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垃圾分类 环保我心》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设计一、课题由来某某小学由于环境优美素来被称为“花园式小学”,但是在新学期开始,学生的零花钱较多,购买了许多零食并且将各种垃圾随地乱扔,污染了学校和班级环境,也给学生学习带来了阻碍,在日常生活中,垃圾分类处理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垃圾无小事”四年级学生已经拥有了基本的动手操作能力,拥有了一定会的垃圾分类意识,但尚未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学生应养成垃圾分类的小习惯保护好我们身边的环境,为大家都能拥有一个清洁、美好的环境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此,我们确定了以“垃圾分类,环保我心”为主题开展一次综合实践活动,课题是《垃圾分类 环保我心》。此次活动,学会表现出空前的热情,他们不但积极参与活动的全过程,而且提出了许多促使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好建议。二、活动目标1.学生通过本活动,了解学校垃圾分类及其处理的现状,对环境造成的危害等,知道垃圾分类的标准以及减少生活垃圾的一些常用的方法等。2.学生通过对身边垃圾处理现象的观察,发现与提出与垃圾处理有关的问题,形成相关的活动主题,掌握文献法、观察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等研究方法的一般程序和步骤,初步学会运用这些方法收集分析资料、解决问题,形成小论文、观察报告、调查报告、设计与制作的作品等活动成果,发展探究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3.学生通过该活动认识到垃圾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形成健康的生活习惯,提高环境保护意识。三、活动准备(1)布置学生收集与垃圾分类有关的实物、图片、音像资源,指导学生了解收集资料的方法和途径,如走访调查、翻阅图书、网上资源、参观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工厂。(2)教师指导学生将收集的资料进行分类、整合,确定活动主题,制定活动计划。(3)学生准备材料,分组活动,形成成果并展示。(4)学习设计成果展示的评比标准,由各组推选出一名同学和教师共同组成评委团,评选出本次活动的优秀作品。四、活动基本设想与计划第一阶段:主题确立阶段(40分钟)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两周)第三阶段:活动成果展示(40分钟)五、活动形式(1)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2)汇报展示活动六、活动过程第一阶段:主题确立阶段(40分钟)1.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搜集有关垃圾分类的文字和视频资料进行展示。(2)学生准备:搜集各种各样的有关垃圾分类的资料。2.引入课题(1)学生提出开学后校园环境的变化,提出垃圾脏乱,乱扔的现象。(2)教师播放录制的学校内随地都是垃圾的视频资料。3.学生讨论 提出子课题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样才能让学校的环境重新变得优美起来吗,你们知道学校每天产生的垃圾又是怎样处理的吗。(学生小组讨论,提出问题)经过近20分钟的讨论,学生们想到了许多问题:(1)学校垃圾的主要来源(2)学校的垃圾怎么处理(3)垃圾分类的标准(4)在校园里捡垃圾,并对垃圾进行分类(5)垃圾对学校环境的危害(6)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和手抄报·····面对一个个问题,我和学生们试着将问题进行合并、分类,并想想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经过整理,最后我们确立了以下五个方面的研究内容,并大致确定了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1)校园垃圾主要来源于哪里(2)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标准是什么(3)学生开展捡垃圾活动并对所捡垃圾进行分类(4)垃圾对学校环境的危害(5)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和手抄报4.选择课题我发动全班同学根据各自的爱好及特长,教师给予适当协调与组织,从5个课题中确定一个自己喜欢的课题,凡是选择同一个课题的同学组成一个合作小组,并推选出一位组长,在组长的召集下,小组讨论,制订研究计划。5.教师小结这节课上,我们一起确定了自己的研究课题,在以后的两周里,大家要积极采用各种方式,研究你们的课题,相信每一位同学都会有不同的收获。第二阶段:活动实施阶段(两周)。本次实践活动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确定活动的内容,由大家一起讨论提出研究的课题,从中确定自己小组的子课题,各自相对独立的开展研究活动,用两周的时间完成探究性作业,小组成员需要围绕同一个研究子课题,各自搜集资料开展探究活动,取得结论或形成观点,把一个班的同学随机分成5个小组,每组6~7人并推选出组长,在探究过程中,课题组成员各有独立的任务,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展所长,协作互补。教师对学生进行方法和途径的指导,并且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第一小组(7人)探究性学习内容:校园垃圾主要来源于哪里。实施途径及方法:学生观察学校垃圾主要在什么地方,是学生学习所产生的垃圾还是学生所购买的零食所产生的垃圾,并且对值日生进行采访询问学校的垃圾大部分都是什么垃圾,最后对采访结果进行统计记录。第二小组(7人)探究性学习内容: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的标准是什么实施途径与方法:学生通过查阅图书馆书籍和上网搜集资料找出垃圾可以分为几类,对垃圾进行分类的标准是什么,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小组(6人):探究性学习内容:学生开展捡垃圾活动并对所捡垃圾进行分类实施途径与方法:学生通过参观学校环境,观察什么地方垃圾最多,学生对垃圾捡一捡、分一分,感受到值日生的辛苦与不易,提高环境保护意识,增强责任感。第四小组(6人):探究性学习内容:垃圾对学校环境的危害实施途径与方法:学生查阅图书馆书籍、上网搜集信息、观察学校内环境调查出垃圾对学校环境有哪些危害。第五小组(7人)探究性学习内容:制作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和手抄报实施途径与方法:学生通过上网搜集资料将手抄报创意物化,搜集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各小组按照活动计划,在组长的组织下开展探究活动。第三阶段:活动成果展示(40分钟)各小组通过开展探究活动完成,完成探究成果,利用综合实践活动课堂组织学生进行成果展示交流。展示内容:第1小组:学生展示校园垃圾来源调查的结果,包括哪里的垃圾最多,班级内的垃圾主要是什么。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第2小组:学生可通过角色扮演不同种类的垃圾进行“帮助垃圾回家”的情景剧来展示垃圾分类的标准,怎么按照标准进行垃圾分类,主要分为哪几类垃圾,区分不同种类垃圾的标准是什么。教师给予评价和反馈。第3小组:学生分享展示捡垃圾和对垃圾进行分类的图片或视频,对同学们解说成为环保工人这一职业的辛苦,感受到环卫工人的伟大,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社会责任感。教师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第4小组:学生分享垃圾对学校环境的危害,包括垃圾是不卫生的行为,会影响人们的健康,促使产生疾病,污染空气和土壤,使学生不能在良好的环境中学习,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教师给予明确的指导和反馈。第5小组:学生展示垃圾分类的宣传标语和手抄报,解说设计制作的手抄报内容,并号召大家一起读垃圾分类宣传标语,将垃圾分类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成果交流以后,班级内各小组学生进行互评活动,之后大家一起对提出的建议进行了汇总整理,并提出了促进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三项建议:(1)将垃圾分类的手抄报贴在黑板报上面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2)建议告别乱扔垃圾的不文明行为,建设环保型校园。(3)成立督导小组对学校内乱扔垃圾的现象进行调查。七、活动总结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们通过走访调查参观,翻阅图书,查找网上资源等多种方法,学到了许多有关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体现了考察探究、设计制作、社会服务和职业体验等活动方式,在保持学校的环境,让学校重新变为花园式小学之外,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的动手创造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增强了他们的社会责任感,树立了保护环境的意识,在以后的生活中会将垃圾分类,保护环境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八、反馈评价在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如活动展开的范围较小,仅限于学校之内,讨论之后确定的子课题难度较大,每一课题小组内存在分工不明确,可能会有个别学生参与感不足等现象,在下次总是每个实践活动开展时应设置难度适当的子课题,明确各小组内人员的分工。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