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洋流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为人教版地理必修1第三章第2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的第一课时的内容,讲述海水大规模运动的主要形式——洋流。本课时主要内容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洋流的概念及分类(识记),二是洋流的成因(理解), 三是洋流的分布规律(理解),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理解)。本节教材内容与前后几节教材的内容有紧密联系。一方面,关于洋流的分布规律,与前面所学的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分布、地转偏向力、海陆轮廓、世界气候分布等有着密切关系;另一方面,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就是地理环境整体性和差异性的体现。洋流分布规律及其对地理环境影响的学习,不仅能够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还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读图绘图能力,提高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应用能力,实现对所学知识和已有能力的迁移。二、学情分析1.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之前几节的学习过程中,他们已初步掌握了海陆轮廓分布、气压带和风带、季风、水循环等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2.高一的学生缺乏系统的地理空间思维能力,读图分析的能力相对较差,加上于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不够,在学习中常会感到无从下手,学生普遍觉得本节课较难学。3高中学生都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思维能力也在不断增强,需要教师去维持并不断的增强,同时注意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习惯和地理的分析方法。4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意义,有一定综合性和复杂性,学生理解起来具有一定得难度。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洋流的概念和性质分类,明确洋流的影响因素。2、掌握洋流的主要成因,能运用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说明风海流的成因。3、运用洋流模式图和世界表层洋流分布图,运用地图,从分布位置、运动方向、寒暖流的位置来归纳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4、能围绕实际事例解释,理解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并解释简单的地理现象。(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读图对比、分析,根据教师给出的学法指导归纳出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和综合分析地理信息的能力。2.根据归纳出来的分布规律,能画出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简单模式图,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地理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加工地理信息的能力。3通过理解和举例说明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培养学生分析、研究地理问题的方法和精神。2、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学习理念和严谨、科学的学习态度。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1洋流的成因、性质和分布2.难点:洋流的分布规律五、教学方法教法:启发引导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读图分析讨论法六、课前准备1、学生的学习准备:课前预习洋流,查找相关资料,便于交流讨论和探究。课上准备好课本、草稿纸、笔和橡皮等学习用品。2、教师的教学准备:准备教学设计,完善教学思路,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好地图、实验器材等。七、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开场白:各位同学,大家好,今天有幸来到咱们八中这漂亮又充满文化底蕴的校园,和同学们一起交流,我感到十分高兴,首先简单的做个自我介绍,我姓傅,所谓教学相长,希望我们能在一起度过这愉快的40分钟。首先请大家将地理书翻到57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三章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板书:第二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课堂导入教师:同学知道这是哪部电影的海报吗?对,这是比较经典的一部电影《泰坦尼克号》,是根据真实的故事改编的,泰坦尼克号这首船在当时是号称最豪华最安全的奥林匹克级游轮,却在它的处女航时撞上冰山而沉没了,据资料显示,当时的死亡人数大约1500多人。下面我们来看看它当时的沉船的地点,位于大西洋的纽芬兰海域。那么纽芬兰海域这个纬度是否原本有冰山存在呢?说明了什么?(一问一答)生答:没有,说明了海水是运动的。教师:对,地球上70%都是海洋,而海洋水总是处在不停的运动着。而潮汐、海浪、洋流是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其中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最为直接。那么什么是洋流呢?(看书)生答:洋流是指海洋中的海水,常年比较稳定地沿着一定地方向做大规模地流动,就叫做洋流(板书)一、洋流地概念提问:洋流常年比较稳定地朝一个方向大规模地流动,那么造成海水运动地主要动力是什么?生答:风力、密度、温度、盐度等原因。承转:因为形成洋流的原因和洋流的性质不同,我们可以将洋流分为不同的类型。接下来我们来看洋流的分类(板书)二、洋流的分类1、按洋流的成因分类(1)风海流师:风海流,顾名思义,它的动力应该是?风,而我们第二章中提到过地球表面存在着六个风带,如图所示,当盛行风吹拂海面,推动海水随风漂流,并且是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流动,形成大规模很大的洋流,就叫做风海流。2、补偿流:那么当风海流形成后,海水的流动会导致A处的处海水出现流失,而底部海水就会流来补充形成上升流,反过来,B处这边的海水增多之后就会出现下降,从而形成下降流这是垂直方向的补偿。对于A处流失掉的海水而言,补充它的是否只有底部上泛的海水呢?