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海陆的变迁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2 海陆的变迁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用实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的变迁,正确理解“大陆漂移说”和“板块构造说”的基本观点。
2、能对照“六大板块分布示意图”与“世界地形图”等图解释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讨论,培养读图能力,想象能力和推理能力。
2、运用板块运动原理解释地球表面基本面貌的形成及火山、地震的分布。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海陆变迁的实例,树立海陆是不断变化的唯物主义观点,并正确认识人鱼自然地辩证关系。
【教学重点】
世界主要山系及火山、地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教学难点】
海陆变迁的原因及板块相对运动形成的地表形态。
【教学方法】
演示法、分析法、推理法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陆漂移假说被证实之后,自然而然地人们开始进一步探究大陆移动的原因。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板块的运动”。
二、讲授新课
1、[活动] 读图讨论:读图“六大板块分布示意”与“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带及山系的分布图”,讨论:
(1)板块构造学说有哪些基本观点
(2)世界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哪里?为什么?
[小结]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由六大板块组成,各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地壳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2)世界的火山、地震带集中分布在两大地带,即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世界上许多山脉也主要分布在该地区,如太平洋东岸的科迪勒拉山系及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山系。
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美洲板块的交界地带;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处在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的交界处,这些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因而多火山地震。
[练习] 在地图上找到中国的位置,分析为什么中国是一个多火山地震的国家。
2、观察各板块的运动方向,说说板块交界处为什么地壳活跃。
板块与板块交界处,有相对挤压碰撞运动,也有运动相反方向的张裂拉伸运动。张裂拉伸运动会使板块发生断裂形成裂谷和海洋,挤压碰撞运动会使地壳隆起抬升,容易形成海沟或山岭,这些地区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
[活动] 运用板块构造学说的观点,解释书本43页的地理现象。
总结:红海位于非洲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之间,由于两大板块运动方向相反,使板块发生张裂运动,于是亚洲和非洲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大,红海也就不断扩张。地中海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块之间,由于两大板块运动方向相对,使地壳板块发生挤压,欧洲和非洲之间的距离不缩小,因而地中海也在不断缩小,最终将慢慢消失。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碰撞挤压,使地壳太高,形成喜马拉雅山脉。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主要学习了用大陆漂移说、板块构造说认识海陆的变迁。总之,板块的运动,使地球表层像有“生命”的东西,经过漫长的不断变化,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面貌。
【板书设计】
板块构造学说 主要由六大板块构成
(
板 块 的 运 动
) 板块内部稳定,交界处活跃
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带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板块运动 张裂 海洋、裂谷
挤压 山脉
【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