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暑假知识点预习(七)分子和原子一、知识点梳理与练【知识点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的基本性质:分子很小,分子在不断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同种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性质不同;分子在不同温度下都在运动,只是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温度越低,运动速率越慢;除分子外、原子和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1. 如图,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等量清水和红墨水,使其有较明显的分界面,将其中一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到浸在热水中的试管里的两种液体分界面模糊的更快些。该对比实验主要说明构成物质的微粒( )A. 体积小、质量小B. 在不断运动C. 相互之间有间隙D. 随温度升高运动速率加快2. 500mL水中含有约1.67×1025个水分子,说明了( )A. 分子间可以再分 B. 分子之间有间隔C.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 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3. 小明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皮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A. 图2比图1的实验更环保、更节约B. 图1和图2的实验均能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C. 如果丁中没有小药瓶,图2的实验也可达到实验目的D. 若将戊浸入冰水中,滤纸条不会变红【知识点2:用分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化学现象】物理变化过程中,分子本身没有发生变化,而是分子运动或分子间的间隔发生改变导致的,如三态变化、热胀冷缩等,扩散,蒸发等现象;化学变化过程中,构成物质的分子发生改变,产生了新物质。4.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关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 氢气球在高空膨胀——分子体积变大B. 品红在静置的水中会扩散——分子在不停地运动C. 水和过氧化氢性质不同——不同分子的性质不同D. 水蒸发由液态变成气态——分子间的间隔变大5. 从图获得的信息中错误的是( )A. 空气是一种混合物B. 该过程中发生物理变化C. 该变化中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D. 氧气由氧分子构成6. 建立宏观与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50mL酒精与5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0mL,是因为分子变小了B.救援犬能根据气味发现因地震埋藏于地下的生命迹象,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C.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因为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知识点3:分子和原子的关系】分子和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都具有微粒的基本性质;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所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在这个过程中,原子不可以再分,它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7. 关于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子的质量比原子大B. 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C. 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D. 分子能保持物质化学性质原子不能8. 下列变化能证明分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的是( )A. 铁矿石磨成粉末 B. 碘受热升华C. 加热水有水蒸气生成 D. 加热氧化汞生成汞和氧气9. 对于图示,理解错误的是( )A. 原子可结合成分子B. 可用 表示氢分子的形成过程C. 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D. 化学变化的基础是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二、巩固练习1. 将正确选项的字母填入后面的横线上:(1)贮存在衣箱里的卫生球逐渐变小 ;(2)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 。A.分子间有间隔 B.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 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分子很小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能构成分子B.原子能直接构成物质C.原子是在不断运动的D.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3. 下列关于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切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 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 分子是不能再分的粒子D.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4. 1993年8月,我国科学家利用超高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在一块晶体硅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原子,写下了“中国”两个字.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B. 上述操作中只发生了物理变化C. 这两个汉字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汉字D. 这标志着我国科学家已进入操作原子的阶段5. 用分子的性质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不正确的是( )A. 墙内开花墙外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B. 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于晾干,说明分子运动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C. 将100mL水与100mL酒精混合,总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间有间隔D. 水由液态变成气态,体积膨胀,说明水分子体积变大6. 氧化汞受热时的变化可用下图表示(图中大圆圈表示汞原子,小圆圈表示氧原子),据图得出的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氧化汞受热时能分解成汞和氧气B.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C. 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D. 所有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7. 分子与原子的本质区别是( )A. 分子大,原子小B.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粒子,而原子不是C. 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而原子不能D.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而原子却不能再分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B. 由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C. 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的物质是混合物D. 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混合物9. 下列对原子性质和组成的叙述:①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②原子在不停地运动;③物质都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④原子核都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⑤原子不显电性。其中不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③⑤ D.只有④10. 对下列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A. 汽油挥发——分子可分B. 花香四溢——分子不断运动C. 冰雪融化——分子很小D. 氧气液化——分子体积变小11. 化学上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的根据是( )A.原子的质量很小B.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粒子C.原子的体积极小D.原子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再分12. 如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 )A.分子很小B.分子间有间隔C.分子不断运动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13. 如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氮原子,能保持氨气化学性质的微粒是( )A. B. C. D.14. 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有运动。请回答实验中的有关问题。(1)实验Ⅰ: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有 。(2)实验Ⅱ(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 ;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兴趣小组成设计实验Ⅲ(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 ,理由是 。15. 如图是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1)水变成水蒸气过程中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A分子大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2)太阳光照射的作用是_________(从分子运动快慢角度说明)。16. 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1)A、B、C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2)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该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 。(填粒子名称)17. 如图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氢气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水的微观变化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变化的本质区别: 。(2)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前后一定不变的粒子是 。(3)图②中反应后容器内的物质属于 (选填“混合物”或“纯净物”)。(4)图③中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 (选填“分子”或“原子”)构成的。18. 如图A是液态水加热变成气态水蒸气的示意图,图B是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示意图。根据图回答:(1)液态水变为气态水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化学”)变化。(2)水通电分解的变化属于 (填“物理”“化学””)变化。(b)中所得粒子 (填“能”或“不能”)保持水的化学性质。(3)图B中所得物质(d)属于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理由是 。参考答案一、知识点梳理与练1、D 2、D 3、D 4、A 5、C 6、A 7、C 8、D 9、C二、巩固练习1、(1)C;(2)B 2、D 3、D 4、A 5、D 6、D 7、D 8、C9、B 10、B 11、D 12、B 13、A14、(1)水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氨水可以使酚酞溶液变红;(2)烧杯中的液体由无色变为红色;氨分子在不停地运动,运动到B中后,形成氨水,使滴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变红;(3)无必要;蒸馏水不能使酚酞变红,在第一个实验中已经可以证明了。15、 C 使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16、(1)A;(2)变化Ⅰ;碳原子和氧原子;17、(1)图①的变化过程中没有新分子生成,属于物理变化,图②的变化过程中有新分子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原子;(3)混合物; (4)分子。18、(1)物理;(2)化学;不能;(3)纯净物;由同种分子构成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