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体育与健康作业设计七年级上册《 足球》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新课标体育与健康作业设计七年级上册《 足球》2

资源简介

作业设计
人教版 七年级 年级 上 册
课题:足球
体育与健康单元作业设计参考样例
一、单元信息
基本信息 学科 年级 学期 教材版 本 单元名称
体育 七年级 第一学期 人 教版 足球
单 元组 织 方 式 自然单元 重组单元
课时信息 序号 课时名称 对应教材内容
1 足球理论知识 第三章
2 脚背正面运球 第三章
3 脚内侧传球 第三章
4 行进间传接球 第三章
5 变向运球的技术 第三章
6 曲线运球 第三章
7 足球“二过一”战术 第三章
8 半场 3V3 足球比赛 第三章
二、单元分析
(一)课标要求
本章内容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 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中属于“水平四运动技能——足球”项目。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以下重要概念和能力。
(
积极参与体育学习和锻炼,
体验足球运动的乐趣与成功;
基本掌握并运用传球、运球等技能,
在比赛中运用足球简单战术;
在足球练习中提高灵敏性、速度、力量等各项身体素质;
通过足球技能的学习培养学生坚决果断的决策能力,
形成良好的体育道德。
)
(
1
)
(二)教材分析
足球教材内容价值
足球运动作为一个竞技运动项目,是以射门进球为得分手段,以进球数多少决定胜负的集体对抗的球类项目。经常参加足球活动,可以使身体得到全面锻炼。足球活动形式灵活,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和竞技性,普及性高,深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它对于增强学生体质、促进身心健康、提高学生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 培养与人合作的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足球教材的设计思路
在小学基础上,本年级选编了基础技术、足球比赛作为主要教学内容。所选内容深受学生喜爱,在实际教学中本单元主要依据《课程标准》中关于水平四足球教学的相关内容,遵循水平四学生的认知规律以及身心发展的规律,以学生为主体,让教师成为学生的学伴和指导者。通过足球内容的学习,努力激发学生的练习兴趣,熟练掌握和运用各项技术。同时,通过将技术与战术相结合,启发学生对于技术运用策略的思考,帮助学生体会足球运动是一项集体性对抗运动,既要依靠娴熟的个人技术,又需要集体的相互配合和协同作战才能取胜,进而培养学生团队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
足球教材搭配建议
学生在掌握基础技术和基本理论知识之后,可根据本单元所学的传球、运球等技术动作内容,进行组合衔接及创编,作为单元比赛或考核的内容,也可针对足球比赛的规则、场地、器材等要素进行简化,创设适合本学段能力水平的简化版足球比赛。
(三)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具有活泼好动和想象力丰富、朝气蓬勃的身心特点,有很强的求知欲和表现欲。足球是中学生喜爱,并开展较为普遍的一项球类运动。此阶段学生主要以进一步发展球性和基本传球、运球技能练习为主。本单元通过多样的活动器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不同方式的传球、运球、教师示范与学生展示,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提高参与的积极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多种学习方式,通过个人练习、合作练习、游戏比赛等组织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实现本单元的学习目标。
三、单元学习与作业目标
(一)单元学习目标
通过传球、运球、“二过一”技术的学习,能在游戏和比赛中运用所学的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了解足球运动的锻炼价值,形成对参加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通过足球活动,发展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休素质,促进身体的全 面发展;
