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单元总结知识框架重点归纳重点 内容1.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的民主 (1)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2)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3)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续表)重点 内容2.民主选举的地位、形式、原则、要求 (1)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2)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等(3)原则: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4)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3.民主决策的地位、要求、方式(保障制度) (1)地位:民主决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2)要求: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3)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4.民主监督的地位、意义 (1)地位: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2)意义:①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②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5.依法治国的重要性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2)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6.我国政府的作用、权力来源、宗旨和工作原则 (1)作用:一方面,人们的社会生活需要政府管理;另一方面,人们又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2)权力来源:人民(3)宗旨:为人民服务(4)工作原则: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7.依法行政的重要性、要求及核心 (1)重要性: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2)要求: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权力、管理公共事务时必须由宪法和法律授权,并且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行使权力(3)核心:规范政府的行政权8.如何实现法治与德治相结合 (1)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2)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3)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强化训练一、社会主义民主1.民主指人民所享有的参与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或对国事自由发表意见的权利。 以下能体现中国民主价值追求的是( )①“民权发达,则纯粹之民国可指日而待也。”——孙中山②“国之强弱,悉推原于民主。民主斯固然矣。”——梁启超③“立法以典民则祥,离法而治则不祥。”——《管子》④“欲得民心,莫要于通下情;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郑观应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要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下列漫画能体现民主协商的是( )A B C D二、法治、建设法治政府3.为以下内容拟定标题,最恰当的是( ) 将生态文明写入宪法,制定了7部法律,修改了17部法律,环境保护基本制度逐步完善。 依法惩处危害食品药品安全、环境污染等侵害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A.科学立法 B.公正司法C.严格执法 D.依法治国4.公信力是政府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它是政府行政能力的客观结果,也是人民群众对政府的评价,反映人民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下列措施能有效提高Z市政府公信力的是( )①质量技术监督局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实行权资清单制度 ②市委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共商提振Z市经济增长和社会全面发展的大计 ③各镇、街党委积极履行职责,不断强化自身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④政府创新行政管理和服务方式,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三、法治与德治5.《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挖掘“明德慎罚”等中华传统法律文化精华。春秋时期,西周统治者在“明德慎罚”思想的指导下,对罪犯不再一味诛杀,而是注重动机与证据,区分犯罪情节的轻重。这启示我们( )A.要注重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不断减轻刑罚B.应该尊重和保障人权,不断加强人权法治保障C.法无授权不可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应审慎用权D.既要重视法律的规范作用,也要重视道德的教化作用中考链接1.2022年4月,在“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负责人表示,十年来,共有205件次法律草案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参与人次超过119万,提出350多万条意见。这说明( )A.立法过程体现民意、集中民智B.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C.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D.公民直接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2.在民法典编纂过程中,立法机关10次公开征求意见,累计收到42.5万人次提出的102万条意见和建议,让立法最大范围凝聚社会共识、吸纳各方智慧,形成“最大公约数”。这体现了( )①严格执法 ②民主立法 ③科学立法 ④全民守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参考答案【强化训练】1.B【解析】①的意思是百姓的权利发达了,纯粹的民国就不远了,符合题意。②的意思是民主是决定国家强弱的根本,强调的是民主的价值,符合题意。④的意思是要得民心,最要紧的莫过于了解民意;要了解民意,最要紧的莫过于设立议院,体现的是民主权利的实现形式,符合题意。③的意思是凡事按照法典来,要有法可循,如果离开法,进行人治,那国家就有可能动乱,体现的是法治的重要性,不符合题意。故选B。2.B3.D4.B【解析】①④是依法行政,防范政府权力滥用的表现,能有效提高Z市政府的公信力;市委是党组织,不是政府部门,②不符合题意;镇、街党委不属于政府部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③错误。故选B。5.D【中考链接】A2.C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