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复习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三单元 文明与家园 复习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单元总结
知识框架
重点归纳
重点 内容
1.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和内容 (1)特点: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2)内容:①有忧国忧民、道济天下的爱国情怀。②有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奋进品格。③有自尊互敬、助人为乐的和乐风范。④有诚信守法、见利思义的高尚情操。⑤有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的伦理规范。⑥有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续表)
重点 内容
2.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3.爱国主义的重要性和本质 (1)重要性: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
(2)本质: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1)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2)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5.我国的人口现状及新特点 (1)人口现状: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
(2)新的特点:总人口增速趋缓、总和生育率明显低于更替水平、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偏高、老龄化加剧、大量的人口流动等
6.我国的资源现状及特点 (1)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2)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不尽合理、不够科学,依靠消耗大量资源换取经济发展的现象突出,由此造成的浪费、损失、污染和破坏都很严重
7.我国面临怎样的环境形势?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表现及危害有哪些 (1)形势:当前我国生态环境虽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2)原因:①一些地方、一些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工业化进程加快、资源短缺、人口基数大等问题所产生的多重叠加效应
(3)表现:大气污染、水污染、土壤污染等
(4)危害:环境恶化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8.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3)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强化训练
一、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1.2023年春晚创意节目《满庭芳 国色》从自然万物、天地四时中追寻中国传统文化,桃红、凝脂、缃叶、群青、沉香,五种中国传统色彩是古人在文化征途中沉淀的风雅,伴随着舞者精美绝伦的演绎一展满庭芳华。该作品的成功体现了中华文化( )
A.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B.具有与时俱进的创造力
C.蕴含丰富的道德资源 D.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为进一步进行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教育,激励全国高校师生攻坚克难、开拓奋进,教育部面向全国高校师生组织开展“青春献礼二十大,强国有我新征程”学习宣传党的二十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举办这一活动( )
①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
②能够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爱国主义的本质
③是发挥优秀文化对个人塑造功能的必要前提
④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和深厚底蕴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三、中华民族精神
3.一百多年来,中国共产党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在长期奋斗中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这些精神都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
①民族精神的核心是自强不息 ②民族精神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
③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丰富和发展 ④传承和弘扬民族精神要从小事做起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4.下列漫画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公民个人层面价值准则的是( )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五、我国人口问题
5.下图序号1表示我国的人口问题,序号2表示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下列能恰当反映二者之间逻辑关系的图是( )
A B C D
六、建设生态文明
6.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更能让人们品味生活之美。下列诗句中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是( )
①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②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③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④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7.“零碳咖啡”成为博鳌亚洲论坛2022年年会上的“流行语”。
  零碳咖啡是指不用农药化肥、不用农用机械,用光伏电烘焙,封装材料全部可以生物降解的咖啡。这种咖啡在种植、加工、包装等全产业链条中保持绿色低碳,最后通过碳中和认证实现零碳排放。
下列做法与“零碳咖啡”所传达的理念一致的是( )
A.大力开发资源,缓解资源短缺压力
B.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
C.推广清洁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D.扩大开放,大力发展经济
中考链接
1.节假日期间,人们在绿地公园、河滩湖岸、露营营地搭起帐篷,与亲朋好友一起露营、烧烤,休闲娱乐,但同时也产生了植被损伤、环境污染、用火隐患等问题。对此,正确的选择是( )
①发自内心地尊重他人的人格 ②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绿色发展理念
③主动融入社会促进自身发展 ④享受权利的同时要承担相应义务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广东省革命遗址保护条例》自2022年3月1日起施行。广东是近代民主革命的策源地和先行地,是全国革命遗址延续年代最长、序列最完整、种类最齐全的省份之一。该《条例》的施行( )
①为全国各地的革命遗址保护提供了法律依据
②可以根治各类破坏、损毁革命遗址的犯罪行为
③可以加强对广东革命遗址的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
④有利于充分发挥广东红色资源的社会教育功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对题3图解读正确的是( )
题3图
A.人口基数逐年减少 B.劳动力人口严重不足
C.人口增长速度趋缓 D.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