在足球游戏和比赛中,形成自尊、自信,与同伴合作及友好相处的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二)课时学习目标
课时 课时目标
第 1 课时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简单、基础的足球理论知识 对足球场地、比赛规则等基本要素的熟记能力 积极参与学习,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第 2 课时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脚背正面运球的技术动作及在足球比赛中的作用 提高运用脚背正面运球技术的能力 通过游戏和比赛,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第 3 课时 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脚内侧传球技术动作 提高准确运用脚内侧传球技术的能力 通过技术学练,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体育道德
第 4 课时 系统的了解和掌握行进间传接球技术动作 提高准确运用行进间行进间传接球技术的能力 通过技术学练,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体育道德
第 5 课时 系统地了解和掌握变向运球技术动作 提高运用变向运球的能力 提高参加足球运动的兴趣,具有良好的合作意识,培养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 品质,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第 6 课时 掌握曲线运球技术动作 提高运用曲线运球的能力 培养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竞争意识
第 7 课时 通过游戏和比赛,进一步掌握所学技、战术的运用方法与时机 提升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竞争意识 增强在足球比赛中的应变能力和判断能力
第 8 课时 通过参与专项比赛,能够运用传球、运球、“二过一”等基本技术 发展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休素质,促进身体全面发展 在比赛中,自尊自信,与同伴合作、友好相处,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三)单元作业目标
通过传球、运球、“二过一”技术的作业练习,增强对足球运动的兴趣
和爱好,能在游戏和比赛中运用所学的基本技术和简单战术,促进参与足球运动 锻炼的行为;
通过作业练习,发展灵敏、速度、力量、耐力等身休素质,促进身体的全面发展;
在练习中,形成自尊、自信,与同伴合作及友好相处的精神,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四)课时作业目标
课时 作业目标 作 业 类型 作 业 功能
第 1 课时 熟记足球发展史、场地、比赛规则等理论知识 巩固课上理论知识的学习情况 培养学生运用和掌握足球理论知识的意识和能 力 理论类记忆类 课后复习
第 2 课时 熟练掌握脚背正面运球的能力,提升学生技术动作的流畅性 提高在比赛和游戏中运用脚背正面运球技术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判断能力 技能类 课后复习
第 3 课时 掌握脚内侧传球的技术动作,提升动作熟练度 提高脚内侧传球的准确性 磨练心理素质,提高学生踢球时的专注力 技能类 课后复习
第 4 课时 提升足球行进间传接球的熟练程度,掌握行进间传接球的技术动作 提高学生在移动状态下人球结合的能力 发展学生协调性和跑跳能力 技能类体能类 课后复习
第 5 课时 通过自主学练,初步掌握变向运球的技术动作 提高变向运球的能力,发展力量、协调、灵敏等身体素质 提高学生篮球运动兴趣,培养自主学习、探究能力 技能类体能类 课后复习
第 6 课时 掌握曲线运球的动作要领 通过学练,发展力量、协调、灵敏等身体 素质 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正确运用技术动作的能力 技能类体能类 课后复习
第 7 课时 学习掌握足球“二过一”技术动作 发展学生对足球的运用能力与创造能力 通过体育游戏练习,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技能类体能类 课后复习
第 8 课时 通过足球比赛,熟悉比赛规则,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 通过足球比赛,提升学生的规则意识 培养学生对足球知识的运用与创造能力 知识类体能类技能类 课后复习
四、单元作业设计思路
分析课标要求、教学内容和学情;
制订单元学习和作业目标;
