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心理课记录 | 发散思维发散思维课程发散思维的课程在四、五、六年级都上了。总的来说,这一堂课四五六年级都适合,但是每个年级由于思维的差异性,侧重点不同。课堂预设的教学目标没有达到,既定的教学目标还是太大了,所以在上课过程中不断修改,将目标缩小为: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发散思维,感受发散思维,进一步感受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Part 1探讨龟兔赛跑的n种可能性Posibility首先请同学讲一讲龟兔赛跑的故事,再想一想龟兔赛跑兔子落后的n种可能性。这个环节需要持接纳态度。学生有很多五花八门的想法,龟兔赛跑变成了守株待兔的故事,变成了科幻故事,变成了赛场上的金钱交易。这个环节听到了很多有趣的回答,包括有同学说兔子变成了烧烤兔,我也写在了黑板上,全班变得更积极了。从板书引出发散思维的含义,由一个问题出发想出问题的多种回答,称之为发散思维。Part 2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倒顺词游戏:先讲清游戏规则,即将两个不同字的词语调换顺序之后仍然表示一定的意思。以组为单位进行四轮,每一轮请一个组的其中一个同学。类属游戏:请尽可能多地说出交通工具。这个游戏以开火车的形式,一列一列的进行游戏。请三组左右即可。新词构建游戏:在十个“十”字上最多加三笔构成新字。上课之后发现高年级同学的思维流畅性较好,这个游戏对他们来说没有难度。于是调整了游戏规则:在二十个“十”字上最多加两笔构成新字,且添加的笔画需要符合语文的书写标准。在这个环节花费的时间较多,因为高年级学生喜欢挑战,愿意思考更多的可能性,愿意突破。他们会因为同学把自己想的新词写上黑板而惋惜,也会因为同学多构建了一个新词全班一起鼓掌(每次班级自发鼓掌的时候,我都觉得这个班在发光哈哈哈)。通常在学生回答的间隙会插入思维流畅性的含义,让他们感受在这个游戏中的思维流畅性。四、五、六年级构建的新词在20-27个之间,可以看到年级之间的思维发展差异。Part 3发散思维的变通性思考砖头的各种用途。课堂上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归纳后的方向大多集中在建筑、艺术和其他方向。然后呈现砖头用途的方向图,感受发散思维的变通性。在不倾倒也不打碎玻璃的情况下,如何取出杯中全部的水。在这种问题上,学生的回答也是层出不穷。有时候很难直接扼杀学生的想法,于是我经常会问同学们觉得这个想法是否合理。由学生来判断合理性。Part 4思维的独特性通过故事感受什么是思维的独特性。让学生用思维独特性进行举例时,学生没有什么想法。不知道什么才是独特的。这时候例举一些发明创造更能说明思维的独特性。最后的开关灯问题没有难度,大部分班上都有学生已经看到过这个问题,并且知道解法。摆放图形的游戏也留给了下一堂课。六年级的班级我都只用了两个part,由思考龟兔赛跑的可能性引出发散思维的含义,到完成二十个“十”的新词构建,感受发散思维。六年级的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往往给我许多惊喜。他们在完成20个之后会不断挑战,他们会给构建出新词的同学掌声,会鼓励同学试一试,也不仅仅局限于超过其他班,更想超越目前的自己。他们构建出的词也有各种刁钻的角度,比如冈,凶,风,区;有时候不愿意扼杀他们的想法,也会和他们争论一下,互相说服。总之,这是一堂思维闪闪发光的心理课。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