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地球》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运用地球仪,用简单的方法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2.演示昼夜交替,用简单的方法推算时差;3.比较二分二至日的昼夜长短、太阳光照射情况的差异,理解四季的变化,了解地球五带的划分依据、范围和地理特征;4.用地理现象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2.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时间差异和昼夜更替;3.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4.地球公转所产生的地理现象:四季和五带;5.“公转——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四季变化”之间的联系。【教学难点】1.演示地球的自转及产生的昼夜交替,感受晨昏线,用简单的方法推算时差;2.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当地的昼夜长短情况;3.感受不同季节及地区获得热量多少的不同。教学策略地球的自转与公转是今后学习地理的基础,学生对地球运动状况的了解,极具教育意义和人文意义,直接关系着学生正确世界观的建立。地球运动的学习,鉴于初一学生相关学科知识铺垫不足,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薄弱,学习难度较大等实际情况,教学上要注意借助传统教具和现代化手段相结合来促进学生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的提升。同时注意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践相结合,以增强学生对地理问题的体验与感悟。四、教学流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知识网络,进入复习课 【直接引入】框图展示 联系已有知识,结合知识网络,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通过学生自己构建知识网络,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环节二: 要点梳理 —头脑风暴 【课堂活动】分小组,展示任务一:说出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分组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第1小组:从自转中心分析; 第2小组:从自转方向分析; 第3小组:从自转周期分析; 第4小组:从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的现象分析。 通过不同角度分析地球自转的概念与特点,让学生能够运用地球仪简单的演示地球自转的过程。【课堂活动】展示任务二:解释昼夜更替的产生 各小组分别就昼夜更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展开讨论并选出一位代表发言 结合生活经验,带领学生通过演示地球仪感受自转所产生的的昼夜交替和晨昏线的存在。【课堂活动】展示任务三:理解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 结合实例推算时间的差异 通过多媒体演示,让学生直观认识时间差异的产生原因,引导学生结合实例推算不同经度的地方时的早晚差异。过渡 【提出问题】地球绕地轴自转给我们带来了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初此地球还有什么运动?会给我们带来什么影响? 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明确地球的运动,无论自转还是公转,都给我们所带来的的深远影响。环节三 要点梳理 —快问快答 【图文展示】地球的公转及其基本特征 【要点梳理】地球公转的绕转中心、周期、方向及公转所产生的的地理现象。 读图并结合所学内容,完成要点梳理内容的填写 通过多媒体展示及演示地球仪,把握具体的知识重点概括明确:地球自转的同时,绕太阳自西向东转一年就是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四季的变化与五代的划分。【图文展示】四季变化与昼夜长短 【要点梳理】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当地的昼夜长短情况 读图并结合所学内容,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 通过多媒体演示,准确指出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及昼夜的变化,并总结公转所导致的四季变化。概括明确:春秋分,阳光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夏至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冬至日,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图文展示】五带的划分与特点 【要点梳理】指出五带的划分依据、范围,说出各带的地理特征。 读图并结合所学内容,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 通过读图和观察,准确说出五带之间的划分界线,理解各带间地理特征差异的原因。概括明确:南北回归线之间为热带,终年炎热,有阳光直射;回归线至极圈为南、北温带,四季分明;极圈至极点为南、北寒带;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过渡 【提出问题】由于地球的运动,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之间获得太阳热量有何差异? 