作业设计基本流程:明确作业目标、设定问题任务、评价标准和方式设计。
五、课时作业
第1课时
作业内容 理论试卷一份
一、选择题(10 分)
1 古代足球游戏起源于( )。
A、英国 B、日本 C 、巴西 D、中国 2、 现代足球运动起源于( )。
A、中国 B、印度 C 、英国 D、巴西 3、目前国际性足球组织是( )。
A、国际足球理事会 B 国际足球联合会 C、国际足球常委会 D 国际足球协会 4、国际足球联合会是( )的单项体育组织。
A、奥林匹克委员会 B 世界体育总会 C 国际体育协会 D 世界 体育研究会 5、我国古代足球游戏的名称为( )。
A、蹴鞠 B 、踢球 C 、足球 D 、打球二、填空题(20 分)
1、足球运动是以 支配球为主,两个队进行 的一项体育运动。
2、 现代足球运动于 年 月 日在 诞生。
3、第一届世界女子足球锦标赛于 年在 举行。
4、在 届奥运会,将女子足球比赛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5、足球比赛是以 决定比赛胜负。三、判断题(20 分)
1、 目前足球国际性组织是国际足球理事会。( )
2、1863 年 10 月 26 日,英格兰足球协会成立,这是现代足球运动的诞生日。
( )
3、1904 年 5 月 21 日在巴黎成立的国际足球联合会是国际性组织,它是奥林匹克委员会的一个单项体育组织。( )
4、蹴鞠就是踢球的意思。( )
5、灌气的球我国公元 7 世纪的唐代就有了,而英国 11 世纪才有。( )
6、从第 10 届奥运会起足球才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 )
7、世界上第一部足球规则共有 24 条。( )
8、我国的足球运动 1957 年至 1978 年一直被排斥在国际足球的大门外,直到 1979 年才恢复我国在国际足联的合法地位。( )
9、 欧洲力量派、拉丁技术派都属于能攻善守的踢法。( )
10、 每届奥运会都举行了足球比赛。( )四、问答题(50 分)
1、试述足球运动的定义。
2、简述足球运动的特点。
3、简述足球运动的作用。
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B 4、A 5、A二、填空题
1、脚,攻守对抗
2、1863,10,26,英国
3、1991,中国广东
4、26
5、射门进球多少
三判断题
1、F 2、T 3、T 4、T 5、T6、F 7、F 8、T 9、F 10、F四、问答题
1、答:足球运动是以脚支配球为主,两个队进行攻守对 抗的一项体育运动。
2、答:①比赛场地大,人数多,时间长,运动量大;② 技术动作多,战术复杂,难度大;③对抗激烈,拚抢凶猛。
3、答:①增进健康和发展身体素质;②振奋精神,鼓舞斗志;③是国家间交流的工具。
注意事项:巩固课上所学知识,再独立做题,题目做完及时检查并核对答案 2.时间要求
30 分钟
评价设计
评价方法:理论考试题十题评价标准:
等 级 优秀A 良好B 及格C 待进步D
达 标 100--90 分 89--79 分 79--60 分 60 分以下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作业围绕本节课的作业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进行设计,学生通过自主测验巩固足球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对足球理论知识的了解促进学生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巩固课上所学内容,塑造终身体育意识。
第2课时
作业内容
练习 1: 脚背正面运球辅助练习
动作方法:学生将球置于脚前,原地自然站立,上体稍前倾,两臂屈肘自然摆动,在触球时膝关节微屈,脚跟提起,脚背绷紧,脚尖向下,用脚背正面推拨球,再将球拉回踩在脚下,反复练习并体会。
练习建议:次数和强度要因人而异,左右脚各 10 个/组,交替练习,共 5 组。注意事项:注意身体姿态,保持触球脚的稳定性。
练习 2: 5 米距离脚背运球练习
动作方法:运球向前跑动时,身体自然放松,上体稍前倾,步幅稍小,两臂屈肘自然摆动,在运球脚提起时,膝关节微屈,脚跟提起,脚背绷紧,脚尖向下,在迈步前伸着地前,用脚背正面推拨球前进,去用右脚,回来用左脚。
练习建议: 注意场地空间及安全,次数和强度因人而异,可以摆放间距 5米的标志盘,20 次/组,共 4 组。
注意事项: 注意身体姿态,保持触球脚的稳定性。
练习 3:亲子游戏“123,木头人”
动作方法: 家长面向墙壁站立,学生在家长身后有一定距离,游戏时家长喊口令“123,木头人”。喊“123”时,学生用脚背正面运球,当喊到“木头人”
时,学生迅速将球踩在脚下,如果学生还在动就失败。
练习建议: 次数和强度要因人而异,左右脚交替练习,8--12 次。注意事项: 保持触球脚的稳定性,抬头观察。
时间要求
25 分钟
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形式
