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体育与健康作业设计七年级上册《 篮球》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作业设计七年级上册《 篮球》2

资源简介

七年级体育与健康单元作业设计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本 单元名称
体育 七年级 第一学期 人教版 篮球
单元 组织方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移动:持球、侧身跑、变向跑、滑步 第五章
2 双手胸前传接球 第五章
3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 第五章
4 行进间单手高手投篮 第五章
5 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第五章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
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体验篮球运动的乐趣与成功

基本掌握并运用篮球移动、运球、投篮等技能,在比赛中运用篮球简单战术

在篮球练习中提高灵敏性、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

通过篮球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决果断的决策能力,形成良好的体育道
德。
)本章内容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属于“水平四运动技能——篮球”项目。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和能力
(二)教材分析
篮球基本技术包括进攻技术和防守技术两部分,七年级仅选择一些最基本的技术,以便使学生能够在掌握初步的篮球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学会打篮球。在学生初步掌握单个动作技术的基础上,把几个动作结合起来,提高所学过的单个动作的连贯性和实用性。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由于学生之前对篮球教学接触不多(尤其是女生),差异较大,但他们又对球类学习有很强的新鲜感,在篮球学习中他们表现对篮球学习的好奇,但对基本技术的学习感到很枯燥,开始学习时注意力都集中在篮球上,本单元篮球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并要加强课的纪律性。另外,七年级的学生敏捷、好胜心强,但学生的身体素质差异性较大,对篮球技术、技能掌握的程度也不同。所以在练习中要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喜悦,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一)单元学习目标
在进行篮球基本技术学习时,应结合游戏和比赛学习基本技、战术,提高学生自身的综合反应能力。通过教学和课后练习作业要使学生保持一定的负荷量、负荷强度和练习密度,并结合技术、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心理调控和适应能力。
本单元通过教学使学生能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篮球基本技术动作在比赛中的作用。
通过学习,课后的练习,提高学生在比赛中的合理运用篮球基本技术的能力。
通过学习,帮助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二)课时学习目标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1 课时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足球比赛规则及基本场上站位 提高对游戏及比赛的知识了解,能灵活运动到比赛之中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第 2 课时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传接球技术动作及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 提高运用传接球技术的能力 通过游戏和比赛,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第 3 课时 系统的了解和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 提高准确运用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能力 通过技术学练,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体育道德
第 4 课时 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动作 提高准确运用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技术的能力 通过技术学练,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体育道德
第 5 课时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一般运球技术动作 提高运用体前变向换手运球的能力 提高参加篮球运动的兴趣,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三)单元作业目标。
学生篮球基本技术的学习不仅仅是在课堂上,更应该在课后勤加练习,做到孰能生巧、融会贯通。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后及时的布置好体育练习作业。本单元作业学习目标有以下几点。
通过课堂学习,在课后能按时按质的完成课后作业练习
通过课后练习,提高学生篮球基本技术的能力,在下一次的练习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通过练习使学生提高篮球的学习兴趣,同时锻炼合作意识,培养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四)课时作业目标
课时 作业目标 作业类型 作业功能
第 1 课时 让学生了解基本姿势→起动→跑(侧身跑、变向跑)→滑步动作要领 学生体会动作难点和控制身体重心 培养学生观察场上情况变化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掌握篮球持球动作 技能类 课后复习
第 2 课时 采用与家长合作的练习,让学生记住传球动作要领 提升学生传接球能力,熟练掌握胸前传接球动作。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技能类 课后复习
