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书法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四课 点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北师大版书法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四课 点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点》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教育部审定北师大版书法练习指导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四课《点》。
二、课标要求:三年级
1.掌握毛笔的执笔要领和正确的书写姿势,了解笔、墨、纸、砚等常用书写用具的常识,学会正确使用与护理。注意保持书写环境的整洁。
2.学习用毛笔临摹楷书字帖,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学会楷书基本笔画的写法,初步掌握起笔 、行笔、收笔的基本方法。注意利用米字格把握字的笔画和间架结构。
3.开始接触楷书经典碑帖,获得初步的感性认识。
三、教学准备:
PPT课件、笔墨材料、实物展示设备、结合课程内容所需拼贴材料。
四、教学方式:谈话法,讲授法,演示示范法,练习法。
五、教学目标:依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这一理念,尝试将本课目标制定如下:
1.技能目标:
(1)学生能够认识欧体中“点”的特点,并能美观书写例字“下”、“玉”。
(2)进一步学习读帖,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理解力。
2.艺术目标:
通过例字中点画的对比与书写,体会书法的变化之美,渗透中国汉字的形体美。
3.文化目标:
(1)静心书写汉字,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
(2)通过书法家故事、书法家名言、经典碑帖等内容拓展,提高学生对书法的热爱之情,引导其感受中国书法文化的神奇与魅力。
六、教学重点:“点”的形态特点以及起笔、运笔、收笔的过程。
七、教学难点:“点”的书写和运用,例字中的“点”的细微变化。
八、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引出新课。
教师:课前,请各位同学检查书写工具的准备情况。
教师:有一副作品,老师每每看到都会感叹,请看图片,它是?
学生:兰亭序
教师:看来书法家王羲之大家都知道,他被称为书圣,他还有一个优秀的儿子“王献之”,王献之从基本笔画练起,苦练书法。一天,他捧着自己的作品给父亲看。王羲之翻阅后,见其中的“大”字架势上紧下松,便提笔在下面加一点,成了“太”字,然后把字稿全部退还给献之。小献之心中有点不是滋味,又将全部习字抱给母亲看。母亲则仔细地揣摩,许久才叹了口气说:“我儿字写了千日,惟有一点似羲之。”献之走近一看,惊傻了!原来母亲指的这一点正是王羲之在大字下面加的那一点!献之满脸羞愧,自感写字功底差远了,便一头扑进书房,天天研墨挥毫,刻苦临习。后来终于成为举世闻名的书法家,与父并称“二王”。
教师:同学们一个点就能看出书法家的功底,马虎不得,这节课我们也一起来探索点的写法。出示课题“点”。
教师: 是啊,中国书法是我国四大国粹之一,更是我国传统文化核心之核心,一点一画都是一代又一代人智慧的结晶,所以每次提笔写字都是非常美好又自豪的事情,让我们铺好书画毡备好毛笔,调整好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调整呼吸,心平气和进入今天的书法课堂。
二、点画教学
(一)出示主题,学习点画。
教师: 出示“点”的图片,观察点画的形态。
学生:观察发言
教师:提示从起笔、行笔、收笔三方面说说书写要点。
教师: 同学们脑筋转的真快,基本说到了,老师根据你们的回答将要点总结为:
起笔:笔尖斜触纸。
行笔:边行笔边下压笔锋,至最宽处略停,向下行笔,同时笔锋略向上提。
收笔:至笔画末端时,略停,收起笔尖。用笔坚定果断。
点的形状好似三角形。
教师:请同学们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书空一下。强调运笔步骤。
(二)教师演示,巩固要点。
教师:老师用毛笔写,同学们再用小手跟着老师一起“写”一“写”。师利用多媒体展台书写示范。
教师:下面,就是同学们的练习时间了,那么,在练习之前呢,我们一起来调整坐姿,头正、身直、臂开、足安
学生:调整坐姿。
(三)学生练习,理解要点。
教师:大展身手的时候到了,请同学们拿出书写工具,练习书写3遍。练习时注意点的特点和正确的书写姿势。
