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学情绪心理课|当悲伤来敲门课程灵感来自于学生个案,当陷入悲伤情绪的时候,学生在集体生活中往往会将情绪隐藏,同时也不知道如何应对,长此以往,要么是情绪积累的爆发,要么是抑郁情绪的弥漫。小学高段学生更是如此,所以想和学生聊一聊悲伤情绪。对于小学高段学生,已经能够认识并觉察悲伤情绪,但欠缺对于悲伤情绪的表达与调整,基于此,设计本堂心理课。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认识悲伤情绪的由来与表现。2. 情感目标:正确认识悲伤情绪,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悲伤情绪。3. 能力目标:能找到合理恰当的方式与悲伤情绪友好相处。教学重难点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悲伤情绪,以合理恰当的方式与悲伤情绪友好相处。教学过程暖身活动-未署名的自白1. 在心理课开始前,邀请同学们听一段音频,这段录音是一段自白,并且没有署名。请同学们听一听音频内容并告诉我,这段音频来自于谁 预设:悲伤、难过、忧伤....2. 是的,这是悲伤,但是我们似乎很少使用这个情绪词汇,我们更多的是用难过、不开心伤心等来描述它。假如悲伤是一位客人,它会因为什么事情而来到你的身边?预设:亲人去世、考试考差、失去心爱的东西。3. 那我想继续请同学们做一个选择题(or小小辩论赛,两个效果都蛮不错),假如悲伤是一位客人,当它来敲门时,你会选择开门还是关门呢?请说明理由。(讨论对待悲伤情绪的态度,以及悲伤情绪的价值与意义)预设:开门/关门,因为我并不想悲伤。(追问:当然我们每个人都想保持开心快乐的状态,但如果我们悲伤,会有什么糟糕的后果吗?)(追问:如果关门代表着否认,开门代表着承认悲伤情绪的存在,那你会怎么选择呢?)4. 过渡:悲伤情绪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健康、正常的情绪。当悲伤来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态度与应对方法,帮助自己快速调整状态。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关于悲伤的绘本《当悲伤来敲门》。主题活动-悲伤的模样1. 展开绘本,当悲伤突然不期而至,它紧紧跟随我们,挥之不去。当我们试图将它藏起来,似乎也并没有作用,反而会变成悲伤的模样。2. 提问:悲伤的模样是什么样子呢,如果你的悲伤也是一位不期而至的客人,那它又是什么样子呢?请你在活动单上画出悲伤客人的样子(3分钟)。3. 学生分享,从学生的分享引出悲伤时的表现(表情、心情、感受等),持接纳态度。4. 过渡:当悲伤来临,它有了自己的模样,把它当做一个客人,接纳它。那当我们接纳它后,应当如何与它相处呢?转换活动-与悲伤相处1. 随着绘本的展开,每一页都分享了与悲伤相处的方法。你能否发现呢?2. 绘本给我们呈现了许多与悲伤相处的方式方法,如果你的悲伤是一位客人,你会用什么方式与它友好相处呢?请在活动单上画上你准备的活动(8分钟)。3. 学生分享,教师小结。4. 当悲伤来临,我们可以做一些有趣的事情,比如看书、享受美食,也可以什么都不做,睡一睡觉,发一发呆,大哭一场。找到让自己舒服的方式与悲伤情绪相处。结束活动-当悲伤来敲门1. 展开绘本:当我们找到与悲伤情绪相处的方法,或许当我们睡一觉起来,悲伤客人已经离开了。2. 当悲伤来敲门,将它拒之门外并不是一个好方法,看见它,接纳它,找到与它友好相处的方式方法。教学反思活动基于绘本的展开设计,相对而言比较流畅。将悲伤情绪假设为一位来客,在开门或关门/拒之门外或开门欢迎的争辩中往往能够浮现对于悲伤情绪的态度,在这个部分进行澄清:我们每个人都喜欢开心快乐的状态,但是人生并不是一帆风顺,当悲伤来临,我们找到与悲伤情绪相处的方式方法,其实并不会导致糟糕的后果。学生的悲伤客人模样各不相同,但往往与悲伤情绪的一些特点紧密结合,认识悲伤情绪。比如学生把悲伤情绪画成哭泣的地雷,幽灵,乌云,碎掉的心等等。学生分享与悲伤情绪相处的方式也各不相同,有静态,有动态,可以做些什么,也可以什么都不做。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