4.近年来,我国博物馆利用新媒体、新技术开展“云展播”,结合馆藏文物开发文创产品,不断创新展示和传播手段,让馆藏文物“活”了起来,为文化遗产走近大众、走向国际提供了重要助力。博物馆展示和传播手段的创新( )
①能够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②有利于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
③能够推动中外文化的融合与统一 ④丰富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5.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寻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动评选出了10名(组)2020年“最美孝心少年”,他们的孝心孝行故事具有时代感。其中,广东少年小黄在父亲参加援鄂医疗队时,主动担负起照顾家庭的重担;四川凉山彝族邱氏兄妹用稚嫩的双手为家庭奔小康贡献力量。他们的事迹体现了( )
A.俭约自守、中和泰和的生活理念 B.律己宽人、扬善抑恶的处世准则
C.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思想 D.孝老爱亲、自立自强的传统美德
6.凉茶是粤港澳地区人民根据当地的气候、水土特征,在长期预防疾病与保健的过程中,以中医养生理论为指导,以中草药为原料制作,具有清热解毒、生津止渴、祛火除湿等功效的日常饮料。凉茶已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原因是( )
A.凉茶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
B.凉茶是抵御外来饮食文化影响的重要手段
C.凉茶具有巨大的商业利益和经济价值
D.凉茶文化是维系各族人民情感的精神纽带
7.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显示,广东常住人口为1.26亿人,人口总量位居全国首位,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比为8.58%,按照国际通行判断标准,广东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但比全国平均占比13.50%低4.9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广东( )
A.人口红利尚存但优势渐弱 B.人口年龄结构已严重失调
C.经济发展的优势已经消失 D.人口数量和质量快速提升
8.家风正,则民心淳;民风正,则社稷安。每到春节,很多家庭都选择了如“忠厚传家远,孝悌守业长”“成事成名成伟业,立人立德立家风”等对联,对联的字迹虽经风吹日晒或有模糊,但好家风代代相传。可见好家风( )
A.是一个家庭文化的延续,是有形的财富
B.是推动全家努力奋斗、名利双收的法宝
C.是家庭兴旺和社会稳定的精神源泉之一
D.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美德和精神支柱
9.2020年6月5日,中国生态环境部正式发布了“中国生态环境保护吉祥物”(题9图)。它以“青山绿水”为设计原型,表达出环境就是民生,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吉祥物传达出( )
A.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B.绿色、环保、共享的发展理念
C.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战略方针
D.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方案
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某中学开展研学旅行活动,人文组同学来到敦煌,参观艺术宝库,拜访国宝守护人,研读文献资料。以下是该组撰写的两则交流汇报材料。
材料一:从公元4世纪开始,经过持续千年的营造,莫高窟成为世界上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佛教艺术石窟群。在735个石窟中,保存着4.5万平方米的壁画和2 000多个彩塑,5万余件以多种民族语言书写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木版画、绢画、麻布画等。在壁画和彩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和互鉴,有希腊风格和印度风格的塑像,还有这两种风格融合的新造像。佛教的飞天与道教的飞仙,中国的神怪与印度的诸天,在此汇聚一窟,各放异彩。
材料二:让千年宝库焕发新生,离不开以樊锦诗为代表的几代莫高窟人一生的坚守。樊锦诗自北京大学毕业后,舍小家顾大家,精心保护和修复珍贵文物,潜心研究和弘扬敦煌文化艺术,推动专项法规的公布与实施,主持出版《敦煌石窟考古全集》,引入数字化技术,探索解决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两难问题……她用56年的时光守护敦煌,从青春少女到满头华发。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樊锦诗获得“文物保护杰出贡献者”国家荣誉称号。
(1)结合材料一,分析敦煌文化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哪些特征。(6分)
(2)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樊锦诗获得国家荣誉称号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强化训练】
1.B【解析】《满庭芳·国色》是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一次有益尝试,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与时俱进的创造力,B正确;题文中没有体现吸收外来,A不符合题意;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在题文中没有体现,C不符合题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D说法错误。故选B。
2.A【解析】开展二十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要求,能够引导青年学生深刻认识爱国主义的本质,①②正确;开展二十大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塑造个人功能,但不是必要前提,③错误;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和深厚底蕴与题意无关,④排除。故选A。
3.C4.B
5.D【解析】依据教材知识,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是我国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之一,序号2包含序号1,D正确。故选D。
6.C【解析】“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鸟鸣”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②④符合题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表达了对母爱的报答,未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不符合题意;“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描写了春日长安凄惨破败的景象,饱含着兴衰感慨,未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不符合题意。故选C。
7.C
【中考链接】
1.C2.D3.C4.A5.D6.A7.A8.C9.A
10.(1)①“从公元4世纪开始,经过持续千年的营造”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②“多种民族语言书写的佛教经卷、社会文书、木版画、绢画、麻布画等”体现了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特征;③“在壁画和彩塑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不同文明的交流、对话和互鉴”体现了中华文化有容乃大的包容力。(6分)
(2)①樊锦诗有强烈的爱国情感;②爱岗敬业;③为国家的文化繁荣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私奉献;④保护珍贵文物,为延续文化血脉,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作出了巨大贡献。(8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