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初中主题班会课:做信息时代的“智者” ——媒介素养主题教育【活动背景】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来袭,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整个中国为了抗击这一场疫情,硬生生地按下了暂停键。昔日的繁华热闹、车水马龙,一瞬间就被安静得有些可怕的街道替代。人们的活动区域也急剧地缩小,大多数人的注意力从日常生活和工作转移到了各种网络平台。于是,新的问题产生了:大量的媒体,每天发布各种各样的信息,有真有假、有正面的有负面的,一不小心,我们可能就成为了造谣者的帮凶,给他人、给社会、给国家造成不良的影响,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所以,引导学生学会在众多媒介提供的浩如烟海的信息中保持冷静的头脑,懂得思考和筛选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媒介素养,成为一个“信息时代”的“智者”,就成为了我们设计这堂班会课的初衷。【活动目标】1.了解媒介素养的概念和内涵。2.感悟良好的媒介素养的意义。3.懂得如何培养自己的“媒介素养”。【活动形式】观看图文、小组讨论、同伴交流、思考发言。【活动准备】收集资料、制作PPT和测试题。【活动过程】一、举例引入,了解媒介素养的概念1.设问交流,了解学生获取信息的媒介教师:同学们好!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不平常的。一场史无前例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来袭,打乱了所有人的节奏,整个中国为了抗击这一场疫情,硬生生地按下了暂停键,昔日的繁华热闹、车水马龙,一瞬间就被安静得有些可怕的街道替代,我们的活动区域也急剧地缩小,面对汹涌而来的疫情,同学们是靠什么来了解相关情况的?学生回答。教师小结:是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足不出户可知天下。疫情期间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依赖手机、电视来了解国家情况。在被“禁足”期间,在铺天盖地的媒介信息里,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大家来看一看,想一想当时你是怎么做的?2.举例交流,认识“媒介素养”教师播放视频 “城事晚高峰:双黄连的半夜药叫”教师: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当时的你是怎么做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小结:一些同学坦诚自己曾帮爸爸妈妈非常辛苦地抢购双黄连,也有一些同学曾冷静地告诉爸爸妈妈这很可能是个不正确的消息,要安心稳坐家中。对待媒体信息,每个人的表现不同,体现的就是一种媒介素养的高低。那么到底什么是媒介素养呢?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媒介素养就是人们面对不同媒体中的各种信息所体现出的理解能力、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发展自我的能力。(PPT展示)二、情景展示,感悟重要意义(一)辨真伪,保护个人安全1.小测试,引出媒介素养内涵之“辨真伪”教师:现在我们来做一个小测试,看看同学们辨别媒介信息真伪的能力如何?PPT展示:《媒介素养测试一》请判断以下媒介的信息真伪:可信(√)、谣言(X)(每小题1分,满分10分)1.新冠病毒可能会长期存在( )2.候鸟迁徙会携带传播新冠病毒( )3.新冠病毒会通过皮肤入侵人体( )4.康复者血液有可能治好新冠肺炎( )5.银离子抗菌液能杀灭新冠病毒( )6.新冠肺炎潜伏期最长24天( )7.钟南山:新冠肺炎治愈也有后遗症( )8.中央空调会传染病毒( )9.多喝水多分泌粘液能预防新冠病毒( )10.新冠病毒疫苗研制要18个月( )学生自主完成、展示答案,老师公布测试参考指数。