思考 让学生了解太阳光照射对地面热量的影响环节三 重难点解析 —齐心协力 认识太阳光照射角度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 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观察“太阳的直射与斜射”图,结合生活经验,谈谈太阳光照角度大小与地面获得热量多少的关系。认识不同时间,太阳高度大小对地面热量多少的影响 小组讨论思考并回答 读图并结合生活经验,观察一天与一年之中,不同时间段,太阳高度大小对地面获得热量的影响。五、易错题精练——力挽狂澜考点一:地球的自转例题1.下图所示是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四幅图,其中正确的是( )A.天圆如张盖 B.地球是个球体 C.地方如棋局 D.地球是正方形例题2.小明“五一”期间,随父母到日本旅游,下飞机后发现东京机场的时钟与自己戴的手表时刻不同。这是因为( )A.北京在东京的东边B.北京时间比东京时间晚1小时C.北京时间比东京时间早1小时D.小明的手表时间不准确例题3.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以下现象反映地球自转的是(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②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③每天大家都在读书、看报、学习知识。④北京人到新疆开始很不适应,原因很多,如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很高,大家都还在工作。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例题4.读太阳光照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地轴短线上的箭头正确表示地球自转方向的是 。(填代码)(2)从图中可以看出,③代表晨昏圈中的 线,此线以 为白昼,以 为黑夜。(3)图中大海和小山两位同学,时至深夜酣睡的是 。考点二:地球的公转例题1:下列有关地球运动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一年四季寒来暑往的变迁与公转有关B.每天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现象与地球自转有关C.自转方向自西向东D.公转方向西东向西例题2:下图表示某日太阳光照射地球的情况(阴影部分表示黑夜)。读图完成:(1)此时,A点昼夜长短的情况是( )A.昼夜平分 B.昼短夜长C.昼长夜短 D.极昼(2)此时,接近我国下列哪个节日( )A.端午 B.元旦C.清明 D.国庆例题3:读右侧地球公转图,回答:(1).从图中信息可知,地球公转的方向是(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2).当地球处在图中夏至日的位置时 ( )A.太阳直射南回归线B.北极圈出现极夜现象C.太阳直射北回归线D.这一天昼短夜长例题4.读地球上的五带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五带名称:A. B. C. 。(2)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的是 (字母表示)(3)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和 (字母表示)(4)气候上四季变化明显的是 和 (字母表示)(5)夏至日时,有极昼的是 ,有极夜的是 (字母表示)答案:B;B;C;②、晨线、东、西、大海;D;B、B;B、C;热带、北温带、南寒带、A、E 、B. C 、D.E。六、链接中考1.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2021年5月22日2时4分(北京时间),青海发生7.4级地震。据此完成下题。(1)青海地震时,地球在右图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大约是( )A.①一②之间 B.②一③之间C.③一④之间 D.④一①之间(2)青海地震时,此时伦敦(中时区)当地时间是( )A.5月22日10时4分 B.5月21日10时4分C.5月22日18时4分 D.5月21日18时4分(3)青海地震时,下列四个城市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是( )A.基多 B.曼谷 C.广州 D.北京2.图2为某日太阳光照射图,据此回答以下问题:(1)此时完全处于黑夜的国家和地区是( )①马来群岛 ②阿拉伯半岛 ③埃及 ④澳大利亚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2)此时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北半球对应的节气为( )A.春分 B.夏至 C.秋分 D.冬至3.4月11日,一位中国学生搭乘某航班从纽约启程返回广州。图甲示意该航班起飞时地球昼夜分布情况(斜线部分为黑夜)以及该航班的大致飞行路线。图乙为该同学妈妈与她的聊天记录截图。“纽约那边现在是什么时候?”你觉得这位同学最可信的回答是( )A.纽约这边夕阳西下B.纽约这边旭日东升C.纽约这边夜幕深沉D.纽约这边烈日当空图甲为两位同学演示地球公转运动(女生代表太阳;男生代表地球,其伸展手臂代表赤道),图乙为某日太阳光照示意图。读图回答:(1)在演示地球公转运动过程中,男生( )A.身体代表地轴 B.手臂伸展方向应始终保持不变C.运动方向应为①→④→③→② D.绕女生运行一圈示意一天(2)男生所处的四个位置中,与图乙所示日期相一致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5.常州市“昼夜等分”现象出现在( )A. 立春和立夏B. 夏至和冬至C. 小寒和小暑D. 春分和秋分6.“亚洲文化嘉年华”活动于2019年5月15日亮相国家体育场“鸟巢”。此期间,太阳直射点最接近于图8中的 位置,我市昼夜长短及其变化状况是( )A.②;昼长于夜,昼渐长B.①;昼短于夜,昼渐短C.②;昼短于夜,昼渐短D.①;昼长于夜,昼渐长答案:A;D;C;C;B;C;B;C;D;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