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资源简介

地球和地图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地球自转的概念及特点
2、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教师利用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多媒体演示法、启发式等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理解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从地心说到日心说的发展中,领悟到科学家们追求真理的精神,梳理科学的宇宙观和世界观。
2、初步形成对地球运动的好奇心和探索心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定义、方向、周期及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1、认识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
2、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地球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寒来暑往的四季变化,是我们非常熟悉的自然现象。那么大家知道这些现象的形成原因吗?学习本节内容后,同学们就能找到答案了。
二、讲授新知
1、日心说的提出
[引导] 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总是在不断发展的,就像对于地球形状的探讨一样,人们对于地球运动的研究也经历了不短的时间。下面请同学们自行阅读书本12页“是天转还是地转”来了解一下吧。
提问:(1)这段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2)哥白尼的“日心说”观点主要内容是什么?
哥白尼认为:太阳是宇宙的中心,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又在不断围绕太阳公转。
2、地球自转
(1)基本概念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导入概念,同时要求学生自行阅读书本完成表格)
地球自转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地理现象
(2)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
A.昼夜更替现象
简单介绍昼半球与夜半球及晨昏线的概念
[活动] 小组讨论,昼夜交替产生的原因。
原因:1、地球是不透明的球体,假设地球静止,太阳光每次只能照到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现象)
2、地球不停的自转(昼夜更替)
(注意强调昼夜现象与昼夜更替的区别)
B.时差
[活动] 教材13页活动题,为什么会有时间的差异(经度差异)
通过画地球自转简图,强调地球自转方向在图上的标注方式。同时通过图上的点,提花地球上越往东的地方越早见到太阳。
(总结)同纬度地区东边的时刻要比西边的时刻早,按地球24小时转动360°来计算,经度每隔15度时间就相差1小时。(自转速度为15°/小时)
3、地球公转的基本概念
学生自学书本,对比地球的自转,完成表格
地球公转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地理现象
三、课堂小结
根据板书让学生自行总结这节课学到了哪些知识点。
【板书设计】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 地球公转
旋转中心
方向
周期
地理现象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