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面对任何一条信息时,都要如同我们拿到这些选择题时一样,首先要判断它的真和假,这是最基本的媒介素养。2.解读案例,感悟 “辨真伪”的意义教师:为什么说这是最基本的媒介素养呢?我们回看一下“双黄连闹剧”中一位参与购买双黄连的女士的故事,请同学们思考:面对信息,不辨真假,盲从信息的后果是什么?PPT展示:郑州一女子疑因步行外出买双黄连感染新冠肺炎图片学生独立思考,举手发言。教师小结:面对各种媒介信息时,我们若不能做出正确的评估、判断和选择,有时就会对自己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就如这位郑州女士一样。疫情期间,只要外出就有被传染的可能,排队抢购、聚集性传播和交叉感染的风险就非常之大了!如果这次肺炎治疗不是国家买单,还会造成个人财产的损失。当然,该女士没有随意传播不实媒介信息,否则还会违反法律。PPT展示《刑法》相关条款:所以,辨清媒介信息真伪、做出理智选择,不信谣、不传谣,首先保护的是我们自己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等。(二)明是非,维护社会稳定1.讨论分享,理解“明是非”的内涵教师:那是不是只要是真实的媒介信息我们就都可以去效仿、去传播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在武汉抗疫战斗进行得最艰苦的时候,相信大家也和我一样看到了这样一些信息,我们相信,这些消息的内容肯定是真实的,大家看后心情怎样呢?PPT展示:医务人员崩溃大哭和发牢骚同桌讨论分享。教师小结:我看到这两条信息的时候,也和大家一样,恐慌、同情、担心、焦虑的心情都杂糅在了一起。我们相信,在抗击疫情的艰难时刻,恐惧、脆弱,沮丧、愤怒、绝望、崩溃等情绪反应,都是人之常情。医务人员也是普通人。他们还面临着缺装备、无法按时吃饭、患者聚集、有同事病倒、被感染的风险大等诸多困难,他们的心理压力特别大,通过一些方式疏解情绪无可厚非。但看到信息的我们能不能大肆转发传播,甚至自己也发一些牢骚呢?为什么?学生讨论思考,自主发言。教师小结:判定信息是真实的,是因为我们设身处地理解辛苦的医务工作者,不转发是因为在疫情抗击最艰难的时候,我们需要鼓舞人心、振奋士气的正能量。我们既要追求真相,更要追求希望!所以,面对纷繁复杂的媒介信息,第一是辨别真伪,第二就是判定是非,标准是是否传播正能量。这是媒介素养里非常重要的一条:“明是非”——选择和传播正能量。你看,我们可敬的医务人员在情绪稳定后主动道歉,表达积极情绪,就是在传播正能量!(PPT展示:发牢骚医务人员的道歉)2.小组讨论,感悟“明是非”的意义教师:现在我们学以致用,请小组讨论交流:你会转发这两则真实信息吗?为什么?学生小组讨论,代表发言。PPT展示:你的媒介素养 (疫情期间生活在武汉的作家方方和池莉)教师小结:是的,两位作家的文字反映的,都是抗疫期间发生在武汉的真实事件,以及她们的真实想法,当我读到这两则信息时,我也会像大多同学的选择一样,传播池莉作家的。虽然两位作家都在陈述一个事实:武汉的疫情非常严峻,大家一定要坚持做好防疫抗疫工作,但方方作家的这条信息,容易给人们带来心理的恐慌和焦虑,给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带来干扰,从而影响抗疫大局和整个社会的稳定。而池莉作家的这条信息,则会给武汉人民以正确的导向,有利于大家团结一致,攻克时艰,共战疫情。辨是非,无论是转发他人信息还是发表个人观点,都要传播正能量,维护社会稳定,这是最核心的媒介素养。(三)巧利用,汇聚众多力量教师:病毒无情,人间有爱。良好的媒介素养除了“辨”和“明”,还有“用”。在这次抗疫之战中,就有很多巧用媒体、传播信息、凝聚爱之力量、共筑捍卫生命之城的事例。请大家分享你所知道的人或事。学生分享故事。教师过渡:是的,个人、家庭、公益组织、企业……一个个凡人善举,汇成大爱,温暖着疫情下的人间。老师也想分享这样的故事:(PPT展示:1.疫情期间武汉一家庭通过微博发布求助信息获得救助;2.疫情期间全国各地医院发布求助信息,及时获得定点援助;3.疫情期间河南女孩郭翠珠线上学习“蹭网、刷屏、获助”三步曲)教师小结:媒介素养不仅仅是能“辨”和“明”,更高层次的是会“用”。