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处有规则 时时记心中 教案 初中主题班会课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处处有规则 时时记心中 教案 初中主题班会课

资源简介

【初中主题班会课】处处有规则 时时记心中
活动背景
在现代社会的文明集体中,规则就是筋和骨。有了明确的规则,才能框定人们的行动边界。《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在初中学段的德育目标中提出:“理解基本的社会规范和道德规范,树立规则意识、法治观念,培养公民意识”,初中阶段是孩子们形成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关键时期,现在的莘莘学子就是未来的中国公民,树立了规则意识,塑造了底线思维,孩子们才会具备正确的待人态度,掌握正确的处事方法,保持正当的言行,形成正直的作风。只有孩子们言行有度,举止有礼,学校活动才会更加文明有序,学校氛围才会更加融洽和谐,学校教育也才能更加富有实效,并将有益的影响由学校扩至家庭、扩至社会。
从小学升入初中,是孩子们成长的新起点。然而,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往往会遗憾地看到,部分孩子的规则意识还比较薄弱,破坏规则的行为时有发生。《老子》中有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垒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迈入中学阶段,孩子们进入了一个崭新的环境,也为学校教育提供了崭新的契机。从一开始,我们就应加强培育教化,引导孩子们切实提高思想认识,深入了解并主动制定相关准则,将规则意识深植于心,外化于行,为其后续的学习与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进而将“讲规则、守纪律”作为立身之本,收获一种平稳而幸福的人生!
活动目标
1.认识规则,了解和制定与自己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规则。
2.明白建立规则的重要性,内化和强化规则意识。
3.懂得如何遵守规则,做一个守规自律的中学生。
活动时间和课时
初一新生入学第二周班会课;一课时
活动准备
1.教师准备
(1)搜集活动材料,制作PPT;
(2)设计“私约清单”,并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印制相应数量的清单(清单内容见附件);
(3)根据班级学生人数准备相应张数的A4白纸,课前给每位孩子发放一张。
2.学生准备
准备一支铅笔、一把直尺和一个圆规。
活动过程
一、引入活动
教师:同学们,课前我给大家每人发放了一张A4白纸,现在,我想邀请你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活动(PPT展示):
任务1:请你在白纸上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和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要求:只能使用铅笔。
学生自主完成。
教师:大家画得如何?有什么感受?
学生发言分享。
教师:接下来,我们来变换一些规则(PPT展示):
任务2:请你在白纸上画一个半径为3厘米的圆和一个边长为5厘米的正方形。要求:除了铅笔外,可以使用直尺和圆规。
学生继续自主完成。
教师:这一次大家画得如何?又有什么感受呢?
学生展示前后两次绘制的情况,并发言交流。
教师:从这个小活动中,大家有什么领悟吗?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在对比中发现、反思和小结。
教师:课前老师也尝试过完成这两个小任务。徒手画时,我完全无法把握半径3厘米和边长5厘米到底有多长,也无法做到把圆形画得圆圆溜溜,把正方形画得方方正正,让人感觉既焦灼又无奈。可当我借助工具后,非常轻松顺畅地就完成了任务,并且画出的圆形和正方形既准确又规范,这种感觉好极了!
其实,追溯到我国古代,就有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工具,即“规”和“矩”。《淮南子》中有言:“矩不正,不可为方;规不正,不可为圆”,《孟子》中也说:“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任何事物都应当有严格的规范。投射在我们的生活中,也处处需要规则!
(板书:处处有规则)
二、知“规则”之内容
教师:那么,大家认为“规则”是什么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规则”的解释是(PPT展示):
“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教师追问:规则是我们为人处世的底线,需要大家共同遵守,无论在什么样的集体中,都应当有可以依循的规则。在我们的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同学们了解到的“规则”有哪些呢?
学生发言交流,教师适机引导。
教师:自上而下来看,规则的种类可以包括(PPT展示):
国家层面——“法律法规”
学校层面——“校纪”
班级层面——“班规”
家庭层面——“家约”
个人层面——“私约”
在同学们的学习生活中,哪些类别的规则是大家最为熟悉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校纪班规会因为学校和班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家约私约或许还所有缺失,但有一个可以依循的总体的行动指南——《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它的内容有5大点40条(图片展示):
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五大要点:
自尊自爱 注重仪表
诚实守信 礼貌待人
遵规守纪 勤奋学习
勤劳俭朴 孝敬父母
严于律己 遵守公德
学生齐声朗读。
三、明“规则”之意义
教师:或许有同学会产生这样的疑问:规则真的那么重要吗?大家试想一下,如果在一个学校中没有规则,可能会发生什么?
