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单元复习提升(含解析)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单元复习提升(含解析)

资源简介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友谊的天空 章末复习提升
(一)认识友谊、建立友谊、呵护友谊
【知识再现】
1.进入中学,我们的朋友圈会发生变化:
①伙伴、同学、朋友,成为我们生命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
②有人发现自己的交往范围扩大了,朋友圈也扩大了,交往内容更丰富了。
③有人发现自己的朋友圈比以前变小了,但是交往更加深入,朋友关系更加密切。
2. 友谊的力量、朋友的重要性:
①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
②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朋友会让我们少了孤独多了温度,活得更加自在;朋友会让我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多一份对自己的欣赏;朋友让我们学会更好地与人相处,享受交往的快乐。
③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与正直、诚信和有见识的人交朋友,是有益的。
3. 友谊具有的特质:
①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和朋友在一起,得到理解和支持、忠诚和信任、肯定和关心的感觉能让我们获得认可,在精神上得到满足。
②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在互相帮助、互相关怀、共同分享分担中体验积极的情感。
③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住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4. 对于友谊,我们需要澄清的认识:
①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要学会接受一段友谊的淡出,坦然接受新的友谊。
②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我们会收获更多。
③友谊不能没有原则。友谊需要信任和忠诚,但不等于不加分辨地为朋友做任何事。当朋友误入歧途时,不予规劝甚至推波助澜,反而会伤害朋友,伤害友谊。
④友谊可以带来快乐,让人向往;有时也会带来困扰,增添烦恼。
5. 建立友谊:
①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敞开心扉,主动表达,朋友才不会彼此错过。
②建立友谊,需要持续的行动。一次尝试不成功,别气馁,只要真诚待人,我们就有机会找到朋友。
③建立友谊,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如面带微笑,记住对方的名字,真诚夸赞,寻找共同之处,做一个耐心的倾听者,保持好奇心。
6. 呵护友谊:
①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②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给朋友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朋友之间需要坦诚相待,但这并不意味着毫无保留。给予朋友积极合理的建议,但不要替朋友做决定。
③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冲突发生时,可以相互协商,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式。处理冲突的策略有保持冷静、坦诚交流、及时处理、勇担责任、换位思考。
④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对待交友中受到的伤害。当朋友做出伤害友谊的举动时,我们可以选择宽容对方,也可以选择结束这段友谊。两者都需要勇气,也需要智慧。
7. 人际交往中应树立的观念: 我们不可能和所有的人都成为朋友,但是我们要学会同多数人和睦相处,对所有人以诚相待。
【材料链接】
材料: 两位知名运动员的兄弟情谊
刘国梁和孔令辉是1987在男子乒乓球国家队专用的宿舍当中认识的,一个才11岁大,另外一个12岁,两个人都是相当具有乒乓球天赋的天才型选手。在国家队共同生活的这段时间之内,两个人不仅仅要一起进行乒乓球相关的训练,哪怕是吃饭和休息也都形影不离。
孔令辉不能容忍自己的个人空间受到任何人的侵犯,包括自己最好的朋友刘国梁,比如自己的桌子、柜子也是,都不允许刘国梁动,擦桌子也只会擦自己的那一半边。刘国梁的再脏他都不会管,但是两个人的关系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后来两个人都发展成为了我国乒乓球队当中数一数二的优等选手,成为国乒男队的一对双子星,两人联手为国乒夺得无数的荣誉。
在1995年那届世界乒乓球比赛中,两个要好的朋友一起打进男子单打决赛。他们意识到了结局的残酷,然而可贵的是,在赛场上他们完全展示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刘国梁以奇取胜,孔令辉稳中带凶,最终孔令辉略胜一筹,摘得男单桂冠。刘国梁并没有灰心丧气,有的只是对朋友,对对手发自内心的祝贺。后来,他们又携手夺得男子双打冠军。
2002年,刘国梁选择退出了赛场,选择当一个乒乓球教练。孔令辉在后来退役的时候也受到了自己好朋友的影响,成为了我国女子乒乓球队的教练员。两人都带出了许多世界冠军,继续为我国的乒乓球事业做着贡献。
【一题多问】
选择题
1.在学习《友谊的天空》知识时,同学们收集关于友谊的名言制成卡片,互相传阅时,课代表发现其中一张卡片上名言的解读不够恰当,是哪一张呢?( )
