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小眼睛看大世界(好奇心话题)【设计背景】陈献章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苏霍姆林斯基说:“在儿童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和成功者。”孩子好奇心强,必然对不懂的新事物产生怀疑,进而发问或从实践中去探索,从而有可能会有发明创造。而一个人如果没有好奇心,对什么事物都没有兴趣,那他就不可能会有发明创造,更不可能干出一番事业。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桎梏和浮躁风气的影响,我们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正在使青少年好奇心缺失,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警醒。小学阶段正是孩子们成长的关键时期,是孩子们的好奇心、求知欲表现最突出的时期,可以说小学生活将会影响他们未来的生活。好奇是探索科学的动力,是启迪智慧的火花。因此对于孩子的好奇心,我们要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培养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坚韧毅力。【教育目标】· 引导学生认识好奇心,知道好奇心是发明创造的驱动力。· 激发学生对身边事物的好奇心。【教育重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究的兴趣。·培养孩子“打破砂锅问到底”的坚韧毅力。【课前准备】· 准备水果刀、苹果。· 收集有关好奇心的名人名言。· 收集少年发明家的故事,录音并制作课件。【教育过程】游戏导入,认识好奇心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吃苹果吗?(预设:学生回答,喜欢。)师:你们知道这个苹果里藏着什么奥秘吗?(拿起一个苹果)(预设:学生回答,苹果里面藏着核;好像没有什么奥秘;等等。)师:同学们想知道这个苹果里究竟藏着什么奥秘吗?现在,老师想先和同学们一起来做个“切苹果”的游戏。老师带来了苹果和刀,现在请一个小朋友上来把苹果一切为二,看看切开来的苹果里有没有什么秘密。(预设:学生一般竖着切苹果,这样没有什么秘密。)师:我们都习惯竖着切苹果,那么我们现在请另一个同学横着切苹果,看看会有什么不同呢?仔细观察后,说说你们的发现。(预设:学生回答,像一朵梅花;苹果的中间有一个五角星;等等。)师:你们知道吗,第一个发现苹果里的五角星的是一个美国小男孩。他的发现打破了我们对切开后的苹果的一般印象,让我们换了一个角度,看到了事物的另一个方面。他为什么能发现这个看似简单却从不被人所知的秘密呢?(预设:学生回答:小男孩无意间发现的;这个小男孩聪明,他打破了常规,横着切苹果;因为小男孩有好奇心,想看看横着切与竖着切一样吗;等等。)师:小朋友们说得很好,关键是小男孩有着宝贵的好奇心。(板书:好奇心)许多发明家、科学家因为有了好奇心,才为人类作出了许多创造发明。问题对对碰,感受好奇心师:接下来我们进入问题对对碰。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讨论,请组长把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在两分钟内完成。看看哪组同学做得又快又准确。下面的问题是哪位科学家或发明家提出来的?鸟能在天空中飞,人类可以飞上天吗?(后来发明了飞机。)( )看见母鸡下蛋,好奇地想母鸡是怎样孵出小鸡的?(后来成了发明大王。)( )树上的苹果为什么会掉下来?(于是发现了万有引力。)( )水烧开后,冒出的蒸汽有什么作用?(最后改良了蒸汽机。)( )茅草为什么会割破手指呢?(后来发明了锯。)( )(老师收好答题纸,并把答题纸展示在黑板上。老师随机点评。答案依次为莱特兄弟、爱迪生、牛顿、瓦特、鲁班。)师:同学们,发明家、科学家们就是对这些寻常事物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然后善于思考,勇于探究,于是迈开了发明创造的第一步。分享故事,知道好奇心的重要师:法国作家法朗士曾说过:好奇心造就科学家和诗人。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去认识一位当年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小发明家。(播放录音故事)在河北省石家庄有一个了不起的女孩——刘晓梦。小小年纪的她就申请了15项国家专利。也许你会问:她是一个天才吗?其实,刘晓梦跟普通的女孩并没什么两样。所不同的是她对于生活中的各种事物有好奇心,善于观察,特别喜欢刨根究底。记得晓梦8岁时的一天,她打开电脑,准备上网“冲浪”。这时,奶奶在旁边说:“晓梦啊,书上说电脑害怕灰尘,现在正在刮沙尘暴,把电脑关了吧。”晓梦关了电脑,但自己的脑子却翻腾开了。她想,电脑怕尘土,可沙尘暴却越来越厉害,自己不上网没什么,那银行、商场怎么办呢?它们不能因为电脑防尘就关门呀……晓梦正在苦想,在药厂工作的高爷爷串门来了。看到高爷爷,晓梦心里一亮:“高爷爷,药厂里肯定特干净吧?”“那当然。”“做药的房间不能有尘土吧?”“绝对不能有尘土。”高爷爷肯定地说。“那车间怎么防尘呢?”晓梦追问。高爷爷详细地把药厂防尘的措施讲给晓梦听。“高爷爷,能不能把药厂防尘的办法用到电脑上呢?”晓梦眨着大眼睛,若有所思地问。“我看不难。”高爷爷就喜欢晓梦的钻研精神,一个劲儿地鼓励她。晓梦顺着自己的思路,借鉴药厂的防尘方法,反复思考。