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高考复习 高中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主观题模板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4高考复习 高中政治一轮复习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主观题模板

资源简介

必修三《政治与法治》主观题模板
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第一课: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新中国诞生的意义
终结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欺凌中国人民的历史,实现了从几千年的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使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新中国的诞生,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展示了美好前景和现实道路;
中国人民掌握了国家的权力,成为国家和自己命运的主人。
2. 改革开放
(1)目的
实行改革开放,就是要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中国强起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就是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2)意义: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增强了社会发展活力,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使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提高,国际地位显著增强,这是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作出的历史贡献。
3..进入新时代的意义(意味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和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意味者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意味者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
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4.对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理解
中国共产党以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中国各阶层、各阶级对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所进行的斗争,存在两个根本性弱点,未能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对“为什么革命”和“怎样革命”的根本问题给出了正确的答案;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各族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斗争经验的历史总结,是中国人民在长期探索、艰苦奋斗的基础上共同确认的历史真理;
5.中华民族实现了从东亚病夫到站起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并迎来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选择是历史和人民的正确的选择?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开始改革开放,走向民富国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踏上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
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
6.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关系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本质与核心;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式;
(4)三者统一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伟大实践。
7.党的执政理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的含义: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1)立党为公,就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都要体现国家和民族的共同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
(2)执政为民,就是党的全部工作必须以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8. 中国共产党(党、省委、区委)(1—10:第二课: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3—7: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1)国体: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2)地位: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领导;
(3)性质:中国共产党不仅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4)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5)执政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贯彻落实党群众路线,巩固党的执政之基;
(6)初心和使命:为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永葆生机和活力;
(7)根本立场:人民立场是根本立场。以人民为中心,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8)党员和党组织: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和基层党组织的战斗保垒作用。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永葆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9)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作为行动指南(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10)思想路线:坚持守正创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保持党始终能走在时代前列;
(11)执政方式:该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通过法定程序将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制定符合人民利益的方针政策)。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
(12)领导方式:坚持政治领导、组织领导、思想领导。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从而确保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活力;
(13)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勇于自我革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14)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执政是中国共产党最基本的执政方式;
(15)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
(16)坚持民主集中制;
9.如何让发挥中国共产党的先锋模范作用
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承当责任和使命;
坚定理想信念,坚守共产党人精神追求。
通过自己的骨干、带头和桥梁作用,影响和带领身边群众共同贯彻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
做学习的榜样,做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模范,做克己奉公、无私奉献的模范,做服从组织、严守纪律的模范,做团结统一的模范,做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模范,做密切联系群众的模范,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模范。
第三课: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10.为什么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原因)
(1)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真正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正确认识和应对复杂的国际局势。
(2)只有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才能协调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
11.怎样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措施)
(1)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就是要确保党始终处于领导核心地位,始终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
(2)在我国政治生活中,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加强党的集中统一领导,支持人大、政府、政协、监察委员会、法院、检察院依法依章程履行职能、开展工作、发挥作用,坚持和完善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
(3)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还具体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体现在党和国家工作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
12.坚持党的领导(领导方式)
(1)地位: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将色社会主义员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坚持觉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2)政治领导:坚持路线、方针、政策的领导,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为XXX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3)组织领导: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XXX提供组织保证;
(4)思想领导:不断以党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为XXX巩固思想基础。
