时,一些易感人群,比如年老体弱多病的人群,体
温调节功能障碍,不能对自身体温进行良好的调节,身体从环境当中获得热量增多。
病因
散热障碍
出汗减少:汗腺损伤或者缺乏,比如皮肤烧伤瘢痕部位、汗腺缺乏症等
中枢神经系统或者心血管功能下降,如饮酒者、老年人、心功能障碍等。
服用影响出汗的药物,如抗胆碱能药和抗组胺药等。
其他因素:肥胖和衣服不透气等。
症状
在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下后,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等症状,一开始体温正常或略升高。核心体温持续上升达到38摄氏度以上时除上述症状外还会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四肢湿冷等情况。如不及时干预可逐渐发展为昏迷伴四肢抽搐,严重时可产生多器官功能衰竭。
先兆中暑
暴露于高温环境时,出现大汗、四肢无力、头晕、口渴、头痛、注意力不集中、眼花、耳鸣、动作不协调等伴或不伴体温升高。
轻度中暑
体温上升到38摄氏度以上,并且出现皮肤灼热、面色潮红或脱水(如四肢湿冷、面
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症状。
症状
热痉挛
多见于健康青壮年。表现为在高温环境下进行训练时,训练过程中或训练后出现短暂性、间歇发作的肌肉抽动,一般持续时间约
3分钟。
热衰竭
多见于老年人、儿童慢性疾病的人群。患者出现以血容量不足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表现为多汗、疲劳、乏力、眩晕、头痛、判断力下降、恶心和呕吐等。此时患者体温升高,无明显神经系统损伤表现。
劳力性热射病
多见于健康年轻人,表现为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无风的环境中,进行高强度训练或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出现发热、头痛或忽然晕倒、神志不清等。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40摄氏度以上,出现澹妄、嗜睡和昏迷。患者可伴有横纹肌溶解、急性肾衰竭、急性肝损害、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 ) 等多脏器功能衰竭等表现,病情恶化快病死率极高。
劳力性热射病
常发生于年老、体弱(小孩)和慢病人群,一般发病较慢。刚开始症状不容易发现,1 ~ 2天后症状加重,出现神志模糊、谑妄、昏迷等。患者体温高可达40 ~ 42摄氏度,直肠温度最高可达46摄氏度,可有心衰、肾衰等表现。
急性期治疗
现场救护
快速降温:用凉水喷洒或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扇风加快蒸发、对流散热。
病情监测:持续监测体温。
脱离现场环境:迅速脱离高温、高湿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将患者平卧并去除全身衣物。
医院内救护
物理降温
与现场救护类似,可以通过B御碑境温度、头部降温、冷水浸泡法、冰帽、冰毯、冰袋等冷疗法调节体温。
体内降温
体外降温无效的情况,可采用4摄氏度盐水进行灌肠,也可用无菌生理盐水进行腹膜腔灌洗。病情严重时,可以实施血液透析,或^自体血液体外冷却后,回输至体内降温。
预防
保持凉爽
仔细安排户外活动
涂防晒霜
仔细监护婴幼儿
选择轻便、浅色、克松的衣服,室内保持凉爽,尽可能呆在有空调的地方。如果家里没有空调,可以去商场或公共图书馆乘凉。
天气炎热时,尽量将户外活动安排在早上或者晚上,较为凉爽。或者在活动一段时间后,注意在阴凉的地方进行休息。
晒伤会影响身体的降温能力,引起脱水。如果必须到户外去,需戴一顶宽边帽,在外出前30分钟涂上防晒系数为15或更高的防晒霜,以保护自己免受阳光的伤害。
与儿童一起旅行时,切勿将婴儿、儿童或宠物留在停放的汽车内。离车时检查,确保所有人都下车,不要忽视任何在车里睡着的孩子。
预防
合理饮食,保持身体的水分
多喝水:及时喝水,补充水分,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
远离含糖或含酒精的饮料:这些饮料不但不解渴,反而会使身体丢失更多液体;喝冷饮还会引起胃痉挛。
补充盐和矿物质:大量出汗会流失盐和矿物质,运动饮料可以帮助补充汗水中流失的盐和矿物质。糖尿患者或者高血压患者需要限制盐分控制,遵医嘱饮用运动饮料。
高温天气,饮食要清淡,不适合吃高热量、油腻、辛辣的食物,可以准备一些防暑降温的食物,比如绿豆汤等。
预防
随时关注天气、易感人群情况
查看最新天气消息:查看当地新闻,了解极端高温警报和安全提示。
了解症状:学习中暑相关疾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如何治疗。
关注同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时,互相监控同伴的状况,一旦出现先兆中暑的症状,及时处理。
监测高危人群:婴幼儿、65岁或以上的人、超重的人、在工作或运动中过度运动的人、身体患有疾病的人群(特别是患有心脏病或高血压者)或服用某些药物的人(如抑郁症、失眠或血液循环不良患者),对于这些人群,在高温天气中,应给予更多关注,避免发生中暑
演示结束
Prevention of heatstroke by high temperature in summer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