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社会适应 我的好友“因特” 素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社会适应 我的好友“因特” 素材

资源简介

「小学社会适应」我的好友“因特”
网络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如何引导学生善用网络,学会让网络成为我们的好朋友,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今天我们一起走进小学社会适应课程——《 我的好友“因特” 》,带领孩子们在网络世界与现实世界切换自如~
我的好友“因特”
·01 基本信息·
适用学段:小学三年级
课程课时:一课时(40min)
·02 设计思路·
网络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是我们密不可分的伙伴,可以帮助我们打开世界的窗户,培养创新意识,提高素质。然而,网络信息,有好有坏,儿童面对屏幕的时间已经飙升为平均6小时。小学中年级学生,虽然有一定的认知水平和思维品质,但自制力还不够,对网络利弊也无法辨认清楚,稍不注意,则容易沉迷于网络,在网络中受伤。因此,加强引导小学中年级学生健康上网,具备对网络利弊的辨认、平衡现实生活和网络之间关系的能力非常重要。
《纲要》指出帮助学生合理利用网络、遵守网络道德、避免沉迷网络、树立网络安全意识,是生活辅导的重要内容。本节课授课对象为小学三、四年级,通过将“网络”拟人化为我们的好朋友的情境故事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识别网络的利弊,健康上网、善用网络,逐步认识自身的现实生活与网络之间的关系。将客观事物拟人化,属于认知心理中的一种加工方式,把具有人类的形象和特征加在外界客观对象之上,服于人的特点,更能够让小学学段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直观了解到课程的内容及实现教育的作用。
“因特”是我们密不可分的朋友,好朋友还是坏朋友只在我们的一念之间。善用网络,ta便是我们的好朋友。
·0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好友“因特”的情境故事和体验性活动,了解并逐步辨认网络的利弊,认识到不合理使用网络的危害;
情感目标:感受好友“因特”的超能力带给我们的便利,增加与“因特”成为好友的期待感和信心,意识到合理使用网络的重要性;
行为目标:学会合理使用网络,并启发自身平衡现实生活和网络之间关系的能力,做出“健康上网”的承诺。
·04 教学重难点·
重点:启发自身平衡现实生活和网络之间关系的能力。
难点:增加与“因特”成为好友的期待感和信心,意识到合理使用网络的重要性。
·05 课前准备·
PPT、学案纸。
教学设计
我的好友“因特”
Part1. 导入阶段
七嘴八舌说“因特”(5分钟)
活跃课堂氛围,从不同学生关于生活中使用网络的音频内容,引入网络的主题,引出我们的好友“因特”,感受到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是我们密不可分的伙伴,进而引入我们对网络利弊的认识。
Part2. 转化阶段
“因特”的超能力(8分钟)
观看视频《你好,AI》,了解“因特”的“超能力”,感受到“因特”的无限魅力,“因特”已经不断深入我们,与我们是密不可分的好朋友,“因特”可以在不同领域帮助我们做很多事情。打开学生们的视野,展示好朋友“因特”在不同领域的超能力。
Part3. 工作阶段(一)
“因特”的难题(10分钟)
通过帮助好友“因特”解决3个难题,再次全面认识网络的利弊,激发学生对于与“因特”成为好朋友的动力。
Part4. 工作阶段(二)
制定与“因特”的交友法则(15分钟)
学生观看视频《善用网络,因特就是我们的好朋友》。教师引导学生与好友“因特”进行约法三章,制作《交友法则》,在学案纸中写下并承诺自己上网行为的规定,随后进行分享与总结。
Part5. 结束阶段
未来我们和谐共处(2分钟)
引导同学们在学案纸的最后写下对好朋友“因特”的留言,升华主题,引导同学们善用网络,规范自我的上网行为,在未来的生活中过得更加充实和快乐。
我的好友“因特”
现在的小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与网络密不可分。网络是他们很早相遇且会相伴一生的朋友。但很多课程将网络当成对手和阻碍,其实不利于当下“网络原住民”的成长。本课将“网络”拟人化,不但让“因特”站在孩子这边,成为孩子的朋友,还创新地强调,学生要如何“爱护”网络,守护“因特”的名声和“因特”的健康,制定与“因特”交往的良好法则,增加学生与“因特”成为好友的期待感和信心。
网络已经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在自控力还不完善的小学阶段,容易被它“控制”,影响我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节课还从网络的角度,将网络拟人化,与学生建立友好关系的同辈角度上引导学生健康上网,提高辨别能力和控制能力。备课的时候充满趣味性,希望这节课能够真的给孩子们带来一节多角度认识“因特”,建立友好关系的课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