第 3 课时 掌握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技术动作,提升动作熟练度 提高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命中率 磨练心理素质,提高学生投篮时的注意力 技能类 课后复习
第 4 课时 通过自身篮球水平自选作业。达成不同水平层的作业练习需求 提高学生在移动状态下人球结合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篮球进攻意识,和跑跳能力 技能类体能类 课后复习
第 5 课时 . 1.通过自主学练,初步掌握体前变向运球的技术动作 . 2.提高双侧手连续交替变向运球的能力,发展力量、协 . 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 3.提高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 通过自主学练,初步掌握体前变向运球的技术动作 技能类体能类 课后复习
四.单元作业整体设计思路
在学习体育运动技能过程中,都要经过三个阶段,即初步掌握技术阶段(泛化阶段),提高完善技术阶段(分化阶段)和巩固熟练技术阶段(自动化阶段)。这三个阶段集中体现了运动技能形成的基本规律。只有遵循这个规律,才能尽快掌握体育运动技能。而体育家庭作业的设计与实施正好迷补了体育课堂无法及时巩固运动技术的缺点,为运动技能的掌握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在本单元中,篮球基本技术的学习,作业设计主要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遵循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的基本规律,适当的合理的安排体育作业。本单元作业类型主要包括 1.达标型作业 2.亲子合作型作业 3.巩固型作业 4.自选型作业等。通过多种形式的作业设计,使得学生能按时按质的完成课后作业练习。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篮球基本技术水平。
五.课时作业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课题:移动:持球、侧身跑、变向跑、滑步
时间要求:15 分钟,持球(3 分钟)、侧身跑(3 分钟)、变向跑(3 分钟)、滑步(3分钟);“丛林探险”游戏(3 分钟):将 5 个矿泉水瓶沿一条直线分别间隔 2 米
的距离放于场内,学生持球移动绕过矿泉水瓶,途中依次把 5 个瓶子推倒,运球到对面底线后返回,再依次把瓶子扶起,至底线后再返回,以此类推,做五次,记录下所用时间。
作业内容:
1、持球:两腿稍开立,双膝微屈,上身含胸,持球时双肘外张护球;双手拇指置于球的后侧部位,四指分开置于球侧,掌心不要触球:持球时不要低头看球,应抬头注意场上的情况。
2、侧身跑:在跑动时,头部和上体转向侧面或有球的一侧,两脚尖和膝关节要朝着移动方向,既要保持奔跑速度,又要完成攻守的动作。
3、变向跑:以从右向左变向跑为例):在变向时的最后一步屈膝着地时,膝关节内收,右脚尖指向跑动方向,右脚掌内侧用力蹬地,向左前侧方转体,转移重心,左脚迅速向左前跨出一小步,用力蹬地,右脚迅速向左前方跨出一大步,继续加速跑动。
4、滑步:从基本站立姿势开始,两脚平行站立,两膝弯曲,上体微向前倾,两臂侧伸。向右侧滑步时,左脚前脚掌内侧蹬地,右脚向右(移动方向)跨出,在落地的同时,左脚紧随滑动,向右脚靠近,两脚保持一定距离,右脚继续跨出。向左侧滑步时脚步动作相反。
评价设计:保持正确的移动方法,眼睛要平视,在家长或同伴的口令下做好持球动作然后回到基本姿势。可反复进行练习。
重点应放在降低身体重心和用力蹬地技术方面。难点是腿部和腰、髋的协调配合,身体平衡地控制和转移。
评价标准 分值分布 打分
持球时手法正确,跑动协调;整个 移动动作连贯、美观大方。 优秀(20-16 分)
持球时手法正确,跑动协调;整个 移动动作相对连贯、熟练。 良好(15-11 分)
持球时手法基本正确,跑动比较协 调。 及格(10-5 分)
持球时手法不正确,跑动不协调。 不及格( 5 分以 下)
设计意图:基本姿势→起动→跑(侧身跑、变向跑)→滑步。让学生先在原地练习、让学生体会动作难点和控制身体重心。然后用慢速进行完整技术动作练习,再用快速练习各种脚步变化。同时尽可能地运用视觉信号,扩大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观察场上情况变化的习惯和能力,从而掌握篮球持球动作。
作业分析:在做好一般准备活动基础上,突出强调能结合主教材内容,进行专项准备活动,使学生身体各部位、各关节肌肉充分活动开,并能为学练主教材做好身体准备。进行游戏内容时,能合理安排场地,准确说明规则,避免游戏形式混乱,在游戏进行中要有效控制学生的兴奋度以免伤害的发生。
第二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课题:双手胸前传接球
作业内容:1、原地运球(3 分钟)2、对墙练习(4 分钟)3、双人对练(6 分钟)
作业时间:十三分钟
评价设计: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练习过程中以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合,自我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学生在练习时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对篮球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要领的理解,评价自己在练习过程中传球是否伸--翻—拨,接球是否迎—触—收。他人评价主要体现在与其合作的过程中的练习态度,可以通过观察视频来评价学生的动作质量。
作业内容 优秀 良好 合格 自我评价 ☆☆☆☆☆
原地运球
对墙练习
双人对练
设计意图:双手胸前传接球这个课后作业在自主练习的基础上,采用与家长合作的练习,有些家长对于篮球技能可能会比较陌生,采用合作练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不仅在学,还在教,不仅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更为以后打好篮球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业分析:双手胸前传接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是篮球运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个作业主要分为三部分原地运球、对墙练习、双人对练。整个作业时间控制在 13 分钟左右,家长配合完成,培养亲子关系。
第三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课题:原地单手肩上投篮作业时间:十三分钟
作业内容:1、原地运球(3 分钟)