A. B.
C. D.
2.小美和小林是一对好朋友,两人都是校朗诵社团的成员,这次学校要推选一名同学周末到电视台录节目,经过层层选拔小美入选了,小林很不高兴,不再理小美。作为她俩共同的朋友,你想选用下面的古语来劝小林正确面对竞争,最恰当的是( )
A.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
B.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C.交友投分,切磨箴规
D.古之君子,交绝不出恶声
3.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是一对好朋友,恩格斯把经商挣来的钱寄给马克思支持其研究,当马克思还没有精通英文时帮他翻译;恩格斯写文章时,马克思放下自己的工作,帮他写作有关部分。两位伟人的革命友谊形象地说明了( )
①朋友带给人温暖和力量,有助于共同的进步和成长
②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是平等的、双向的
③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
④友谊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和环境的改变会发生变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小刘的麻烦:考试的时候,小川让我给他递纸条,我肯定是不能那样做的,回家的路上我该怎样跟小川谈谈呢?( )
①我们应当自觉遵守考试纪律,认真思考、静心作答
②考试是检验我们平时学习的情况,应当诚信作答
③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④友谊不能没有原则,给你递纸条反而是害你,不利于你养成良好的考试态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下面是两位好朋友刘刚和王昕的对话,王昕该怎么办呢?( )
刘刚:眉头紧锁,下课发呆,不对劲 王昕:你怎么了? 刘刚:我,我…… 王昕:你到底怎么了,说出来我才能帮你的 刘刚:你不要再问了,我不想说 王昕:?
A.继续追问,一定要问清楚,然后想办法帮助他
B.生气不再关注他,随你怎么样
C.与同学们一起谈论王昕的变化
D.不再追问,默默关心,等刘刚想说出来的时候再跟他一起想解决的办法
6.“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 )
①要和所有人交朋友,朋友越圈越大越好
②对所有人以诚相待
③同多数人和睦相处
④与真诚友善、志趣相投的人交朋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主观题
7.请阅读某小组在“让友谊之树常青”项目学习中收集到的同学之间发生冲突的案例,回答问题。
案例:李鸣和小鹏住在一个小区,每天一起上学放学。小鹏体育好,周末经常陪李鸣练习跑步、扔实心球、摸高等项目。李鸣学习好,这天小鹏请教一个数学问题时,李鸣又像之前一样说“我在忙着复习,自己去看参考书吧”,小鹏感觉心里很不是滋味……
(1)请运用所学知识,说说小鹏为什么会觉得心里不是滋味?
(2)如果小鹏还想跟李鸣做朋友,遇到这种情况,他该怎么办?
(3)如果李鸣还想跟小鹏做朋友,他应该怎么做?
8.刘国梁和孔令辉既是实力相当的竞争对手,也是情同手足的合作伙伴。 请阅读他们的友情故事,分享自己的感悟。
故事一: 孔令辉不能容忍自己的个人空间受到任何人的侵犯,包括自己最好的朋友刘国梁,比如自己的桌子、柜子也是,都不允许刘国梁动,擦桌子也只会擦自己的那一半边。但是两个人的关系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
(1)“两个人的关系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是因为刘国梁懂得:
故事二:在1995年那届世界乒乓球比赛中,两个要好的朋友一起打进男子单打决赛。他们意识到了结局的残酷,然而可贵的是,在赛场上他们完全展示出自己的智慧和才能。刘国梁以奇取胜,孔令辉稳中带凶,最终孔令辉略胜一筹,摘得男单桂冠。刘国梁并没有灰心丧气,有的只是对朋友,对对手发自内心的祝贺。后来,他们又携手夺得男子双打冠军。
(2)故事二充分说明了:
故事三:2002年,刘国梁选择退出了赛场,选择当一个乒乓球教练。孔令辉在后来退役的时候也受到了自己好朋友的影响,成为了我国女子乒乓球队的教练员。两人都带出了许多世界冠军,继续为我国的乒乓球事业做着贡献。
(3)“在刘国梁的影响下,孔令辉也做了乒乓球队的教练,共同为我国乒乓球事业做贡献”告诉我们友谊的力量在于:
(二)网上交友新时空
【知识再现】
1、网上交往具有的特点:网上交往具有虚拟、平等、自主等特点。
2. 网上交往的利与弊:
利:①我们可以在网上搜集学习资料,查找相关信息;②网络超越时空限制,开辟了人际交往的新通道,让我们有更多机会结交新的伙伴,拓展交往圈;③互联网开启了通往世界的又一个窗口;④网上交往可以满足我们的一些心理需要。
弊:①互联网有时会关闭与他人沟通的心灵之门;②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③虚拟的交往难以触摸到生活中的真实。
3. 网上交友要注意的问题:
①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②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
