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教学方案第2课时教学目标1.能够判读等降水量线模式图,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2.能描述世界降水分布特点,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能够判读等降水量线模式图,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教学难点】能描述世界降水分布特点,归纳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教学策略降水是气候的要素之一,本节教材主要讲述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两方面内容,这节课主要从降水的分布进行教学。本节课以等降水量线图的阅读为核心展开教学内容,首先带领学生读懂等降水量线图,分析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图,归纳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规律,同时设计“判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的课堂活动,归纳世界降水分布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四、教学流程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环节一 播放视频 引入新课 【视频引入】播放降水视频,引入教学内容 观看视频,回顾降水量柱状图的判读,初步了解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通过观看视频,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引入本节课教学内容环节二 等降水量线的判读 【知识讲解】 通过回顾等高线和等温线,引出等降水量线的概念 结合问题引导学生学会判读等降水量线图。读出A、B、C、D四个地点的年降水量范围 对比等值线图,掌握等降水量线的判读,思考回答问题 通过知识的迁移训练,了解等降水量线图的概念,学会阅读等降水量线图环节三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学会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根据图例中不同颜色表示的年降水量范围,读出A、B、C、D、E五个地点的年降水量范围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读降水量的范围,锻炼学生读图析图能力【合作探究】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 2.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多少毫米 3.赤道附近和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有何差异 4.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的年降水量大约是多少?大陆西岸大约是多少 5.在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西两岸的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6.在中纬度地区,从沿海到内陆年降水量有什么差别 分组讨论,选出代表回答问题:学习在地图中找到有效信息,思考并回答问题 通过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分析回答问题,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以及合作探究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概括明确: 1.赤道附近各地的年降水量大概在1000mm以上,有的超过2000mm; 2.两极地区的年降水量大多在500mm以下; 3.赤道附近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4.大陆东岸大约1000mm以上,大陆西岸大约在200mm以下。 5.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较多,西岸降水较少。 6.中纬度,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课堂活动】 在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中分别找到世界“雨极”和世界“干极”,并简述其形成原因 找到世界“雨极”和世界“干极”,结合学习过的知识分析原因 知识拓展训练,已学知识的灵活运用,提高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和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环节四 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 【知识小结】 总结归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 结合所学,思考并回答表格问题,总结降水分布规律 通过所学,归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规律,提高综合思维能力环节五 当堂练习环节六 课堂小结五、当堂练习1.有关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说法正确的是( )A.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十分充沛,内陆地区降水一定十分稀少B.世界各地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C.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少,西岸降水多D.一般而言,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2.世界年降水量 由赤道向两极的变化趋势是( )A.逐渐减少 B.逐渐增多 C.先增多,后减少 D.先减少,后增多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山地迎风坡降水少B.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降水少C.山地背风坡降水多D.两极地区降水多答案:D;A;B六、课程小结七、板书设计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第三节 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一、等降水量线的判读二、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三、世界年降水量分布的规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