1. 脚背正面运球技术动 作 的 规 范 性 2.动作技能的协调性 优秀:身体姿态协调,动作熟练,触球部位稳定,动作流畅 良好:动作正确,动作较连贯,较为稳定及格:动作较正确,动作不连贯,运球不太稳定 待进步:动作较正确,动作不连贯,运球不稳定 自评互评 师评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作业围绕本节课的作业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进行设计,学生通过与家长的配合提高脚背正面运球技术动作的能力,了解运球动作在足球运动中的运用价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巩固课上所学内容,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塑造终身体育意识。
第3 课时
作业内容
练习 1:球性练习,脚内侧拨球横拉
动作方法:用脚内侧互相拨球,左右各一次后,顺势用脚底板将球横向拉向另一只脚,再继续拨球一次,以此循环练习。
练习建议:次数和强度因人而异,左右脚各横拉 10 次/组,共 4 组。注意事项:注意身体姿态,保持重心稳定。
练习 2:对墙直线传球
动作方法:在墙最下端画一直径 1 米的圆,学生在圆正前方,相距 4-5
米左右,自行助跑 2-3 步,用脚内侧将球传至圆内,并用脚内侧接反弹球。
练习建议:次数和强度因人而异,左右脚各 10 次/组,共 4 组。注意事项:上步协调,支撑脚稳,传球要准,力度适中。
练习 3:对墙多方向传球
动作方法:在墙最下端画 3 个直径 1 米的圆,相邻两圆圆心距离 3 米,
学生站在中间圆的正前方,相距 4-5 米左右,自行助跑 2-3 步,指定某一圆后用脚内侧传至相应圆内,并及时移动用脚内侧接反弹球。
练习建议:次数和强度因人而异,左右脚各 10 次/组,共 4 组。注意事项:上下肢协调,传球要准,力度适中,接反弹球要稳。练习 4:对墙斜线传球
动作方法:在墙最下端画一直径 1 米的圆,学生在圆右侧 45°角方向距离 4-5 米左右,自行助跑 2-3 步,用右脚脚内侧将球传至圆内,并跑向左侧用左脚脚内侧接反弹球,同时用左脚脚内侧进行传球并以此进行练习。
练习建议:次数和强度因人而异,左右脚各 10 次/组,共 4 组。注意事项:传球要准,力度适中。
时间要求
23 分钟
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形式
脚内侧传球的准确性 动作技能的协调性 优秀: 身体姿态协调, 动作熟练, 准确性高 良好:动作正确,动作较连贯,准确性较高 及格: 动作较正确, 动作不连贯, 准确性一般 待进步:动作较正确,动作不连贯,准确性不高 自评互评师评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作业围绕本节课的作业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进行设计,学生通过对墙练习脚内侧传球技术,了解脚内侧传球动作在足球运动中的运用价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巩固课上所学内容, 塑造终身体育意识。
第4 课时
作业内容
练习 1:对墙斜线传球
动作方法:在墙最下端画一直径 1 米的圆,学生在圆右侧 45°角方向距离 4-5 米左右,自行助跑 2-3 步,用右脚脚内侧将球传至圆内,并跑向左侧用左脚脚内侧接反弹球,同时用左脚脚内侧进行传球并以此进行练习。
练习建议:次数和强度因人而异,左右脚各 10 次/组,共 4 组。注意事项:上下肢协调,传球要准,接球要稳,跑动积极。
练习 2:亲子对传
动作方法:两人一球,相距 4-5 米左右,同时向前慢跑并互相用外侧脚横向传接球,传球一定次数之后,转身反向慢跑同样用外侧脚传接球,兼顾左右脚。
练习建议:次数和强度因人而异,往返左右脚各 10 次/组,共 4 组。注意事项:注意上下肢协调,传球要有提前量。
练习 3:亲子对传
动作方法:两人一球,相距 4-5 米左右,学生将球传给另一人后,立刻跑至其正前方并接来球,并根据另一人跑动方向将球传至侧方引领其跑动,以此进行练习。
练习建议:次数和强度因人而异,往返左右脚脚传球各 10 次/组,共 4 组。注意事项:上下肢协调,传球要有提前量,准确判断队友跑动方向。
时间要求
20 分钟
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形式
1.行进间传接球技术 动 作 的 准 确 性 2.动作技能的协调性 优秀: 身体姿态协调, 动作熟练, 准确性高 良好: 动作正确, 动作较连贯, 准确性较高 及格: 动作较正确, 动作不连贯, 准确性一般 待进步: 动作较正确, 动作不连贯, 准确性不高 自评互评师评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作业围绕本节课的作业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进行设计,学生通过自主学练 提高行进间传接球的技术动作,了解行进间传接球动作在足球运动中的运用价值,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巩固课上所学内容, 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塑造终身体育意识。