13.执政方式
中国共产党要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
科学执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探索和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并按照客观规律执好政、掌好权。
民主执政:坚持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以民主的制度、民主的形式、民主的手段保证在国家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坚持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执政: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上升为国家意志。
14如何才能全面从严治党(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坚持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全面加强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纪律建设和作风建设,牢筑拒腐防变的的思想道德防线;
坚持从严治党,不断实现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命、自我提高,永葆党的生命力和创造力;
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15.全面从严治党的意义(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是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必然要求,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建设的一贯方针和要求,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为改革发展提供强大动力和可靠保障;
有利于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始终成为领导核心;
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始终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实现执政使命;
有利于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治理能力,保持和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把党建设成为人民衷心拥护的执政党。
有利于加强党员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和看齐意识,始终当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有利于牢记宗旨,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做到以人民为中心,巩固党执政之基;
有利于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生命力、战斗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16.如何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用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这是党的一贯方针和要求;
坚持民主执政,坚持为了人民执政、依靠人民执政,实现好,维护好发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从而巩固和扩大党长期执政基础;
坚持科学执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把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有机结合起来。
第二单元:人民当家作主
第四课: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17.运用人民民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全过程的人民民主,不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参与实践;
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尊重和保障人权,才能调动亿万人民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的积极性,使社会主义各项事业保持蓬勃的生机。
18.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如何实现国家有效治理的。
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为实现国家有效治理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促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使法律反映人民意志,推动全面依法治国,实现国家治理的法治化。
发扬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凝聚社会共识,促进共建共治共享,形成国家治理合力,提高了国家治理能力和水平。
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公民依法参与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确保人民当家作主,调动人民参与国家治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国家治理成效。
★19. 运用国家的专政职能(分析打击××的原因)(原因\意义)→人民民主专政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
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新型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
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有利于保障人民当家做主的地位,切实维护人民的各项民主权利;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具有专政职能,人民民主专政是民主与专政的统一,对人民实行民主,对极少数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依法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是国家实施专政职能的体现。
我国的国家职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可靠保障。
维护国家稳定:有利于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秩序;
促进社会发展:有利于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有利于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利的国际环境。
★20.“国家职能”如何做(措施)
(1)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本质是人民当家做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
(2)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着我国的国家职能。
(3)我国的国家职能表现在对内和对外两个方面。
(4)对内职能:
①维护国家稳定:依法打击危害社会主义制度的各种破坏活动,打击危害国家安全和统一的各种颠覆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打击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各种犯罪活动。
②促进社会发展: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开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5)对外职能:防御外来侵略,保卫国家安全:坚定维护国家的独立和主权,坚定维护国家的领土完整,坚定维护国家的各项安全和发展利益,坚定维护国家的尊严。
第五课: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1.全国人大\人大代表(根本政治制度)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以人民代表大会为基石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其组织和活动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全国)人大是(最高)国家的权力机关,代表人民统行使国家权力,决定全国和各级地方的一切重大事物, 其他国家机关由人大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要充分行使(最高)立法权(有利于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为…….提供法律保障,使法律体现民意,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最高)决定权、(最高)任免权、(最高)监督权;
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应该监督宪法和法律的实施,切实行使好审议权、表决权、提案权、质询权等权利;应该履行好自己的义务,应该协助宪法和法律的实施,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听取和反应人民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努力为人民服务、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进一步健全代表联络机制,发挥好代表的作用,采取多种方式经常听取意见和要求,回答询问,帮助所在地方的人民政府推进工作。;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坚持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推进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保障了人民当家作主;动员了全体人民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保证了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
第六课: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
★22 中国特色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多党合作)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冶协商制度是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的政治联盟。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二者是通力合作的亲密友党。
多党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多党合作的根本活动准则是遵守宪法和法律。
多党合作的首要前提和根本保证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觉对各民主党的领导是政治领导。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重要作用。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职能。
