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1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1.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为了落实课程标准“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要求,本节课安排了“地球的自转”、“地球的公转”和“黄赤交角及其影响”三个标题。本节课以地球自转运动为入手,让学生通过图表以及实例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的特点以及黄赤交角存在的影响。为第二节地球自转公转的地理意义的学习作前期知识的铺垫。
【学情分析】
高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在高中阶段学习了一年的地理知识,对地球的运动有了一定的了解,需要进一步的学习,使知识抽象化、系统化。为后面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的学习扎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学习目标】
1、认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解释与之有关的自然现象和人类活动。
2、运用图表,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规律,及其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3、通过图表,认识黄赤交角的存在及其产生的影响,并理解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
【教学重难点】
重点:地球自转、公转的特点。黄赤交角的形成。
难点: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规律。
【教学方法】
教法:情境教学法、讲述法、问答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学法:小组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情境导入
以经经、纬纬的探险为学习主线,在复习初中地球知识的基础上,学习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知识。创设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引领学生诵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学习任务。
第一站:跟着地球一起自转
情境1:利用经经迷路这一情境,引导学生找到破解办法——北极星能指引方向,抛出新问题:怎样才能找到北极星?生活中的情境会让学生更有代入感,学以致用,问题环环相扣,引出新概念。
概念阐述:
1.地球的自转定义: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叫作地球的自转
运动形式:自转
旋转中心:地轴
地轴: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利用课件展示图片,引导学生利用数学几何知识证明:北极星的仰角=当地的纬度
画一画:
3.方向:找学生试着分别画出:南、北极俯视和赤道侧视的地球自转示意图,锻炼学生的绘图能力
概念强化:
4.周期:从课本上找出恒星日和太阳日,辨析它们的区别。
情境2:经纬探险抛出新问题:纬纬现在到了(60°N,90°E),但总感觉比在潍坊时的地球自转速度要慢些,纬纬所说的60°N与40°N的地球自转线速度与角速度有何区别?为什么呈现出这样的区别?利用情境抛出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相关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这些难题。
概念阐明:
角速度、线速度
利用经经的疑惑:纬度越高,线速度越小,除了纬度外,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引导学生同桌讨论,回答,老师补充并归纳知识点——影响地球自转线速度的因素
利用纬纬的疑惑:海南文昌发射基地要比其他发射基地优在哪里?引导学生小组讨论,找小组代表回答,老师补充延伸出知识点——影响卫星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
第二站:跟着地球绕太阳转
情境3:根据经经的新疑问:地球为什么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地球到底是如何绕太阳转呢 引出地球公转的相关概念,内容比较简单,找学生完成课件和学案中的填空,一边学习,一边巩固。
地球公转概念:地球绕太阳的运动,叫作地球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与自转方向一致;
中心和轨道:地球绕太阳为中心进行公转,公转轨道是接近于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其中一个焦点上。
真周期:恒星年;假周期:回归年。
情境4:经经在探险的过程中又有了新疑惑:地球绕太阳转动的时候是匀速的吗?怎么感觉夏半年(自春分到秋分)的日数更多呢?引出近日点、远日点的概念
5.公转速度
小组讨论:北半球每年夏半年(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日数为186天,冬半年(从秋分日到次年春分日)的日数为179天。造成这种日数差异的原因是什么?
小组代表发言后,老师进行补充;
第2课时
第三站:跟着直射点做回归运动
情境5:根据纬纬的疑问:为什么北半球夏季离太阳较远,但会觉得夏季比冬季要热呢?引出新概念——太阳直射点
概念讲述:
太阳直射点: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地球表面太阳高度角为90°的点,地心与太阳光的连线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引导学生思考——假设地球“直着身体”/斜着身体公转时,太阳直射点在哪个位置?是否发生变化?
继续追问——太阳直射点为什么会移动呢?是不是跟地球“斜着身体”有关?
引出新概念——黄赤交角,根据学案或是课件中的图片指出一轴、两面、三角度,完成填空
促使学生得出结论——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概念强化——黄赤交角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利用动画演示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生动直观。
解释说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 26'之间的往返运动,称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北纬23°26‘称为北回归线,南纬23°26’称为南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周期就是一个回归年。
情境6:经经对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轨迹十分好奇,同学们需要参照课后活动题中的步骤动笔画图帮助经经解决难题,极大地锻炼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找一名同学代表进行黑板作图,老师播放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给予学生直观的感受。
随堂练习:5道选择题检验学生学习成果,进行巩固提升。
经纬的探险到此结束,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共享本节课所学重点内容,老师进行知识升华、归纳总结。
【板书设计】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一、地球的自转
地球自转的概念
地轴
自转方向:自西向东
自转周期:恒星日/太阳日
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影响因素
二、地球的公转
1.定义
2.方向
3.自西向东
4.周期
5.速度
三、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太阳直射点
2.黄赤交角
3.黄赤交角对太阳直射点的影响
【教学反思与评价】
由于课前准备工作较充分,分组搜集了有关地球自转公转的资料,课堂上进行集体交流,再加上教师的引导补充和学生认真预习,这节课教师上课轻松、学生也学的轻松。
教学目标是课堂的灵魂,只有紧紧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恰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能增强教学密度,提高教学效率,也能增强学生学习的兴趣。这节课我借助了多媒体进行动画演示,很直观生动,效果不错。
本堂课前松后紧,由于没有很好把握重点,平均用力,前面节奏拖沓,导致后续有些赶,这种情况今后我应尽量避免
设计的教学内容太多以至于每个环节都很匆忙,没有给学生留下充分活动、感知、体验的时间,今后注意。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