③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要考虑好安全因素和需要面对的很多问题。
④在网上交往过程中,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
⑤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
【材料链接】
《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未成年人上网普及率已近饱和,近半年内的上网率达99.9%,显著高于73%的全国互联
网普及率。
手机在众多上网设备中占首位,主要上网目的为休闲娱乐,使用短视频软件的未成年人比例超过六成;网络模仿行为较为普遍多样,模仿行为将未成年人的线上活动与现实生活相勾连,游戏玩家、AI等互联网职业已开始进入他们的选择视野,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职业占比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孩子教家长上网在不同情况下的比例均高于家长教孩子上网的比例,其中“有时会教”和“经常会教”分别占比55.2%、33.1%。
未成年人主要的网络使用行为仍集中在娱乐、学习和社交,使用短视频类应用软件的未成年人比例高达65.3%。
【一题多问】
选择题
9.下面的图片形象地说明了网上交往具有的特点是( )
A.虚拟 B.平等 C.自主 D.真实
10.课间同学们闲聊起了网上交友,其中认识不正确的是( )
小梅:对于交友而言,互联网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我们怎么使用它
小马:网上的交往都是虚假的,不必受现实中道德和法规的约束
小强:网上交友不同于现实中,要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小星:网上交友必须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不泄露自己的真实信息
A.小梅 B.小马 C.小强 D.小星
11.下面是对中学生网上交友的一个调查表,请阅读表中信息,选出最后一栏收获与反思的内容应当是( )
调查题目 关于中学生网上交友的情况调查
调查对象 某中学100名中学生
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座谈调查、走访调查等
调查内容 中学生网上交友的普遍程度、网上交友的动机、网上交友的标准、网上交友的方式、网上交友的时间、网上交友的影响
调查结果 90%的中学生都有网友;93%的中学生认为网上交往比较自由,和网友聊天少了现实中的一些拘束;95%的中学生认为只要聊得来,就可以做网友;80%的中学生通过分享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建立朋友关系;80%的中学生在网上交友不会花太多的时间;91%的中学生认为网上朋友对自己的学习生活帮助并不大,一起玩游戏的时候更多
收获与反思
A.网上交友有诸多好处,是最佳的交友方式
B.网上交友会影响学习,远离网络才能更好成长
C.网上交友有利有弊,我们应该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前提下,慎重结交网友
D.网上交友自由无拘束,可以随心所欲
12.安全教育平台上的护苗普法小课堂分享了一个案例:“小亮在与网友聊天的过程中,泄露了家庭住址、家庭经济情况等隐私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向小亮的亲友诈骗钱财”,这一案例启示我们( )
①网上交友危害多,远离网络不迷路
②网友聊天需谨慎,隐私信息要保护
③网上交往是补充,现实朋友不可疏
④遇到问题要冷静,报告师长以求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3.下面是对“互联网无所不能吗?”的采访记录,你认为有道理的是( )
①我在网上搜索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查找课外资料,网络能帮助我学习
②好几次我都发现网上搜索到的结果是错误的,我不依赖网上搜索
③在网络空间我们可以交友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朋友,能够拓展交往圈
④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要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14岁的初二女学生马琳有一个同城的网上好友,两人经常一起讨论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分享各自生活中的趣事,最近网友提出周末的时候想见面聊聊,马琳在纸上列出了处理此事的几种方案,可取的是( )
A.拒绝网友的见面要求,不再跟他讨论学习和生活上的事情
B.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跟爸爸谈谈,听听爸爸的建议
C.约上同班的女生,两个人一起去网友约定的地方见面
D.跟妈妈说要去图书馆看书,然后悄悄与网友见面
主观题
15.在以“网上交友需谨慎”的主题班会上,同学们一起观看了护苗普法小课堂中分享的未成年人上网案例,学习了视频中法官大姐姐带给大家的网上交友建议,之后班主任让大家结合道德与法治所学知识,总结未成年人网上交友的注意事项,你该从哪些方面总结呢?
