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三单元 绵延不绝的中华文明(一):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发展 秦始皇开创大一统基业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阅读课本和史料,让学生了解秦朝建立的时间、都城及其疆域的四至点。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课本和分析史料,列举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措施,分析其原因及影响。3、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到一方面,秦始皇在秦统一的过程中以及巩固统一的过程起着非同凡响的作用,另一方面,秦始皇也有非常残暴的一面,引导学生正确评价秦始皇,让学生用辩证的思想正确地评价历史人物。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知道秦始皇巩固统一的具体内容。难点:通过对秦始皇中央集权制度的分析,认识这种制度对巩固统一的重要性。三、教学过程导入:播放《兵马俑》的一段记录片,让学生感受2000多年前的,秦国军队的气势恢宏。然后提问:俑是古代人用来陪葬的,那么秦陵兵马俑是给谁陪葬的?(一)秦统一六国1、展示秦统一六国的先后顺序图,让学生了解秦统一六国的大致过程。提问:秦什么时候统一六国的,建立的秦朝都城在哪里?2、为什么秦国能够如此强大,从战国七雄中脱颖而出,最终统一?(材料分析)材料一:秦地处中国西北部的渭河流域,这一地理位置有助于秦获得胜利,因为渭河流域大部分地区易守难攻。……公元前318年,秦占领了四川的产粮大平原,这大大地扩大了秦的地盘、增强了秦的力量……最后是,秦的统治者是些能干又野心勃勃的理想主义者,率先应用法家学说,将所有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上。材料二:战国七雄长期征战,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和灾难,不利于经济、文化的进一步发展和交流。人民渴望结束割据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安定已成为当时各族人民的强烈愿望。由诸侯割据向统一的封建国家发展,成为历史的必然趋势。材料三: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秦统一六国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分裂局面,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过度:那么秦朝建立之后,秦始皇是如何守住他的江上的,或者他采取了那些措施来巩固统治?(二)秦巩固统治的措施出示:《秦量诏版》“ 廿六年,皇帝尽兼天下诸侯,黔首大安,立号为皇帝,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一歉疑者,皆明一之。”思考:史料记载了什么历史事实?秦始皇自称皇帝(我统一天下,德盖三皇,功过五帝)1、政治上:确立了皇帝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立起一套中央集权的官僚制度。A、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那么地方上采取什么制度管理地方?出示:材料一:始皇帝下二十六年。丞相绾等言:“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无以镇之。请立诸子。”始皇下其议。材料二:廷尉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资质通鉴》卷七解释:材料一中丞相绾建议采取分封制,而材料二廷尉斯建议采取郡县制。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B、最后秦始皇采取了郡县制。因为秦始皇看到了春秋战国的局面就是分封制弊端的结果。 C、国家大事,由皇帝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2、法律上展示《湖北云梦睡虎地秦墓出土的律令》、《湖南龙山里耶出土的秦朝官府文书》。秦朝颁布了大量的的律令,如田律、盗贼令,并通过文书的上传下达来执行。但是,诏令下达到各地,很多地方无法实施,这是为什么?3、文字上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罢其不与秦文合者。斯作《仓颉篇》,中车府令赵高作《爰学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学篇》,皆取史籀大篆,或颇省改,所谓小篆者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统一文字把小篆作为标准文字,推行全国,后来演变成隶书。(小篆、隶书、草书、行书、楷书)作用:统一的文字成为维系中华文明的重要纽带,有利于政令的推行和各族文化的交流。4、经济上A、统一货币:废除东方各国的货物,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展示秦半两。为什么要以圆形方孔为钱币造型?天圆地方。你知道圆形方孔铜钱在中国古代沿用了多久?展示秦半两和最后一种圆形方孔钱清朝的宣统通宝。B、统一度量衡:连线小游戏。度:长度;量:体积;衡:重量。影响:有利于巩固秦朝的统一,利于各地各民族经济文化的交流。5、交通上:“驰道于天下,东穷燕齐,南齐吴楚,江湖之上,滨海之观毕至,道广五十步,三丈而树…… ” ——《汉书?贾山传》大修驰道,拆除路障,统一车轨。思考:秦始皇为什么要命人修建驰道?这样做有什么作用?有利于车辆畅行无阻,交通便利,政令通达,加强中央与地方的联系。 6、思想上“焚书坑儒” 目的?根本目的?合作探究1: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况,评价焚书坑儒。“书籍被焚烧,其实还是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郭沫若焚书坑儒造成的影响从两个方面认识:一方面,焚书坑儒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有利于巩固政治一统,巩固中央集权的专制统治;另一方面,它摧残了文化,钳制了思想,给中国古代文化造成巨大的损失。(三)评价秦始皇展示秦朝统一之后的版图,让学生说出四至。合作探究2:怎样评价历史人物秦始皇?出示历代名人对秦始皇的评价。李白: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击浮云,诸侯尽西来。司马迁:刻薄寡恩,心如虎狼。明代李贽: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个世界,是圣是魔,未可轻议。原来秦始皇是这样的一个人。功:①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完成了国家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诸侯割据的战乱状态,有利于人民的安居乐业和社会的安定进步。②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专制制度的基础;③为了巩固统一,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大修弛道,开凿灵渠,统一南方越族地区,北击匈奴,修万里长城等,促进了社会发展,对后世产生重大影响。过:①焚书坑儒摧残了先秦辉煌的中华文明,钳制了人民思想的发展。②实行严刑酷法和沉重的兵役徭役,严重剥削百姓。③大兴土木,穷奢极欲,修建宫殿.陵墓和万里长城。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