第5 课时
1.作业内容练习 1
动作方法:在走廊或者过道中摆放相隔 1.5 米的两个标志物,用左右脚脚内侧运球做“8”绕行标志物。
练习建议:4 组,每组 10 次
注意事项:左右脚运球均衡。能顺利完成一组 10 次的绕行。
练习 2
动作方法:在走廊或者过道中摆放相隔 1.5 米的两个标志物,用左右脚脚外侧运球做“8”绕行标志物。
练习建议:4 组,每组 10 次
注意事项:左右脚运球均衡。能顺利完成一组 10 次的绕行。
练习 3
动作方法:在走廊或者过道中摆放相隔 1.5 米的两个标志物,用左右脚脚内、外侧交替运球做“8”绕行标志物。
练习建议:4 组,每组 10 次
注意事项:左右脚运球均衡。能顺利完成一组 10 次的绕行。 2.时间要求
20 分钟
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形式
简述变向运球技术在足球运动中的价值 变向运球动 作 的规范性 变向运球的稳 定性 优秀:身体姿态协调,运球熟练,动作正确连贯 良好:运球基本熟练,动作正确连贯,失误次数较少 及格:运球初步掌握,动作不连贯,运球速度慢 待进步:动作不连贯,失误次数多 自评互评师评
4. 动作技能的协 调性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作业围绕本节课的作业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进行设计,学生通过自主学练 了解变向运球技术在足球运动中的运用价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练习熟悉球性,提高变向运球的稳定性;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进而巩固课上所学内容,提高身体协调性、灵敏性、力量等身体素质,塑造终身体育意识。
第 6 课时
1.作业内容练习 1
动作方法:在空旷地,摆放 4 个间隔两米的标志物,用左右脚脚内侧运球做“s”型绕标志物练习。
练习建议:4 组,每组 8 次。
注意事项:左右运球均衡,运球时降低重心,能顺利完成一组 8 次曲线运
球。
练习 2
动作方法:在空旷地,摆放 8 个间隔两米的标志物,用左右脚脚内侧运球做“s”型绕标志物练习。
练习建议:4 组,每组 8 次。
注意事项:左右运球均衡,运球时降低重心,能顺利完成一组 8 次曲线运
球。
练习 3
亲子接力挑战
动作方法:在空旷地,摆放 8 个间隔两米的标志物,用左右脚脚内侧运球做“s”型绕标志物练习。学生将球运至标志尽头,家长接力将球运回。看哪一组运球接力用时最短。
练习建议:4 组,每组 8 次。
注意事项:左右运球均衡,运球时降低重心,看哪一组接力用时最短。 2.时间要求
25 分钟
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形式
曲 线 运 球 的 动 作稳定性 动作技能的协调性 优秀: 身体姿态协调, 动作熟练, 稳定性高 良好:动作正确,动作较连贯,稳定性较高 及格: 动作较正确, 动作不连贯, 稳定性一般 自评互评师评
待进步: 动作较正确, 动作不连贯, 稳定性不高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作业围绕本节课的作业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进行设计,学生通过自主学练 了解曲线运球等基本动作在足球运动中的运用价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巩固课上所学内容,塑造终身体育意识。
第 7 课时 1.作业内容
练习 1:传接球练习
练习方法:对墙 4 至 6 米进行传接球练习。巩固传接球的技术能力
练习建议:次数和强度因人而异,左右脚各 10 次/组,共 4 组。注意事项:上下肢协调,传球要准,接球要稳。
练习 2:复述直传斜插和斜传直插的要领,并按要求进行书面书写(附战术
图)
(直传斜插) (斜传直插)练习 3:亲子对传
动作方法:两人一球,相距 4-5 米左右,学生将球传给另一人后,并跑动至接球位置,两人完成二过一的练习。
练习建议:中间放置标志物代替防守人。变化:中间加入防守人(消极防守逐渐增加难度)
注意事项:上下肢协调,传球要有提前量,注意接球队员的身体面向。
时间要求
20 分钟
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形式
