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地球的运动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 地球的运动 第二课时 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人教版

资源简介

地球和地图
地球的运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地球公转引起昼夜长短的变化和四季变化
2、知道五带的界限及其各自的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
1、能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2、初步学会绘制地球公转示意图,培养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地球运动的学习,认识到世界上的物质是运动变化的,探索事物运动变化的规律必须用科学的方法,接受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无神论教育。
【教学重点】
四季的交替、五带的形成
【教学难点】
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
【教学方法】
演示法、讲授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对比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区别。
二、讲授新课、
1、季节变化
[活动] 学生联系实际,讨论以下问题:
一天当中,什么时候气温最高?你认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年当中,最热的是什么季节,最冷呢?哪个季节正午太阳升得高一些,哪个季节低一些?与冷热有什么关系?
一年当中,不同时间白天长短一样吗?什么季节长?什么季节短?
[教师总结] 地球表面的冷热与正午太阳高度高低和白昼时间长短有关。
(课件演示地球公转)观察并填写表格(以北半球为例)
节气 时间 太阳直射点 正午太阳 高度 昼夜状况 北极圈以北状况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思考:南半球和赤道是什么状况?
[承转] 季节和节气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是它们关系密切,下面我们通过表格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
节气 季节 月份 昼夜变化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2、五带划分
[转折] 全球除赤道外,同一纬度地区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随着季节有规律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地球是一个球体,在同一时间,纬度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气温会有差异,人们根据太阳热量在地表的分布状况,吧地球划分为了五带。(学生读图区分五带的特征)
三、课堂小结
本节课主要学习了地球公转产生的四季变化和五带划分情况。由学生总结,分别让不同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教师做一定的补充。
【板书设计】
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地面获得太阳光热 四季交替
一年中白昼时间的长短变化 的多少不同 五带划分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