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有利于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合力;
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人才优势。
聚焦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通过决策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各样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23.人民政协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人民政协是中国人民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重要机构,是我国政治生活中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的重要形式,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安排;(原因)
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人民政协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履行政治协商、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职能;
人民政协要充分发挥协商民主重要渠道和专门协商机构的重要作用;
积极建言献策,发挥广泛的社会联系和人才优势,有利于广泛集中民智,增强合力;
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优势。中国共产党应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
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聚焦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通过决策的制度化、程序化、规范化的安排集中各种各样的意见和建议,推动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发挥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
24.民族地区问题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和基础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大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体系,推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自治权,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的合法权益;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
全面贯彻党的工作基本方针,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原则,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意义: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有利于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各族人民特别是少数民族人民把热爱本民族与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结合起来,更加自觉地担负起捍卫祖国统一、保卫边疆的光荣职责,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少数民族地区人民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同时国家应加大扶持力度,充分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推动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
25.民族团结(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①民族团结、民族的凝聚力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
②是社会稳定的前提,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保证,是国家统一的基础。
★26.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该村|村民(居委会|社区|居民)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村委会\居委会是基层群众性的自治组织,要加强基层群众自治;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人民群众在基层自治中的主体地位,调动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提高基层治理效能,降低治理成本;
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
★可以保障村民|居民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协商、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有利于反映民意和集中民智,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保障居民直接行使民主权利→如何行使民主权利;
①加强民主选举。村民自己选举当家人是村民自治的基础;
②加强民主决策,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
③加强民主管理,同时完善村民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规范村民和村委会成员的行为;
④加强民主监督,通过村务监督机制,进行村务公开,,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推进基层自治的制度化和规范化;
⑤加强民主协商,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
创新\丰富村民自治的实现形式,坚持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提高治理活力,增强法治意识,提升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提升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健全多方参与的基层治理机制,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模式\方法\途径\渠道,推进基层治理主体多元化,提升基层治理社会化水平(治理效能);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提升基层治理的民主化和规范化水平;
★协商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凝聚社会共识,形成治理合力和凝聚力,夯实社会治理的基础;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搭建数字化平台,推动群众的疑问难题有效解决;
有利于调动广大居民(村民)参与社区(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居民(村民)参与政治生活的素质和能力。
发展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容;
扩大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最为广泛而深刻的实践,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
第七课: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
★27.我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依法行政和司法公正水平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深入推进,行政权力运行更加规范|深化司法改革,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人权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
法治社会建设向纵深发展,全社会法治观念和人权保障意识显著增强;
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执政,为人权法治化保障提供了坚强保证。
★28.全面依法治国的原则(成功经验)(党和国家如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社会主义法治最根本的保证。坚持党领导立法、保证执法、支持司法、带头守法;
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源泉,人民代表大会指数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的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法治与德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要求:
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②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第八课:法治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29. 法治国家的内涵/具体体现
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
坚持良法之治
尊重和保障公民权益
规范国家权力运行
★30.如何建设法治国家
法治国家,就是实行依法治国、依宪治国、依法执政、依宪执政的国家。依法国家意味着法治成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建设法治国家,既需要完备的法律体系,更需要完备的实施体系。。
推进宪法实施。依法治国首先要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要依宪执政,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落实宪法解释程序机制,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
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要不断建立和完善各项法律制度,形成一个部门齐全、层次分明、结构协调、体例科学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法治国家提供制度前提,实现国家治理有法可依。
完善法律实施机制。政府部门依法履行法定职责,为社会提供优良的社会服务;司法机关严格公正司法,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定分止争、惩罚犯罪、化解矛盾,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平正义;社会公众自觉遵守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
31.建设法治国家的意义|作用|原因|重要性
能够有效规范权力的运行,尊重和保障公民合法权益;
能够推动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实现长治久安;
有利于坚持宪法和法律至上,尊崇宪法权威;
有利于规范国家权力运行,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