渐渐地,一个方案在脑海里清晰起来。在电脑主机箱的散热窗口外安装一个滤尘罩,然后将小风扇换个方向安装,这样,主机箱内气压比外界大,空气就会通过电脑的缝隙向外溢,从而保持机箱内的清洁。终于,刘晓梦在家人和高爷爷的帮助下,把这“防尘电脑”的发明方案,报送到了国家专利局。国家专利局很快就受理了,并发给了刘晓梦专利证书。师:小朋友们,听了这个故事后你们有什么的感想?(预设:学生讨论后回答,刘晓梦善于观察生活中的小事,能发现问题;刘晓梦是个爱动脑筋、爱思考问题的女孩;刘晓梦对生活琐事有强烈的好奇心,她坚持不懈地努力解决问题,最后才有了发明创造;刘晓梦是个勇于实践的女孩;等等。)师:是呀,这则故事告诉我们,善于留意生活中一些不起眼的小事,多提问,勤思考,爱钻研,敢于实践,就会增长智慧,甚至有所发明和创造。学习中外名人谈好奇心的格言师:课前老师准备了有关好奇心的名人名言,我们一起来诵读。知识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知识的萌芽。——培根好奇心是科学工作者产生无穷的毅力和耐心的源泉。——爱因斯坦如果没有好奇心和纯粹的求知欲为动力,就不可能产生那些对人类和社会具有巨大价值的发明创造。——陆登庭好奇心很重要,有了好奇心才能敢提出问题。——李政道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陈献章好奇心是学者的第一美德。——居里夫人(学生诵读名人名言,老师随机穿插作简要解释。)师:老师请大家课后也去收集一两句有关好奇心的名人名言,下次的班会时,我们来交流。情景思辨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们知道什么是好奇心了吗?(预设:学生回答,好奇心就是爱问问题,喜欢探究;好奇心就是爱问为什么;好奇心就是对没有听过、见过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好奇心就是希望能知道或了解更多的原来不知道的事物;等等。)师:说得真好!可有的同学也很困惑,说,“其实我原来对有些事情很好奇,我去问过老师、家长、同学,结果被笑话了一通”。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吗?请听这样一个故事:一次,小欣在家预习《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读着读着,小欣皱起了眉头,她来到厨房,疑惑地问正在做饭的妈妈:“妈妈,蝌蚪的尾巴怎么会变短呢?后来又怎么变没了呢?”妈妈听了,回答说:“蝌蚪就是那样的呀。”小欣还是一脸迷茫:“妈妈,那小蝌蚪后来先长出两条后腿,过了几天又长出两条前腿,它为什么不一起长出来呢?”妈妈显得有点不耐烦了:“你怎么有这么多问题?我在做饭,你去问爸爸。”于是,小欣又来到书房问爸爸,可爸爸正在写文章,头也没抬,说:“这与你的考试无关!你提的问题现在就是跟你说了,你也不会明白的,快点去完成今天的作业。”“哦——”小欣边回答,边低下头默默地走出了书房……师:听了这个故事,大家想说什么?(预设:学生回答,爸爸妈妈应该耐心地解答小欣的问题;爸爸妈妈那样的回答会打击小欣的好奇心;小欣很爱问问题,是个爱动脑筋的女孩;小欣很有好奇心,我们要学习小欣的探究精神;等等。)师:大家说得很好,好奇心是启迪我们智慧的火花。所以我们要不怕困难,不怕别人的取笑,要培养好奇心,呵护好奇心,学会多问几个为什么。建立我的问题卡师:好奇心是探索科学知识的动力。生活中我们要保持并发展好奇心。我在上课用黑板刷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课件出示):擦黑板时,黑板刷能否将粉尘吸进去呢?黑板刷经常掉到地上,能不能设计出粘在黑板上的黑板刷呢?经常拿粉笔写字,手感觉很干燥,能否设计出像自动铅笔那样的粉笔呢?师:现在我非常高兴地发现,以上问题其他老师也注意到了。通过大家的努力,这几个问题基本都解决了。那么,请同学们也回忆一下,你们曾经对哪些事物产生过好奇心呢?把自己的疑问记下来,现在我们交流吧。(预设:学生回答,兔子的眼睛为什么是红的?天上的云为什么不掉下来?虾活的时候壳是青绿色的,为什么烧熟后却变成了红色的?切洋葱为什么会流泪?小猫为什么从高处摔下来会安然无恙?……)师:我请大家经常将感兴趣的问题及时写在小卡片上,制作成问题卡,作为我们这个学期的一个重要活动,学期结束时进行展示评比。希望大家不断培养自己的好奇心,不断地去探索,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中间一定也会出现发明家、科学家。总结全课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们有哪些收获?我们来交流一下。(预设:学生回答,这节课我认识了好奇心;知道了好奇心是探索科学知识的动力,是创造发明的关键;我们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有好奇心;对未知的事物要勇于探究;等等。)师:大家说得真好,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留意生活中的一些小事,并多提问,勤思考,肯钻研,爱实践,对自然现象和生活中的问题进行探究。这里有一首儿歌《小问号》,我们一起来诵读。(全班一起诵读)我班有个李苗苗,大家叫他小问号。白天他问太阳为啥亮?晚上他问星星有多少?飞机为啥能在天上飞?汽车为啥能在地上跑?海中究竟有多少鱼?山中究竟有多少宝?老师见了微微笑,夸奖苗苗肯动脑,只要大家爱学习,将来一定会知道。师:小朋友,让我们像李苗苗一样,用我们的小眼睛看大世界,做一个有强烈好奇心,遇事肯动脑,爱探究的好孩子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