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大气热力环流-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大气热力环流-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教学设计教案

资源简介

班级 119班  科目  地理 上课时间 执教者
课题 大气热力环流
教学 目标 1、运用示意图等,说明大气热力环流原理。 2、运用热力环流原理,解释身边的相关现象。
教学 重难点   重点: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及应用 难点:等压面的凹凸变化规律;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教学过程
课标解读 导入新课;以复习大气的受热过程的形式进行课程的导入。 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那么各个地方的地面辐射是均匀的吗?不均匀,不均匀会有怎样的后果? 3.解析热力环流的概念;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热力环流,它是大气运动中最简单的形式。其根本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   过渡:在正式学习大气热力环流之前,我们先了解几个概念。 补充知识:(1)气压的概念:单位面积上向上延伸到大气上界的垂直空气柱所受到的重力。 物理公式是P = ρgh,因此,气压是与大气密度和高度有关的。在垂直方向上,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水平方向上,密度越大,气压越大,称为高压;密度越小,气压越小,称为低压,而空气是从高压向低压运动的(从密度大的向密度小的地方运动)。 等压面:气压值相同的点所组成的面。在理想状态下,地表受热均匀,等压面平直且平行。 过渡:在现实生活中,地表受热均匀吗?如果不均匀,大气会怎样运动? 空气冷却收缩下沉(仙气飘飘的冰激凌),空气受热膨胀上升(热气腾腾的火锅);与生活的应用,挂壁式空调安装在墙顶,暖器安装在墙角。 过渡:根据大气遇冷收缩下沉,受热膨胀上升的原理,分析大气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 4.大气的热力环流 引导学生根据大气冷与热的运动状况,和大气又高压指向低压这一特性分析大气热力环流是如何形成的,并对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进行总结。 练习:《步步高分层训练与测评》,第96页的13、14题。 过渡:理想状态下,地面受热均匀的,等压面平行且平直。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等压面是平行的吗?不平行。那么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等压面该如何变化? 5.利用“在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这一特点,引导学生分析大气热力环流等压面的变化并总结规律。 分布规律:①同一等压面上的点,气压值相等 ②在垂直方向:同一地点,海拔越高,气压越低 ③近地面同一水平面上,热低压,冷高压;高空与近地面相反 ④弯曲方向:高压上凸、低压下凹 练习:《步步高分层训练与测评》,第94页的11题和判断高空和近地面等压面的判断。 过渡;学了热力环流,那么热力环流与我们生活有什么联系呢? 热力环流的应用:城市风 利用图示法,引导学生分析城市风是如何形成的及其等压面是怎么变化的。 分析课本第37页,总结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原因,影响和根据原因推缓解措施。 练习:《步步高分层训练与测评》,第95页第3、4题。 7.总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