16.材料《青少年蓝皮书: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报告(2022)》显示:
未成年人上网普及率已近饱和,近半年内的上网率达99.9%,显著高于73%的全国互联网普及率。
手机在众多上网设备中占首位,网络模仿行为较为普遍多样,模仿行为将未成年人的线上活动与现实生活相勾连,游戏玩家、AI等互联网职业已开始进入他们的选择视野,未来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职业占比可能会有进一步的提升。
孩子教家长上网在不同情况下的比例均高于家长教孩子上网的比例,其中“有时会教”和“经常会教”分别占比55.2%、33.1%。
未成年人主要的网络使用行为仍集中在娱乐、学习和社交,使用短视频类应用软件的未成年人比例高达65.3%。
请分析以上报告信息体现出未成年人上网的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友谊的特质、友谊的力量。
A:“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说明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要与志同道合的人交朋友,在相互切磋琢磨中共同培养美好的仁德,故A正确;
B:“孔子说: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说明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要与正直、诚信和见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于我们的健康成长,故B正确;
C:“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剧。”说明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故C错误;
D:“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明交朋友要有选择,要善交益友,乐交诤友,不交损友,故D正确;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C。
2.A
【详解】本题考查友谊中的竞争的相关知识。
A: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题干中小林不能处理好友谊和竞争的关系。分析选项,仁者如射:射者正己而后发;发而不中,不怨胜己者,反求诸己而已矣。意思是仁德的人好比赛箭的人一样:射箭的人先端正自己的姿态然后放箭;如果没射中,不埋怨那些胜过自己的人,反躬自问罢了。符合题意,故A正确;
B:选项意思是君子间的交往像水一样清淡,小人间的交往像甜酒一样甘浓。不符合题意,故排除B;
C:选项意思是结交朋友要意气相投,要能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不符合题意,故排除C;
D:选项意思是指君子即使同别人断绝交往,也不说其坏话,是儒家的处世准则。不符合题意,故排除D;
故本题选A。
3.A
【详解】本题考查友谊的特质。
①②③:题干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革命友谊形象地说明了朋友带给人温暖和力量,有助于共同的进步和成长,友谊是一种亲密的关系,是平等的、双向的,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志同道合、志趣相投的友谊,更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和风雨的洗礼,故①②③正确;
④:选项说法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④排除;
故本题选A。
4.C
【详解】本题考查交友的原则。
①②④:面对好朋友要求作弊的行为,正确的做法是不应该答应。因为我们应当自觉遵守考试纪律,认真思考、静心作答,考试是检验我们平时学习的情况,应当诚信作答,友谊不能没有原则,给你递纸条反而是害你,不利于你养成良好的考试态度,故①②④正确;
③:说法正确,但与题干主旨不符合,故③排除;
故本题选C。
5.D
【详解】本题考查友谊的相关知识。
D:谈话中好朋友刘刚已经不想再说了,此时,王昕应该不再追问,默默关心,等刘刚想说出来的时候再跟他一起想解决的办法,故D正确;
A:朋友之间要保持适当的距离,故A错误;
B:我们要关心爱护朋友,故B错误;
C:不能随意在背后谈论别人,故C错误;
故本题选D。
6.C
【详解】本题考查正确认识朋友圈。
②③④:“对众人一视同仁,对少数人推心置腹,对任何人不要亏负。”这句话告诉我们要对所有人以诚相待,同多数人和睦相处,与真诚友善、志趣相投的人交朋友,故②③④符合题意;
①:我们不可能和所有人都交朋友,故①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C。
7.(1)因为友谊应该是平等的、双向的。接受帮助,也帮助对方;感受关怀,也关怀对方;共同分享,也相互分担,在相处中才能体验积极的情感。
(2)心平气和地与李鸣坦诚交流,告诉李鸣自己的感受,听听李鸣的想法,通过协商,尝试找到彼此能够接受的相处方式。
(3)呵护友谊,用心去关怀对方。体会朋友的需要,在朋友需要的时候站到他的身旁,以行动向朋友表达关心和支持。
【分析】考点考查:友谊的特质、建立友谊、呵护友谊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运用友谊的特质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小鹏陪李鸣练习体育、李鸣不能为他讲解数学题→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运用建立友谊、呵护友谊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小鹏还想跟李鸣做朋友→建立友谊,需要开放自己。敞开心扉,主动表达;呵护友谊,需要学会正确处理冲突。冲突发生时,可以相互协商,寻找彼此能够接受的解决方式;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设问主体为中学生,需要运用呵护友谊的有关知识,从做法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李鸣还想跟小鹏做朋友→呵护友谊,需要用心去关怀对方;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8.(1)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要给朋友一些空间,把握好彼此的界限和分寸。
(2)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在竞争中能坦然接受并欣赏朋友的成就,做到自我反省和激励,会收获更多。