能够促进国家各项事业有序发展,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法治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提高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可以完善法律体系和运行机制,提高国家治理法治化水平;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
32.对良法之治的理解
法治国家强调依法治理,只有良法才能最大限度地得到民众的认可,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法律的效力;
良法应内容合理,在制定过程中应广泛听取各方意见,符合社会和人民的要求;
良法应体系完备、规范系统、类别齐全、协调统一,能够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方可制定出良法,良法之下才有法治国家;
★33.建设法治政府(与政府有关)
法治政府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智能高效、廉洁诚信、人民满意的政府。
全面履行政府宏观调控 、市场监管 、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环境保护(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的政府职能,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健全政府机构职能体系,提高行政效率和水平,实现善政。
把政府的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坚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
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创新行政执法方式,融法、理、情于一体,实现执法效果的最大化;
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推进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更好地反映民意,集中民智,维护群众切身利益。
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一靠民主;二靠法治),完善行政执法监督机制,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监督,建设廉洁高效政府。
推进政务公开,打造公开公正的政府,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增强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依法行政(科学、民主、依法行政),完善依法行政的制度体系,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全面提高政府工作人员的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用法治思维履行职责。
建立健全完备的行政法律法规,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不断深化机构和行政体制改革。
建立强有力的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
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之魂,是推行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根本政治保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34.法治政府的意义
督促政府更好的行使权力,积极履行职责,提高行政管理服务水平,实现善政。
更好的促进政府和公民、社会组织的沟通,形成互信互助的新型关系。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权益和自由(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带动全社会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
规范权力的行使,提高政府治理法治化水平;
有助于建设法治政府,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促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5.政务公开(监督)的意义
有利于政府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水平和工作效率,防止和减少工作失误;
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
有利于更好地实施政务公开,接受人民监督,防止权力的缺失和滥用,提高政府行政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
进政府决策公开有利于推动行政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 提升行政决策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人民满意的政府;
有利于增强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使政府决策更好地反映民意,提高决策水平;
有利于政府审慎行使权利,提高依法行政水平;
有利于创新行政方式,提高公共服务能力;
有利于构建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的政府,做到职能明确、权责清晰、高效便民。
保障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6.法治社会的内涵/特点
法治社会是法律得到普遍公认和遵从、社会治理依法开展、公共生活和谐有序的社会;
具体表现:①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实施法治成为全社会的一致追求;
②宪法和法律得到有效实施和普遍遵守,社会各个领域依法运行;
③社会纠纷依法得到解决,公平公正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37.如何建设法治社会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
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基层组织和部门、行业依法治理,支持各类社会主体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发挥市民公约、村规民约、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
立完备的法律服务体系。完善法律援助制度和健全司法救助体系,保证人民群众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权利受到侵害时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
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引导和支持人们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
坚持德治和法治相结合。
38.建设法治社会的意义
能够更好地形成全社会学法、信法、用法的氛围,增强公民法治意识,增进社会共识,维护社会秩序;
能够更好的协调各方利益关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营造全社会守法的氛围,建设法治社会;
第九课: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
★39.如何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中国共产党坚持依法依宪执政、科学执政,领导立法、带头守法,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加强顶层设计。
科学立法: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立法权,立良善之法、管用之法,做到民主、科学、依法立法,提高立法质量。
严格执法:行政机关(政府)依法行政,全面履行……职能,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提高执法能力和水平,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法治政府。
公正司法:司法机关(法院和检察院)公正司法,坚持以事实为依据,法律为准绳,做到过程和结果公正,强化司法保障→健全公正高效、管辖科学、权责清晰、系统完备的司法保护体制。
全民守法:公民要增强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坚持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自觉遵守宪法和法律,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法治氛围(做到全民守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全面依法治国只有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才能保障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坚持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40.如何推进科学立法(要求、措施):
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符合我国的政治制度;
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符合国情和实际;
立法必须遵循法律体系的内在逻辑和立法工作规律,遵循立法程序;
要依法立法,在法治的轨道上制定合法有效的规范性文件;
要充分发扬民主,坚持民主立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充分发挥社会各界在立法协商中的作用;
要合理设定权利与义务、权力与责任;
坚持党的领导;
★41.如何严格执法
(1)全面履行政府职能要求。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勇于负责、敢于担当,坚决纠正不作为、乱作为,坚决克服懒政、怠政 ,坚决惩处失职、渎职。
(2)坚持规范执法。完善执法程序,建立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明确具体操作流程,重视规范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执法行为。
(3)坚持公正执法。要恰当地行使自由裁量权,不得违背法律的精神和原则。要有效杜绝执法不公、随意执法,不断提升执法机关的公信力。
(4)坚持文明执法。要改进执法方式,做到言语、行为规范,融法、理、情于一体、坚持以法为据、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争取当事人的理解和支持,力求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42.严格执法的意义/作用
(1)有助于捍卫法律的权威和尊严。
(2)有助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
(3)有助于推进建设法治政府。
★43.如何推进公正司法(司法的程序要公正;司法的结果要公正)
(1)必须确保审判权和检察权依法独立行使。
(2)必须坚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做到事实认定符合客观真相、办案结果公正、办案程序公正。
(3)必须坚持人民司法为人民,依靠人民推进公正司法,通过公正司法维护人民权益。
(4)必须加强人权司法保障。
44..如何全民守法
(1)尊重和信仰法律,依法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依法维护自己的正当权益;
(2)要着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坚持把全民普法和守法作为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
(3)要调动人民群众投身依法治国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和自觉行动。
(4)要不断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