2、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练习(5 分钟)
3、家长和学生两人面对面投篮练习(5 分钟)
设计意图: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这个课后作业在自主练习的基础上,学习提高投篮技术,体会投篮成功的喜悦,体现篮球运动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篮球的兴趣,采用与家长合作的练习,有些家长对于篮球技能可能会比较陌生,采用合作练习,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不仅在学,还在教,不仅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更为以后打好篮球打下坚实的基础。
评价设计: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练习过程中以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相结
合,自我评价为主的评价体系,学生在练习时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对篮球原地单手肩上投篮的动作要领的理解,评价自己在练习过程中传球是否伸--翻—拨,接球是否迎—触—收。他人评价主要体现在与其合作的过程中的练习态度,可以通过观察视频来评价学生的动作质量。
评价标准 分值分布 打分
下肢蹬地发力,右臂向前上方抬肘 申臂,手腕前屈,食、中指用力拨球 优秀(20-16 分)
下肢蹬地发力,肘部外展,手腕前 屈,食、中指用力拨球 良好(11-15 分)
下肢蹬地不充分,右臂向前上方抬肘申臂,手腕前屈,食、中指用力 拨球 及格(5-10 分)
下肢蹬地不充分,右臂向前上方抬肘申臂,手腕前屈,食、中指拨球 不到位,动作不连贯,不协调 不及格(5 分以下)
作业分析:双手胸前传接球在中学体育教学中,是篮球运动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这个作业主要分为三部分原地运球、原地投篮练习、双人对练。整个作业时间控制在 13 分钟左右,家长配合完成,培养亲子关系。
第四课时作业设计作业课题: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
作业内容:本次作业为自选型作业,学生可以根据自身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掌握情况,选择不同难度进行挑战练习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图解
学生自选作业表(学生根据自身条件,篮球水平选择不同难度进行练习)
脚步动作 (5分钟) 单手肩上投篮手法练习 (5分钟) 完整行进间单手投篮练习(5分钟) 达成时间 自我评价
难度1 小碎步走,小碎步走,跨出第一,第二步起跳。(练习20次) 持球基本姿势练习 (20次) 慢速无球完整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练习*20次
难度2 慢跑中跨出第一,第二步起跳(练习20次) 投篮手法练习 (徒手)20次*4组 慢速有球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练习 5次/组 *3组
难度3 向前方抛球,跨步时接球第二步起跳并 举球。(练习20次) 有球投篮练习*20个 快速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练习 动作完成并进球20 个
难度4 向前直线运球过程中完成行进间接球、起跳和举球配合。 (练习20次) 原地上下肢协调单手肩上投篮练习 (在家可对墙练 习)*20个 比赛中运用
时间要求:15 分钟
评价设计:下表为学生作业的自我挑战表。学生可根据自主选择作业练习情况获得小星星。
自我挑战评价表
脚步动作 (5分钟) 难度1☆☆ 难度2☆☆☆ 难度3☆☆☆☆ 难度4☆☆☆☆☆ 单手肩上投篮手法练习(5分钟) 难度1☆☆ 难度2☆☆☆ 难度3☆☆☆☆ 难度4☆☆☆☆☆ 完整行进间单手投篮练习(5分钟)难度1☆☆ 难度2☆☆☆ 难度3☆☆☆☆ 难度4☆☆☆☆☆ 学生各项获得星星数
练习难度选择
完成情况 基本完成 ☆☆ 顺利完成 ☆☆☆
达成时间 两天 ☆☆☆☆☆一周 ☆☆☆☆ 一个月 ☆☆☆
获得星星数总计
作业分析:本次作业为学生自选型作业,根据学生自身篮球技术水平的不同设计了四个不同的难度,让学生在课后自主选择作业难度,通过对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主要练习项目,将学生作业分成不同的等级,给于不同的达标期望。通过自我挑战达到预期效果。
设计意图: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是比赛中广泛应用的一周投篮方法,本课作业设计考虑到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是本单元篮球基本技术中的难点,遵循因材施教原则,由学生自主选择搭配练习难度,自主练习。从而为不同基础篮球基础的学生提供不同难度的课后作业练习。通过星星的评价比较,让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有乐趣,同学之间也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第五课时作业设计
作业课题:体前变向换手运球
作业内容:1.双手原地 v 字运球,单手 v 字运球(左右手都要练习)
行进间至障碍物变向运球接投篮或传球
时间要求:1. 双手原地 v 字运球 2 分钟*3 次,单手 v 字运球 2 分钟*3 次
(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形式
能够行进间连续
v
字运球
10
次以上
在行进间变向过障碍物时能控制好姿势重心,不撞倒障
碍物或者标志杆连续
5
次以


优秀:都能完成良好:基本完成及格:部分完成
进步:不能完成

自评



师评
)2. 行进间至障碍物变向运球突破后投篮或传球 20 次(3-5 个障碍物)评价设计:
作业分析:1.本次作业分两个部分完成,从原地练习发展至行进间,需要学生调整好脚步,手脚协调不掉球。
原地双手左右运球时能够使幅度尽可能最大,自身重心随着球的移动方向移动,单手左右时能够降低重心,使球能够在手中尽量悬浮时间较长
在行进间运球时能连续运球前进,不掉球。在遇到障碍物前能够预留足够空间做变向动作。重心随球的移动改变,使球在手上悬浮时间拉长,从而达到误导防守人的目的。
设计意图:篮球运动是学生较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初一年级学生的纪律较好,也比较喜欢运动,但由于小学时学生没有掌握好运球的基本技术,篮球基础较差,加上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这项技术动作复杂,要求控制球的能力高,较难掌握,,给教学带来一定的困难,而技术学习存在一定的枯燥性,在教学中如何让技能学习与乐趣学习相结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