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3.1 分子和原子 导学案(无答案)

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2022年版课程标准 课标要求 1.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2.知道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素养目标 1.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 2.培养抽象思维的能力,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学业要求 1.能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生活中的某些变化或现象; 2.能说明分子、原子的区别和联系
1.“一年秋意浓,十里桂花香”。“十里桂花香”的原因是什么?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2.推注射器内的一段空气,空气为什么能压缩?分子之间有间隔。
★知识点 微观粒子的特征
科学实例、数据或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结论
Ⅰ. 放大1 000万倍的酒精分子 通过移走硅原子形成文字 分子、原子能(填“能”或“不能”)观测到 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Ⅱ.1滴水(约0.05 g),10亿人去数,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 要数3万多年 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分别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可观察到溶液变红,且品红在热水中扩散得更快。由此可得出结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越快。
实验内容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将50 mL水和50 mL酒精混合 体积小于100 mL 微观粒子间有间隔
b 将品红加入盛有水的烧杯中 溶液变红色 /
①向盛20 mL水的烧杯中滴5~6滴酚酞溶液 溶液不变色 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②取①的少量溶液于试管中,滴入浓氨水 溶液变红色 氨水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
续表
实验内容和装置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③ 烧杯A:酚酞溶液变红; 烧杯B:浓氨水不变色 浓氨水具有挥发性,氨气分子 扩散进入烧杯A中,与水结合 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探究分子运动实验的分析:右图所示,B烧杯中的氨气分子扩散进入A烧杯中,溶解在水里,使酚酞溶液变红。C烧杯中的是对照实验,但C烧杯没有必要,因酚酞溶液含有水但显无色,说明水分子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1.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分子和原子等。
2.微观粒子的特征:质量和体积都很小;不断运动;微观粒子间有间隔。
3.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可用分子的知识加以解释,其中正确的是(B)
A.热胀冷缩:分子大小改变
B.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蔗糖溶解:分子很小
D.气体易被压缩:分子间隔很小
★知识点 分子和原子的定义
物质的变化 变化的类型 分子的变化 分子化学性 质的变化
Ⅰ.液态水蒸发成水蒸气 物理变化 分子不变 没有变化
Ⅱ.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化学变化 分子改变 发生改变
结论: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改变,分子的化学性质改变
根据反应的微观模型图,认识分子和原子及两者的联系和本质区别。
反应的微观模型图 分子的变化 原子的变化 结论
氧化汞分子 改变 汞原子不变, 氧原子不变 ①化学变化中,分子先分解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②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氢分子改变,氯分子改变 氢原子不变, 氯原子不变
分子、原子的概念,分子、原子的区别与联系:
分子 原子
概 念 保持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本质区别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
联 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提能训练
1.用医用酒精擦拭物体表面时,能闻到酒精气味的主要原因是(C)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的质量很小
2.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D)
A.气体受热膨胀:分子间隔增大
B.缉毒犬能发现毒品: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液氧和氧气都能助燃:分子相同
D.水结成冰:分子的种类发生变化
3.下列有关分子和原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B)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
B.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C.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D.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4.右图所示,在烧杯甲中装入蒸馏水,滴入2滴酚酞溶液,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乙中装入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甲、乙两烧杯罩在一起。下列有关上述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
A.该实验可观察到烧杯甲中的液体变红色
B.该实验可观察到烧杯乙中的液体不变色
C.该实验说明了浓氨水中的分子在不断运动,而蒸馏水和酚酞溶液中的分子不运动
D.该实验说明浓氨水有挥发性
5.右图是氢气与氯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氯气由氯原子直接构成
B.物质都是由分子直接构成的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又可以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
小结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从微观角度分析,发生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发生改变。原理是:分子先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结合成新的分子。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混合物。
2.“物态变化”“热胀冷缩”是分子间或原子间的间隔改变,不是粒子变大或变小。
3.水银温度计汞柱上升是汞原子间的间隔变大,不是汞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4.不能用“花生和大豆混合,体积小于两者体积之和”等来探究微观粒子间有间隔。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