学生自由分享,教师适机点评、引导。
教师:学校中若是没有规则,事事可能会一团乱麻,秩序可能会一塌糊涂,学习可能会一败涂地,成长可能会一无所获……在社会生活中若是不遵守规则,又会如何呢?接下来,我们从一张图片说起(PPT展示):
教师:同学们曾经看过这张图片吗?你知道与之相关的新闻事件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一家四口在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园内自驾游,其中两名女子突然先后从车上走下,被躲藏在附近的老虎袭击,造成1死1伤。两个月后,也就是9月23日,在北京卫视播出的《我是演说家》节目中,主持人马丁从这次新闻事件说起,发表了一段题为《敬畏规则》的演讲,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教师播放视频:“《我是演说家第3季第12期节目》之马丁演讲《敬畏规则》”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马丁在这段演讲中是如何阐述规则的重要性的?哪些内容让你印象深刻或引发了你的共鸣?
学生发言分享。
教师:老虎伤人的事件发人深省,马丁所说的话更让人深思(PPT展示):
“比老虎更可怕的,是人们对规则习惯性的漠视。”
“遵守规则,才是我们每一个人能够堂堂正正而行走的正途。贪赃枉法者必将落网,投机取巧者必将落寞,漠视规则的人,一定会遭受到规则的惩罚。在猛兽区打开车门的女子,遭受到了自然界力量的惩罚;权倾一时的贪官,遭受到了党纪国法的惩罚;那些投机取巧的经营者会遭受市场规律的惩罚;就连开车不系安全带的驾驶员,在车祸发生的时候,都会遭受惯性的惩罚。而遵守规则,首先,就能让我们避免这种惩罚。”
请一位男生朗读。
教师:《光明日报》也由这次新闻事件引入,发表了一篇评论文章《遵守规则是最好的自我保护》,其中有这样一段文字(PPT展示):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每天都会遇到很多规则。比如过马路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进入建筑工地要戴安全帽,比如考试不能作弊、看病要排队、竞争要公平透明等。信守和遵循规则,让个体在社会系统运行中极大地减少不确定性,降低不可预料的风险,从而得到保护,同时也让社会秩序得以保障。但总有一些人觉得守规则是‘迂腐’‘刻板’‘不懂变通’,甚至将超越规则视为‘走捷径’‘头脑灵活’,并以此沾沾自喜、洋洋得意。可是,结果呢?”
请一位女生朗读。
教师小结:我想借用《遵守规则是最好的自我保护》一文中的另一段话来表明我的观点(PPT展示):
“规则被无视必将导致社会失序,失序之下‘安有完卵’?在规则被漠视和践踏的系统里,个人可能是加害者,但总有一天也会成为受害者。对规则的遵守就是最好的自我保护,也是最大的规则。”
在一个有规则的社会中,人人都懂规则、守规则,社会生活才会更加安全美好;在一个有规则的校园里,人人都懂规则、守规则,学校活动才会更加融洽和谐,最终受益的,还是我们每一个人。处处有规则,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将规则时时记心中。
(板书:时时记心中)
四、重“规则”之落实
教师:规则的生命力在于执行。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来让规则真正得以落实呢?
比如,我们选择一个具体的情境来探讨(PPT展示):
个别同学总是不能遵守“准时到校”的规则,怎么办?
学生活动: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探讨,提出相应策略。
时间:四分钟,要求:每个小组指定一位同学记录大家的发言要点。
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完成后,小组代表在班级中进行展示交流。
教师小结:遵守规则,需要执行人主动提高自主意识,加强自我约束,也可以强化他人督促,如父母、老师、同学等身边人对我们的提醒监督,还可以制定奖惩措施,以此激励和鞭策大家等。总之,规则是我们做事的底线,“不检束,则心日恣肆”,容易偏离人生正确的航向。大圣人孔子曰:“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人生无论处在哪一个阶段,都应“有所为而有所不为”,愿我们都能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五、收束活动
教师:同学们,在各类别的规则中,哪一种是最具主观能动性的呢?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是的,“私约”是我们对自己的承诺,也完全需要自主的约束,老师最希望看到大家对自我的省察、教育和改变。课后,请同学们完成“私约清单”,一个月后,我们再来检视大家遵守规则的成果。本次活动到此结束,下课!
【板书设计】
处处有规则
时时记心中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