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第五课 做守法的公民5—1 法不可违 学案课标要求:增强法律意识,依法规范自身行为。知道法律的作用,违法行为的含义及其类别、犯罪的含义;了解行政违法行为和民事违法行为。提高辨别能力,警惕违法和犯罪。重点: 法律的作用,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难点:从事民事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自主学习(根据预习提纲,在书中标注相关问题及层次,完成填空)(一)违法无小事1、什么是违法行为?违法行为是指出于 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 社会的行为。2、违法行为的种类有哪些?根据违反法律的类别,违法行为分为 、 和刑事违法行为。①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民事法律规范,应当承担 的行为,如欠债不还的行为。②行政违法行为:指违反行政法律规范,应当受到 处分或 处罚的行为,如 的行为。③刑事违法行为:指违反刑事法律规范,应当受到 的行为,如故意杀人的行为。民事违法行为和行政违法行为对社会的危害 ,称为一般违法行为。(二)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3、身边违法行为的主要表现?①谎报险情,破坏铁路封闭线、 等行为都是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 违法行为。②民法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来规范 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侵犯他人 或者没有 ,都是较为典型的民事违法行为。4、怎样自觉遵守法律?①我们要 一般违法行为的危害,自觉 自己的行为。②在社会生活中,要 , ,严格遵守治安管理的法律规定。③在社会交往中,要依法从事 ,积极防范民生侵权行为和合同违法行为,既要 ,又要 ,促进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自我检测1. 小明的爸爸开车去银行办理业务,没有注意到“禁止停车”的标志,将车停在路边,被交警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处以200元的罚款。小明爸爸的行为 ( )A. 属于民事违法,应承担民事责任 B. 属于行政违法,应受到行政处罚C. 属于刑事违法,应受到刑罚处罚 D. 属于犯罪行为,应受到行政处罚2. 请你根据以下图示,判断李军的行为是 ( )A. 无故旷课,网吧上网 B. 无证驾驶,路上飙车C. 拾到手机,拒绝归还 D. 敲诈勒索,数额巨大3. 晓明的妈妈参加某公司网上促销会活动,购买了一套座椅按摩垫, 却一直没收到货。晓明建议妈妈 ( )①向消费者协会投诉 ②与公司协商并要求赔偿③向人民检察院申请仲裁 ④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4. 以下图示是几个同学对违法与犯罪的关系的理解,正确的是( )A. B. C. D.5. 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对应正确的是 ( )案例 违法行为①小张骑摩托车不带头盔被交警罚款 民事违法行为②某工厂偷排工业废水被环保部门处罚 刑事违法行为③李某因抢劫他人财物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刑事违法行为④王某损害他人名誉被要求赔礼道歉 行政违法行为A. ① B. ② C. ③ D. ④6. 我国新修订的国旗法对一些行为做出规定。第十七条 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第十八条 国旗及其图案不得用作商标和广告,不得用于私人丧事活动。第十九条 在公共场合故意以焚烧、毁损、涂划、玷污、践踏等方式侮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情节较轻的,由公安机关处以十五日以下拘留。这些规定体现了 ( )①绝不允许国家的荣誉和利益受到任何损害②加强法治教育是国家生活中的最根本问题③法律是评价人们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④国旗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参考答案:1.B 2.C 3.B 4.B 5.C 6.D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