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共筑生命家园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共筑生命家园 导学案(含答案)

资源简介

第二课时 共筑生命家园
目标提炼
课标要求(2022年版) 素养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责任意识: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 1.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和谐相处的关系,理解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知道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的必要性。 2.了解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明确绿色发展道路是破解发展困境的最佳选择
自主学习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
(1)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2)建设生态文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
(3)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
2.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课堂探究
智辨是非
1.建设生态文明,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 )
改正: 
2.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开发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
改正:走绿色、循环、 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3.“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因此,只要保护好生态环境就能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改正:保护好生态环境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
改正: 
小试牛刀
知识点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十四五”规划纲要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和标准,描绘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从“盼温饱”到“盼环保”,从“求生存”到“求生态”,绿色正在充盈当代中国人的新梦想。“盼环保”“求生态”的依据是( )
①我国把保护环境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 ②我国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
③绿色发展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④人民对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习近平总书记每赴各地考察调研,几乎都有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深邃思考和明确要求,他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这些表明我国( )
A.经济发展了,环境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B.要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C.先抓好经济建设,再治理环境污染
D.解决环境生态问题是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
知识点2 走绿色发展道路的要求
3.我国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我国距离碳达峰还有不到10年时间,“十四五”时期是关键期,全面推动落实能源碳达峰任务,需要做到( )
①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
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③落实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绿色发展
④坚持创新发展,依赖国外先进技术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情景练习
老师在课堂上展示了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公益广告,请同学们探讨这些广告共同反映了什么。
①我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②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贯彻绿色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课后闯关
基础关
1.近两年,中山市扎实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先后出台《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实施方案》《中山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全市1 177个公共机构实现垃圾分类全覆盖,基本建成东区街道、西区街道、南区街道、南朗街道、横栏镇、港口镇等6个垃圾分类示范镇街。中山市的做法( )
A.加大执法力度,严惩污染行为 B.减少垃圾总量,建设美丽中国
C.科学处理垃圾,深度利用资源 D.推进绿色生活,消除环境污染
2.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发达国家有60年到70年的过渡期,而中国只有30年左右的时间。这意味着,中国将用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这无疑要付出艰苦卓绝的努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
A.可以彻底解决我国资源紧缺问题
B.表明我国生态环境问题已经解决
C.是中国作为世界领袖的必然选择
D.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表现
3.2022年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的内外飘带及燃烧系统都是用3D技术打印,再经过抛光组装而成。主火炬在奥运历史上首次使用“微火”方式,其碳排放量仅为传统点火方式的1/5 000。北京冬奥会主火炬的设计主要体现的新发展理念是( )
A.创新和协调 B.绿色和开放
C.创新和绿色 D.协调和共享
4.观察题4图,图中的举措( )
题4图
①说明我国坚守先污染后治理原则
②是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
③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
④说明建设美丽中国仍然任重道远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5.“无废城市”发展模式旨在持续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将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降至最低。近年来,我国推进“无废城市”建设试点,统筹城市发展与固体废物管理。这一举措( )
A.符合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构建要求
B.能迅速提高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
C.可以促进我国人口长期均衡发展
D.从根本上解决了垃圾围城的现象
能力关
6.2023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加强耕地保护,加强农田水利和高标准农田等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和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从安全的角度来说,这些举措旨在( )