(3)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我们的言谈举止、兴趣爱好甚至性格等都或多或少地受到朋友的影响;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我们需要真诚友善的朋友;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友谊让我们更深刻地体悟生命的美好。
【分析】考点考查:呵护友谊、友谊的澄清、友谊的力量
能力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详解】(1)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呵护友谊的有关知识,从原因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孔令辉不能容忍自己的个人空间受到任何人的侵犯、两个人的关系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呵护友谊,需要学会尊重对方;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2)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友谊的澄清的有关知识,从表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刘国梁并没有灰心丧气,有的只是对朋友,对对手发自内心的祝贺→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关键是我们对待竞争的态度;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3)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题设问主体为公民,需要运用友谊的力量的有关知识,从表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在刘国梁的影响下,孔令辉也做了乒乓球队的教练,共同为我国乒乓球事业做贡献→朋友对一个人的影响很大;朋友见证了我们一起走过的成长历程;朋友丰富了我们的生活经验;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9.A
【详解】本题考查网上交往的特点。
A:题干图片“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形象地说明了网上交往具有虚拟性的特点,A说法符合题意;
BC:图片没涉及平等、自主的网上交往的特点,BC说法不符合题意;
D:不是网上交往的特点,D说法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A。
10.B
【详解】本题考查慎重结交网友。
B:网上的交往并不都是虚假的,要受现实中道德和法规的约束,故B错误;
ACD:根据所学,对于交友而言,互联网本身只是一个工具,关键在于我们怎么使用它,网上交友不同于现实中,要理性辨别、慎重选择,网上交友必须有自我保护的意识和安全防范意识,不泄露自己的真实信息,故ACD正确;
本题为逆向选择题,故本题选B。
11.C
【详解】本题考查网上交友新时空。
C:题干中对中学生网上交友的一个调查表,表明网上交友有利有弊,我们应该在提高安全意识的前提下,慎重结交网友,故C正确;
A:“最佳的交友方式”说法太绝对,故A错误;
B:“远离网络”说法太绝对,忽略了网络的积极作用,故B错误;
D:在网上交友也要遵守网络道德与法律,不能随心所欲,故D错误;
故本题选C。
12.B
【详解】本题考查慎重结交网友。
②③④:题干中的案例,启示我们网友聊天需谨慎,隐私信息要保护,网上交往是补充,现实朋友不可疏,遇到问题要冷静,报告师长以求助,故②③④正确;
①:“远离网络”说法太绝对,忽略了网络的积极作用,故①错误;
故本题选B。
13.D
【详解】本题考查网上交友新时空。
①②③④:根据所学,我在网上搜索解决学习中的难题,查找课外资料,网络能帮助我学习;好几次我都发现网上搜索到的结果是错误的,我不依赖网上搜索;在网络空间我们可以交友全国甚至全世界的朋友,能够拓展交往圈;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学习和生活的影响,要理性辨别、慎重选择;故①②③④正确;
故本题选D。
14.B
【详解】本题考查理性结交网友。
B:根据所学知识,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作为青少年,马琳可以把自己的真实想法跟爸爸谈谈,听听爸爸的建议,故B正确;
A:青少年在进行网上交友时,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而不能简单的拒绝网上交友,故A错误;
CD: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见网友的行为存在危险,故CD错误;
故本题选B。
15.①网上交友,需要考虑对自己学习和生活的影响,学会理性辨别、慎重选择。
②虚拟世界的交往,带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我们要有一定的自我保护意识。对陌生人的邀请,不轻易接受;对个人的家庭住址、经济状况、联系方式等,要注意保密;遇到问题时,要学会求助。
③将网上的朋友转化为现实中的朋友,需要慎重。要考虑好安全因素和需要面对的很多问题。
④在网上交往过程中,我们要遵守法律、法规。
⑤我们要学会在现实中与同伴交往,增加真实而贴近的感受,为友谊奠定可靠的基础。
【详解】本题考查未成年人网上交友的注意事项,可结合教材知识进行作答。
16.网络生活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未成年人在网上学习、娱乐,也在网络空间中交往;未成年人具备学习、使用互联网的能力;未成年人网络模仿能力强,需要引导其健康使用网络。
【分析】考点考查:网络交往;
能力审查: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和分析问题能力;
核心素养:健全人格。
【详解】第一步:审设问。明确主体,作答范围及作答角度。
本问的设问主体为青少年,需要调用网络交往有关知识分析,可从体现类习题的角度进行作答。
第二步:审材料,提取关键词,链接教材知识。
关键词①:未成年人上网普及率已近饱和,近半年内的上网率达99.9%,显著高于73%的全国互联网普及率→可联系网络生活已经成为未成年人生活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②:模仿行为将未成年人的线上活动与现实生活相勾连,游戏玩家、AI等互联网职业已开始进入他们的选择视野→可联系未成年人网络模仿能力强,需要引导其健康使用网络。
关键词③:未成年人主要的网络使用行为仍集中在娱乐、学习和社交→可联系未成年人在网上学习、娱乐,交往;
关键词④:孩子教家长上网在不同情况下的比例均高于家长教孩子上网的比例→可联系未成年人具备学习、使用互联网的能力;
第三步:整合信息,组织答案。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