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表格式学案 (2课时2份)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课 网络生活新空间 表格式学案 (2课时2份)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案
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2.1网络改变世界
学习内容(自主学习) 1.网络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哪些积极影响? 2.网络对社会发展有哪些积极影响? 3.网络有哪些弊端?
重点 网络给人们和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
难点 识别网络陷阱,避免网络危害
导入 任务1:分析P10运用你的经验,你经常借助互联网做哪些事情?
突出 重点 任务2:分析P11相关链接,了解互联网的发展历程。 任务3:完成P11探究与分享2个,说说网络给人际交往方式带来的影响;互联网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便利?
突破 难点 任务4:完成P14探究与分享,网络谣言有什么危害?
课堂拓展 任务5:完成P16拓展空间,讨论:新媒体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利与弊。
课堂检测 基础题: 1.完成《补充习题》选择题 2.(2021镇江)“互联网的初衷是让井底之蛙开阔眼界,可实际情况是成千上万井底之蛙经过互相认识、长久交流后达成共识:世界确实只有井口那么大……”这则小幽默警示我们 A.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 B.要学会“信息节食” C.要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D.要防止沉迷于网络 3. (2022年湖南常德)一旦在手机上查找什么,很快就会在某手机App里看见这类商品;刚刚浏览了某个主题的新闻,很快某手机App里就会有很多同类事件的内容。针对“大数据杀熟”“诱导沉迷”等互联网算法的不合理应用,国家网信办等4部门联合发布约束“算法”的《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国家出台此项规定是为了 ①杜绝各种侵权行为 ②保护公民合法权益 ③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④规范互联网企业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提升题: 4.材料分析:观察漫画,回答问题。 (1)漫画说明了什么 在网络生活中,个人隐私容易被侵犯。 (2)漫画中的行为有何危害? 漫画中盗取用户个人信息的行为侵犯了个人隐私,会给被侵权人造成困扰和伤害,给社会带来恐慌和不安。
学习反思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学案
驾驭命运的舵是奋斗。不抱有一丝幻想,不放弃一点机会,不停止一日努力。
第一单元 走进社会生活 2.2合理利用网络
学习内容(自主学习) 1.如何理性参与网络生活? 2.怎样传播网络正能量?
重点 我们应如何理性的参与网络生活
难点 如何传播网络的正能量
导入 任务1:分析P17运用你的经验,我们应该如何利用网络?
突出 重点 任务2:分析P17相关链接,什么是媒介素养? 任务3:完成P17探究与分享,网络给你带来哪些困扰?
突破 难点 任务4:完成P20探究与分享,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网络公益行动?
课堂拓展 任务5:完成P20拓展空间,设计一份调查问卷。
课堂检测 基础题: 1.完成《补充习题》选择题6题 2.(2022年安徽)2022年,我国开展“清朗”系列专项行动,具体包括打击网络潘言,打击网络直播、短视频领域乱象,暑期未成年人网络环境整治等重点任务。开展“清朗”行动能有效 ①扩大公民表达权 ②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 ③弘扬网络正能量 ④提高文化传播的速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提升题: 3.材料分析题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带来的影响不容小觑。 (
图5
) (1)结合图5,运用所学知识,概括网络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影响。(4分) 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便利和丰富多彩;沉迷于网络会影响身心建康。或表述“网络是把双刃剑”也可得分。 网络为用户量身打造信息,开启了符合用户口味的一扇窗,却关上了多元化的一道门,让用户身处“信息茧房”。 现象一:用户会根据自己的偏好和关注选择接收其中一部分信息,进而减少、忽略对其他信息的接触,久而久之,把自己逐渐禁锢于自我编织的“茧房”之中。 现象二:手机百度、微信、微博、知乎、小红书等网络平台都长期使用“算法”技术,运用单一、固定的信息推荐模式,最终自己也将失去竞争优势。 现象三:海量“个性化定制信息”被很多网络平台无限制地推送给客户,而国家缺乏对互联网企业此类行为及推送内容的规范。 (2)结合以上现象,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如何实现“破茧而出”。(6分) ①用户:要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高媒介素养;②互联网企业:进行技术创新,改进信息推送模式;③国家:加强科学立法,规范互联网企业的此类行为。
学习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