A.发展经济,使我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B.保障农业发展基础,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粮食安全
C.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战略
D.大力增加农民收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7.2022年12月1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向《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第二阶段高级别会议开幕式致辞时指出,要通过生物多样性保护推动绿色发展,加快推动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保护生物多样性,需要我们青少年( )
A.敬畏自然、保护自然,珍爱地球上的生命
B.在全球普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C.珍爱保护地球上的野生动物,禁食各种肉类
D.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贩卖野生动物行为
8.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这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下列诗句可以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 )
①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②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④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素养关 
9.“绿色化”已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下列场景符合践行生活方式绿色化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0.某快递公司通过“驿站回箱”的方式,鼓励消费者回收废旧快递盒,使其直接在快递行业内循环利用。该快递公司这一举动( )
①说明低碳生活已成为全社会的自觉选择 ②用创新手段打造绿色可循环的物流体系
③保证了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④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了宝贵资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长江江豚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被称为长江的“微笑天使”,是评估长江生态系统状况的重要指示物种。某班开展“守住江豚微笑 守护美丽家园”的主题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活动一:关注江豚保护
同学们分小组从不同方面搜集了近年来保护长江江豚的一些举措。
组别 举措 概括说明
第一组 近年来,长江沿江省市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积极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 示例:保护生态环境,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江豚保护的关系
第二组 我国第一部流域法律长江保护法颁布以来,长江流域已建立保护长江江豚相关的自然保护区13处,覆盖了40%长江江豚的分布水域,保护近80%的种群 ①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 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分) 
第三组 2022年9月至10月我国进行了第4次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在考察新技术运用上,除了延续以往目视和被动声学两种成熟的考察技术外,还采用了影像辅助观察系统和环境DNA技术两种新型生态监测技术 ②运用新型生态监测技术,有利于研究 江豚的生存状态,能够科学地制定长江江豚保护方案。(2分) 
(1)结合上表内容,参照示例,对我国推进长江江豚保护的举措进行概括说明。(2分)
活动二:守护美丽家园
2022年11月,农业农村部公布了2022年长江江豚科学考察初步观察结果:长江江豚自然种群数量较2017年的1 012头有所恢复;宜昌葛洲坝下、黄石戴家洲、江西湖口和江苏的部分江段,江豚数量呈现明显增长;2020年至今,长江江豚在武汉城区江段出现超20次,近210头次……
“江豚逐浪”的背后是人力财力物力的投入。成立于1992年10月的湖北长江天鹅洲白鱀豚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首个长江豚类迁地保护区。2006 年起,保护区陆续拆除周边养殖围网,加强渔业捕捞监管,同时引导周边500多名渔民上岸转产就业。近年来,湖北省还专门拨出项目资金1 300多万元,支持保护区建设办公、科研、科普场所和监测塔等。
对此,小林同学谈到了自己的困惑。
(2)请你结合所学,解答小林同学的困惑。(6分)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1.和谐共生,平衡,协调
2.基础,自然规律,和谐共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创新,协调,绿色
二、坚持绿色发展道路
1.节约,自然恢复为主,环保,绿色
2.资源节约型,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课堂探究】
智辨是非
1.√
2.×改正:走绿色、循环、 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3.×改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好生态环境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
小试牛刀
1.C2.B3.A
情境练习
①我国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②建设生态文明,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贯彻绿色新发展理念,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课后闯关】
1.B2.D3.C4.C5.A6.B7.A8.D9.C
10.C【解析】快递公司的做法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可以助力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推动消费者参与绿色低碳行动,践行可持续发展战略,节约了宝贵资源,②④正确;①③说法绝对。故选C。
11.(1)①: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②:运用新型生态监测技术,有利于研究江豚的生存状态,能够科学地制定长江江豚保护方案。(4分)
(2)我们国家需要保护的物种很多,花大力气保护江豚是可取的,因为保护江豚就是在保护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江豚也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6分)
【解析】(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本问需要调用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有关知识,从说明类设问的角度作答。第二步:审材料,提取有效信息,链接教材知识。有效信息①:长江流域建立保护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加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有效信息②:保护近80%的种群→保护生物多样性。有效信息③:采用了影像辅助观察系统和环境DNA技术两种新型生态监测技术→运用新型生态监测技术,有利于研究江豚的生存状态。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读题,提炼辨点。观点:我们国家花大力气保护江豚是否可取。第二步:根据所学知识和材料信息,保护江豚是可取的。论据①:保护江豚就是在保护整个长江流域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论据②:保护生态就是在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