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心理课分享|成长的轨迹线下教学的第二周顺利结束,这段时间太过忙碌,更新对我来说变成了一个挑战。好在国庆假期可以喘口气,于是整理一下最近两周的教学内容,试图保持复盘和反思的习惯。课程来源学校高年级的男生在玩闹的时候掀了低年级小女孩的裙子,无法判定是纯属玩笑还是因为性好奇导致的错误行为,但也给了我一个警钟,高年级学生需要有性教育相关的课程,不合理的性探索行为会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另外,六年级班主任和我反应说,班上有男女生有早恋的苗头,希望我能在班级进行相关的心理课教学。她的目标是遏制早恋,我的目标是恰当表达,后来我俩达成共识,变成了把握异性交往的尺度。于是五六年级的性教育课程就开启啦。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够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包括身体形态及生理结构、功能变化和青春期心理变化;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特点。体验与感受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变化,并学会尊重异性的变化,形成积极健康的心态。教学重难点体验与感受青春期发育过程中的重要变化,正确对待青春期生理和心理变化特点。教学活动环节一、发现成长轨迹呈现生命成长的各个阶段,引导学生讨论自身的变化,想一想自己所处的生命阶段。通过青春期自测题结果引出青春期概念。二、我的身体变化ppt呈现身体图,请同学上台圈画身体变化的部位,说明青春期的身体变化(最开始我使用的是人体模型图,结果学生不断起哄,后来改成了漫画图片)。针对学生分享的内容,进行补充与扩展。(整理学生疑问:什么是月经?什么是遗精?为什么青春期会长痘?为什么身体会长毛?)详细讲解身体变化,即身高体重的变化;体内机能的成熟;性的发育与成熟三大剧变。(讲解什么是月经、遗精,如何看待身体的“变化”与“不变化”)播放科普视频,接着呈现有关身体变化的判断题,请学生判断正误。三、我的心理变化1. 自我意识的增强2. 与父母的关系变化3. 与同学的关系变化这部分的内容来自不羞学堂,内容详尽扎实,贴近学生实际,可参考公众号内容。四、课堂小结今天的课堂我们知道了青春期的身体变化和心理变化,由于个体差异,我们每个人的变化都不一样。了解是为了爱护自己的身体,了解也是为了尊重彼此的差异,无知并不是纯真,希望每一位同学都能了解青春期的变化,悦纳自己。课堂反思最开始上这堂课的时候还有些忐忑,我决心要谈青春期,那谈到什么程度合适?学生起哄的话又该怎么办?如果课堂上有涉及他人隐私的内容,又该怎么处理?如何保证课上课下的相互尊重呢?1.课前约定很重要在上课之前,除了我们寻常课堂的约定以外(积极倾听、乐于分享、尊重他人、遵守纪律),格外强调了我们需要尊重他人的隐私,保持班级温暖安全的课堂氛围,接受自己在上课过程中感受到的尴尬或者不自在的感觉。强调了解青春期身体和心理的变化是正常的、重要的、必须的,无知并不是纯真,了解是为了更加爱护自己,了解也是为了尊重差异。2. 及时扩充课件内容“老师,什么是遗精呀?”“老师,为什么我这么早就来月经了?”“老师,阴道是什么?”“老师,你不会害羞吗?”“老师,为什么我的发际线后移了呢?”“老师,什么是睾丸?”上课过程中,学生提出了很多疑问。因此,课件内容和上课内容都在不断地扩充,基于最开始的课件我改了身体图,补充了性器官的模型图,增加了青春期头面部的变化。我们谈论的内容从身心变化,谈论到了生育能力,谈论到了生命的珍贵、男女角色的分工、男女力量悬殊导致的社会事件,还谈论到了黄色网站等等。3. 老师的态度很关键从上课来看,学生有许多关于性方面的疑惑,但是却没有接受性教育的渠道。课上我进行了简单的调查,极少数家长和孩子谈论过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大多是女生)。因此在回答学生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坦然、大方、自然、正确和客观。4. 将学生的问题正常化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在探讨青春期的异性是否可以正常交往时,一个学生说:不可以,因为如果异性打招呼的话,自己会乱想,会有一些其他不好的想法。我告诉他,这种想法是正常的,你们正处于对异性感到好奇的年龄,所以会产生一些想象或幻想。只要这种幻想不危害到他人与自己,处在自己可以控制的范围,都是正常的。上课之前,看了许多性教育的介绍,也请教了一位性教育专家如何才能上好一堂性教育的课。我在上课过程中得到了许多正向的反馈,班级的氛围温暖安全,学生积极参与,探讨的话题深入又好玩。但也有少数班级起哄得厉害,因此做好课前约定和正常化就非常重要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