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太阳与地球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2太阳与地球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一章 从宇宙看地球
第1节 地球的宇宙环境
第2课时 太阳与地球
教材设置了宇宙、太阳和地球三部分内容,分别给出关于地球的宇宙环境、太阳和太阳系以及地球等资料,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分析地球作为一颗普通行星却有生命存在的条件。教材通过关于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的活动探究,培养学生地理实践力;此外知识窗呈现“我国对宇宙空间的探索和利用”等内容,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在这些方面取得的成就,增强民族自豪感,激发学习兴趣。
本节落实的课程标准是:1.1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核心素养分解为:
综合思维:能够运用天体系统层次,说明不同天体之间的关系,并描述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分析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区域认知:能够运用实例,说明太阳辐射和太阳活动对人类的影响,并能分析不同区域太阳辐射的差异及成因。
地理实践力:能够观察、识别、描述八大行星的名称和位置,具备一定的科学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人地协调观:了解地球上存在生命的特殊性,增强学生爱护地球的意识;了解人类活动对宇宙环境的影响,增加宇宙环境保护观。
本节课为第一节第二课时,完成太阳与地球内容的教学。
1. 运用“太阳系示意”图,简述太阳系的基本组成,并结合“太阳结构”“黑子”“耀斑”等太阳活动图片和所学知识,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 运用“八大行星主要物理性质”表、“小天体进入大气层摩擦燃烧”图等资料,说明地球是一颗普通行星,分析地球有生命的条件。
1. 太阳活动和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是重点。
2.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分析是难点。
案例教学法、诱思教学法(教师循循善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探究法等。
【导入新课】
故事导入。后羿射日的故事。后羿为什么要射日呢,后羿可以射到太阳吗?
让学生讨论后羿射不到太阳的原因,激发兴趣,设疑导学。(日地距离、太阳表面温度等)
太阳系
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因其质量巨大,吸引八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等天体绕其运转。地球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八大行星距日远近排列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海。
分类:
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
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火星与木星之间存在小行星带
运动特征
同向性:绕日公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近圆性:绕日公转的轨道近似圆形。
共面性: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
二、太阳辐射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辐射
能量来源:太阳核心物质的核聚变反应
影响:
1.直接为地表提供光能和热能;
2.维持地表温度,为生物繁衍生长、大气和水体运动等提供能量;
3.人类生产、生活的新能源。
【探究活动1】
1.试说明该地太阳辐射强度在一天中的变化特征。
(变化幅度大;在12点前后达到最大值,日出日落时达到最小值。)
2.比较前后两天太阳辐射强度的差异,分析可能的原因。
(前一天太阳辐射强,后一天太阳辐射弱,可能是天气状况的影响,后一天可能以阴天为主,云量多,导致太阳辐射比较弱。)
【探究活动2】
1.根据世界年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分析,太阳辐射在全球分布有什么规律?
(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高山、高原地形区一般太阳辐射强。)
2.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强的省区是西藏自治区,而不是纬度较低的海南省,为什么?
(与海南省相比,青藏高原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小,日照强度大;天气晴朗,阴天少,日照时间长;污染轻,大气透明度好,尘埃杂质少,太阳辐射强。)
3.我国年太阳辐射最弱的地形区是四川盆地,而不是纬度较高的东北平原,原因是什么?
(与东北平原相比,四川盆地地形封闭,空气浓密,阴雨天气多,云雾多,日照时间短,日照强度弱,所以年太阳辐射总量最低。)
三、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
太阳大气层由内向外分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人们肉眼所见的太阳光亮表面为光球层。
太阳大气层时常发生变化,有时甚至较为剧烈,这些变化统称为太阳活动。
光球层——黑子
色球层——耀斑、日珥
日冕层——太阳风
黑子其实并不黑,只不过它比其它区域温度稍低,所以显得暗一些。
耀斑能在短时间内释放极强的无线电波,同时抛出大量的高能粒子。
影响:干扰无线通信、产生(磁暴)、形成极光
【探究活动3】
1、读图1-1-16“太阳黑子活动周期与年降水量变化周期的相关性”, 据图说明太阳黑子数量与不同地区降水量之间的关系。
2、为什么极光只出现在极地和高纬度地区?
四、地球
(一)地球的普通性——太阳系中一颗普通的行星
八大行星运动特征:
1.绕日公转方向一致(同向)
2.轨道近似圆形(近圆)
3.轨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上(共面)
【探究活动4】结合表1-1-1,归纳地球的物理结构特征。
结构特征:
地球与水星、金星和火星有许多相似之处,属于类地行星。
(二)地球的特殊性——太阳系中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
宇宙环境:
1.安全的宇宙环境;2.稳定的太阳光照
自身条件:
1.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地表水多以液态存在
2.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以氮和氧为主的地球大气层
3.自转和公转的周期适中,使地表温度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幅度都不太大
【探究活动5】
查阅相关资料,分析火星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2015年NASA的研究团队让我们对火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7月,发现火星上有水合盐类,证实火星上有液态水的存在,而液态水是生命的关键。10月,发现火星之前可能存在一个持续了万年的湖泊。11月,发现被太阳风吹走的火星大气。火星有安全的宇宙环境和稳定的太阳光照。物理性质与地球接近。思考:1、太阳系之外可能适宜人类居住的星球环境与地球相比应该有哪些相似之处?(表面有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可供生物呼吸的大气。)
2、假如地球上没有大气层,地球上将会是怎样的情形?
(没有大气层,就不会形成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不会对地球有保护作用,地球表面昼夜温差就会加大,不利于生命活动。)
【课堂小结】
【当堂检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