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球和地图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认识纬线的特点和纬度,南北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掌握经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并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并明确东西半球的划分。过程与方法通过列表、绘图认识纬线的特点和纬度的划分,培养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及其特点的分析讨论,初步学会运用分析、对比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经线特点、经度划分的分析讨论,培养观察能努力及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对经纬线特点、经纬度划分的分析讨论,培养观察能力及善于思考,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难点】经纬线的含义及经纬度的划分。【教学方法】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地球仪【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回忆上堂课内容:认识地球的过程,地球的大小,地球仪上的点和线)二、讲授新课1、纬线和纬度(出示地球仪)找出纬线,并观察其有什么特点,根据观察将结论填写表格内容:纬线定义 形状 长度 数量 各纬线的关系 指示方向[提问] 地球表面能够画出无数条纬线,那如何区分地球仪上的纬线呢?地球表面可画出无数条纬线,所以为了区别不同的纬线我们需要给每一条纬线命名,于是人们给它们定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纬度。活动1:自学、讨论纬度划分的原则是什么?南北极的度数是多少?高中低纬度怎么划分?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是什么?为什么说赤道是一条特殊的纬线?[总结] 纬度以赤道为界,向南、北各分为90°,以南叫南纬(代号为S),以北为北纬(代号N)。北极和南极分别为90°N和90°S。纬度以赤道为界,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全球0°至30°为低纬度地区,30°至60°为中纬度地区,60°至90°为高纬度地区。2、经线和经度[承转] 前面我们学习了纬线的特点,(展示地球仪)大家观察地球仪上的经线,比较一下经线和纬线的不同。(学生自习填写表格)纬线(圈) 经线(圈)形状特征指示的方向长度的分布度数的范围度数的变化规律经纬度的表示方法划分地球半球的界线数量特征(度数变化规律图示)[承转] 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每一条纬线标注了不同的度数。下面我们来看经度是怎样规定的。由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称为东经和西经,分别用E和W表示。注意:从0°经线向东向西,度数相同的经线各有两条,只有180°E和180°W重合为一条经线,即180°经线。活动2:仔细观察书本插图,总结组成经线圈的经线之间有什么关系?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易错点:东西半球按照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划分。三、课堂小结学生通过图表总结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差异。【板书设计】纬线和纬度 经线与经度定义形状长度指示方向纬度的划分规律 (起始点、变化规律、代表符号)半球划分【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