1.行进间传接球技术动作的准确性 2.动作技能的协调性 优秀: 身体姿态协调, 动作熟练, 准确性高 良好: 动作正确, 动作较连贯, 准确性较高 及格: 动作较正确, 动作不连贯, 准确性一般 待进步: 动作较正确, 动作不连贯, 准确性不高 自评互评师评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作业围绕本节课的作业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进行设计,学生通过自主学练提高行进间直传斜插与斜传直插的技战术练习。通过练习提高学生的力量、速度、灵敏等身体素质;巩固课上所学内容,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塑造终身体育意识。
第 8 课时 1.作业内容
练习 1:观看足球比赛技术视频,简述在比赛中运动员需要 运用哪些足球基本技术,你印象最深刻的技术是什么 以及运用价值。
练习 2:局域对抗练习
练习方法:局域范围内的 2v2 练习。单位时间内的攻防练习。要求不间断增加攻防次数和练习强度。
进阶:从 2v2 变化为 3v3 的攻防练习。要求传跑多,寻找空档,把握好传接时机
练习建议:控制练习时间,减少比赛中断,增加练习密度
注意事项:跑空档,把握传接时机,加强沟通与交流,形成默契的配合。 2.时间要求
15 分钟
评价设计
评价内容 评价标准 评价形式
简述足球传接技术运动运用价值 专项练习动作规范 运球稳定性 运球过人的合理性 动作技能的协调性 优秀:身体姿态协调,传接精准,过人时机准确,运球速度快 良好:动作较连贯,过人时机合理,运球速度较快,能够在无对抗下进行传接球 自评互评师评
及格:技术较正确,动作不连贯,时机较合理
待进步:技术较正确,动作不连贯,过人时机不合理
作业分析与设计意图
本课作业围绕本节课的作业目标和学习重难点进行设计,学生通过自主学练 了解足球技术的运用价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通过练习熟悉球性,提高借掩护的突破能力,解放运球时的视野;营造良好的亲子关系,进而巩固课上所学内容,提高身体协调性、灵敏性、速度等身体素质,塑造终身体育意识。
六、单元质量检测作业
(一)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内容
原地射小球门
评价方法: 罚球线后每人射门 10 次, 计命中率。
等 优秀 良好 及格 待进步
达 标 射中 5 个球以上 射中 4-5 个球 射中 2-3 个球 射中 0- 1 个球
技 评 整个动作完成好,全身用力协调,传球技术正确,球的线路准 确 整个动作完成较好, 全身用力比较协调,传球技术比较正确,球的线路比较 准确 整个动作基本能 完成,全身用力基本正确,传球技术基本正确,球的线路不明确 整 个 动 作 基本 完成,全身用力传球技术有问题,球的线路不明确
运球射门
评价方法: 从足球中线边角开始,快速运球至射门点射门(如射门不中总体完成时间加 4 秒), 然后运球回到足球场中圈, 以所需时间确定成绩。
组织图示:
评价标准:
等级 优秀 良好 及格 待进步
达 男生 18″及以下 19″- 20 ″ 2 1 ″ - 22 ″ 22 ″ 以 上
女生 20″及以下 2 1 ″ - 22 ″ 2 3 ″ - 24 ″ 24 ″ 以 上
技评 运球协调、流畅,射门动作舒展, 精准度高 运球基本熟练、协调, 射门基本能进球 能够 完成 运球及射门动作, 进球率低于 50% 完 成 动 作 时 失误 较 多 , 很 难连贯完成动作
足球运球绕杆
评价方法:受试者在七点后拿球等待,听到出发口令后,从起始线开始运球,依次绕过间隔 2 米的 8 个标志杆,运球过终点线结束考试。每名受试者测两次, 记录其中成绩最好一次。
评价标准:
等级 优秀 良好 及格 待进步
技评 运球脚法正确,熟悉 球 性 能 控 制 好球; 运 球速度快 , 动 作 连 贯,无违例现象 运球脚法较正确,能控制好球; 运球速度较快,动作较连贯;基本无违例现象 运球脚法较正确,不能控制好球;运球速 度较慢;有时有违例现象 运球脚法较正确, 不能控制好球; 运 球速度慢, 并出 现失误,常违例
得分 100 98 96 94 92 90 87
男 11″3 11″6 12″0 12″1 12″2 12 13″6
女 13″3 13″6 14″0 14″1 14″2 14″9 15″6
得分 84 81 78 75 72 69 66
男 14″2 14″8 15″3 15″9 16″3 16″7 17″2
女 16″2 16″8 17″3 17″9 18″3 18″7 19″2
得分 63 60 50 40 30 20 10
男 17″8 18″3 18″9 19″4 20″0 20″5 22″8
女 19″8 20″3 20″9 21″4 22″0 22″2 24″2
(二)单元质量检测作业属性表
序号 类型 对 应 单元 作业目标 对应学 难度 来源 完成时间
了解 理解 应用
1 实践 1 √ 易 选编 30 分钟
2 实践 1、2 √ 中等 选编
3 实践 1、2 √ 中等 选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