当然不是。如图所示,现在图中的风向为是离岸风还是迎岸风呢?离岸风。当离岸风将表层海水带走之后,其两侧的水平方向的海水也会流过来补充从而形成水平补偿流。3、密度流:同学们,刚才的动画演示已经证明了盐度或者密度是可以导致水体发生运动的。我们将由于温度盐度等导致的海水密度不同而引起的洋流各地叫做密度流。例如地中海与大西洋之间就存在着这样的洋流。同学们通过第二章的学习知道了地中沿岸是属于?地中海气候,而这种气候的气候特点是?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所以降水总体较少,而且蒸发旺盛,加之周边注入的河流较少,海区相对比较的封闭,故而形成了高盐度高密度的海区。而大西洋与之相比就行了低盐度低密度的海区,高密度的地中海区的海水就会下降,而低盐度的大西洋海水就会由底部而上升,从而底部的海水就会有地中海流向大西洋,而表层的海水就会由大西洋流向地中海。故此,两海区之间的密度流就形成了。让我们分析直布罗陀海峡两侧表层的洋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表层的洋流,即从大西洋向地中海流动的海水,并非由于地中海的海水流走了以后大西洋的海水流过来补偿形成的,因此它绝非补偿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表层海水所以会从大西洋向地中海流动,根本的原因在于:受地中海地区气侯的影响,深居大陆之间的地中海蒸发旺盛,周围又无大河流入,致使海水的盐度高、密度大,海面降低,而与地中海相邻的大西洋海水盐度比地中海低、密度小,海面比地中海高。这样,相邻的两个海区海面就不在一个水平面上,海水表层等压面与等势面不相重合。如图1所示. 大西洋海水密度小、海面高,地中海海水密度大、海面低,在水下相同等势面上,大西洋一侧海水厚度大、承受的压力大,地中海一侧海水厚度小、承受的压力小,由此产生了由大西洋指向地中海的水平压强梯度力,它是海水产生运动的原动力。在这个力的作用下,海水由大西洋经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由于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实际情况比以上分析略为复杂)。可见,在直布罗陀海峡两侧表层洋流的形成过程中,引起海水流动的水平压强梯度力的产生主要受(因温度、盐度、密度差异造成的)两个海区水位(海面)高低的影响。所以,直布罗陀海峡两侧表层的洋流属于密度流无疑。(摘自山东省特级教师秦克铸《关于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洋流性质的讨论》板书:1、洋流按成因分:风海流、补偿流、密度流实际上,同学们,洋流的影响因素不光是密度、盐度、或者风力,也可能受陆地阻挡等。(承转)刚才我们是按照洋流的成因来分类,那么如果按照性质来分类,又可以分成几类呢?分别叫什么?板书:2、洋流按性质分:师:暖流和寒流什么是暖流什么是寒流呢?生答:暖流: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 寒流: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例如:A、B 两支洋流分别是暖流和寒流。教师:提问:暖流的水温一定比寒流水温高吗?生答:不一定。寒流与暖流主要反映洋流的性质,只与同一海区比较(承转)既然地球表面存在着诸多的洋流,而且这些的洋流的形成原因我们也弄清楚了,那么它们的分布是否有规律有寻呢?接下我们一起来探究:请同学们根据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的示意图来画出全球的洋流模式图。注意,只是画模式图。前后四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小组合作完成。活动:分组画洋流模式图四人一组,并用不同颜色的笔来表达暖流和寒流。请画好的同学在黑板上进行展示。(板书)三、洋流的分布规律展示洋流分布理想模式图师提问:以上洋流哪些属于风海流,哪些属于补偿流?生答:东西流向的都属于风海流,南北流向都属于补偿流。师追问:全是吗?大家想想赤道逆流属于什么成因下形成的洋流?生:赤道逆流属于补偿流。南北赤道暖流自东向西流动的过程中受大陆阻挡,一部分折回,形成赤道逆流。师:从洋流的性质看,哪些属于暖流哪些又属于寒流呢?解释原因。生:南北流向的洋流中,流向赤道方向的洋流均为寒流,流向两极方向的均为暖流。东西流向的洋流中,除西风漂流外,其余全是暖流。探究:那么为什么同为中纬度的西风影响下,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寒流,而北半球的西风漂流为暖流呢?生答:在北半球,西风漂流是日本暖流和墨西哥湾暖流的延续,分别称为“北太平洋暖流”和“北大西洋暖流”。由于这两股暖流的海水是从大洋西部的低纬度流来的,故属暖流性质。在南半球,各大洋的西风漂流连在一起,形成了横亘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的全球性环流,但其性质却为寒流,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南半球的西风漂流是环绕南极大陆流动的,而南极大陆是一个冰雪覆盖的大陆,气温极低,这必然会影响其周围水域的温度;二是从南极大陆延伸出来的冰舌,进入海面后形成了漂浮的冰山,这些浮冰融化时吸收大量的热能,从而使海水温度降低;三是南极大陆的强劲而干冷的极地东风也加剧了海水温度的降低。承转:这是根据全球气压带和风带示意图绘制出的全球洋流模式图,下面我们来看看海陆分布,大陆轮廓的影响下实际情况是否与理想模式图完全一致呢?不是完全一致的,那么刚才我们是从成因和性质上来看的,接下来我们从分布来看是否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呢?讲授分布规律:(分别就各大洋各纬度的情况分析)师:我们先看北半球中、低纬海区洋流的分布有什么规律?生:无论是大西洋还是太平洋,都形成了以顺时针的大洋环流师:那么南半球的中低纬度呢?生: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都表现出逆时针的大洋环流。师小结:对了,实际上中低纬度的海区洋流模式与它所在半球的反气旋中气流水平方向的流动是一致的,所以我们又说中低纬度海区的洋流呈现出以副热带为中心的反气旋型洋流模式。师: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北半球的北半球中、高纬海区洋流模式是什么样子的?生:形成以副极地为中心的逆时针环流师:南半球中高纬海区呢?生:并未形成环流,而是形成了西风漂流(与自转方向一致)和南极环流(受南极大陆轮廓的影响)师:实际上,总结下半球的洋流呈现一个8字形,而南半球的洋流呈现一个口字形。承转:大多数海区的洋流我们都学习了,还有一个海区没有学习,那就是北印度洋海区,请大家观察图形,它们有什么规律可循吗?生:(4)北印度洋海区:夏顺冬逆师:为什么北印度洋海区夏季呈顺时针方向的流动?冬季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生:因为冬季吹东北季风,夏季吹西南季风。我们知道了洋流的分布规律,还不知道洋流的名称,实际上大多数洋流的名称都是地名+洋流的性质而得名,大家课后可根据初中学习的世界地理大致记下洋流名称。例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洋流的概念、分类、分布规律。本节课内容较多,也很复杂。尤其是分布规律要结合气压带和风带的相关知识去掌握,也是教学难点所在,涉及的知识面很广,理解记忆起来有一定困难,课下还需要同学们仔细思考,能够独立完成洋流模式图。5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