在这个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的时代,我们可以通过网站、微博、微信等媒体关心国家、关注时事,我们也可以利用媒体汇聚众多力量,发展自我成就自我,我们更要利用好媒体传递自己的声音,自觉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展示新时代青少年的新形象!三、合作讨论,提升媒介素养教师:信息时代,我们每个人,每天都面对着大量的媒体信息;但作为中学生的你们,因为阅历有限,很可能无意间就成为虚假媒体信息的制造者和传播者,所以我们一定要不断提升自我媒介素养,努力去做一个信息时代的“智者”。1.抽丝剥茧提素养教师: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提升自我的“媒介素养”呢?下面还是让我们回到最初的“双黄连”的事件中来。PPT展示:分组活动要求(1)结合视频、分组讨论:面对媒体信息,怎样才能辨别它的真假?(2)将建议写在贴纸上,交流后小组代表将贴纸贴到黑板上。教师播放视频“战疫情.热点回应:双黄连能有效应对新型冠状病毒?”学生分组讨论,小组代表交流并贴纸于黑板,教师在师生交流的过程中积极引导和启发。教师小结:正如同学们提出的建议:我们需要多读书,用知识来武装自己,才能更好地辨别真伪,这是提升我们媒介素养的基础。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一些相关知识,比如:要论证药物有效至少需要经过4个步骤:(1)动物实验;(2)一期临床实验;(3)二期临床实验;(4)三期临床实验,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我们就不会盲目地相信、盲目地随大流去抢购。当然,在3月初面对这样的信息时,我们就可以准确地进行分辨,毫不迟疑地做出理智的选择。PPT展示:“陈薇院士新冠疫苗第一针”信息教师:另外,我们其实还有一些工作可以做,比如老师就做了这样的一件事:PPT展示:百度搜索“上海药物所”可看到的信息(1)2003年,它就曾称中药制剂“洁尔阴”可以抗SARS,同样也仅仅只是做了一个细胞水平测试,同样没有人体实验;(2)2019年底,它声称研发出可治阿尔兹海默病的药品,但后因遭到质疑药品未能上市;(3)2019年,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饶毅曾实名举报其研究所新药论文造假。教师小结:不难发现,对于一些貌似权威的机构,我们也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迷信,不盲从,多思考,培养自己善于质疑的思维能力,这是提升我们媒介素养的关键。当然,在学习、思考的同时,我们更要不断地查阅、求证,这就是我们的行动了。在双黄连事件中,我们看到连央视最后发布的新闻都是经过专家慎重求证的结果,我们当然更应该把住最后这一道关口,慎重地选择信息进行发布了!PPT展示:如何提升自我的媒介素养(1)多读书,用科学知识来武装自己——基础(2)多质疑,培养自己的批评性思维——关键(3)多查阅、多求证,慎传播——行动2.乐己达人传素养教师:自媒体时代,每个人都离不开信息,也随时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如果参与传播的人能保持良好的媒介素养,那么相信我们的社会会更加纯净美好。我也相信,同学们也会把提高整个社会的媒介素养当成自己的责任,让我们一起努力!现在我们分组尝试创作一条提高媒介素养的宣传语吧!学生分组尝试创作宣传语并交流,教师点评。教师可提供范例:(1)网络信息存真伪,传播采纳需谨慎;(2)用自己理智的判断,去摧毁别人无脑的谣言;(3)e言e行见素养,e点e滴筑安全;(4)网络如山勤思为径,信息似海安全作舟;(5)修网德,勤网思,明网安,善网行。教师总结:同学们,离我们最近的是事实,离我们最远的是真相。信息时代,信息爆炸易带来信息混乱。在信息海洋中,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和媒体对于世界的呈现,这两者之间可能发生错位,但“谣言止于智者”!只要我们勤于学习、善于思考,就能逐渐拥有良好的媒介素养,也必然能够站在更高的地方俯瞰世界,成为信息时代当之无愧的“智者”。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