教师:老师拿了2个同学的练习,说一说你喜欢哪一幅 为什么
(四)学生评价,掌握要点。
学生1:我喜欢第一幅,用笔饱满有力。
教师:老师觉得他们2个写的都很好,第二幅的“点”如果用笔再果断一点就更好了。请同学们再写2遍,争取在刚刚的基础上有进步。
过渡语:同学们已经掌握了点的写法,完成了今天的第一个小目标, 接下来我们请出例字,读帖是书写学习一个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是一个方法。所谓的“读”,并不是出声去朗读,而是看、观摩之意。
三、书写例字,对比总结。
(一)学习例字“下”,渗透读帖知识。
教师: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个字,“下”字。首先,我们观察《九成宫醴泉铭》这一原帖里的字,再看放在米字格的“下”,渗透“读帖”相关知识。知道了如何读帖,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解析“下”字的运笔步骤。在黑板上书写运笔路径示意图。
一笔长横:上半格起笔
1逆锋入笔;
2折锋向右下顿笔,中锋向右上行笔;
3向上轻轻提笔;
4向右下顿笔,回锋提收。
二笔垂露竖:横画偏左起笔,靠近竖中线
1逆锋向左上入笔,笔尖横切;
2折锋向下力行;略提笔,笔画渐细;
3笔锋聚拢,边行边提收;向上回锋收笔;
4笔形沉稳坚定。
三笔点:起笔靠上
1起笔笔尖斜触纸。
2边行笔边下压笔锋,至最宽处略停,向下行笔,同时笔锋略向上提。
3至笔画末端时,略停,收起笔尖。用笔坚定果断。
教师:请大家继续观察,“下”字的字形像什么?
学生:三角形
教师:接下来,同学们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书空。
(二)教师范写,学生练写,互相评价,及时掌握。
教师:老师用毛笔写,同学们用小手跟着写。一笔横,二笔竖,三笔点,靠上写。练习“下”字3遍,
教师:每个小组推荐一幅作业展示,请同学们予以点评。
学生1:我喜欢第一幅,“下” 字端正有力。
学生2:第四幅“点”画写得很好,整体如果写在格子中间就更好了。
(三)举一反三,自主学习例字“玉”。
教师:学会了“下”字,下面我们来学习“玉”字,请同学们观察“玉”字思考书写要点,利用辅助线引导学生读帖。
教师:同学们,“玉” 字是什么结构
学生:独体。
教师:观察 “玉”的书写要点,你的目光炯炯有神,我请你起来说。
学生1:我观察到了“玉”字笔顺,一笔横,二笔横,三笔竖、四笔横,五笔点。
学生2:多横等距。
学生3:竖画要直。
教师:你们观察得真棒,都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请你们在看看,整个字形像什么形状?
学生:梯形
教师:老师来给大家总结一下:
1、平行等距
2、中竖直立
3、点画饱满
4、形似梯形
(四)学生练习,对比例字点画,感悟书法变化之美。
教师: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请大家拿起笔,调整坐姿,在练习纸上练习2遍! 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教师:看到同学们静心书写,已经完成了“玉”字,现在请大家自行检查,找到不足,再写2遍。
教师:看到大家基本完成练习,请思考:“下”“玉”中的点是一样的吗?
学生:不是
教师: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下”字的点要瘦长一点,“玉”字的点要饱满一点,而且角度也有点不一样。
教师:是的,同一个笔画在不同的字里面大下、方向等细节会不一样,正是这些不一样构成了书法的变化之美。现在请拿出作品纸,将今天的“点”“下”“玉”书写在作品纸上。
生:书写,作品展示。
教师:因为专注,你们的字写得很漂亮!让我们把掌声送给自己!
四、引经据典,升华点画课堂主题。
教师:我们学习了“点”的写法,关于“点”老师想到了唐代书法家孙过庭说过的一句话“一点成一字之规,一字乃终篇之准”。当然这里的点不单纯指点画,而是我们在书写时起笔的第一点是全字的规范,开篇第一个字是整幅作品的标准。
一笔一划不容马虎,要认真对待。相信通过这一节课的书写与欣赏,同学们收获了很多,课后同学们还要将今天的观察方法、临摹方法运用到其它“点”的例字书写之中,写好更多的字。书法是我国四大国粹之一,我们现在学习写字,不仅仅要掌握一门技能,更是对中国书法这种传统文化的继承。我希望所有同学都能很好的传承书法文化,写一手漂漂亮亮的中国字,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五、板书设计
第四课 点
笔尖斜触纸
边行边压笔
形似三角形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