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四课时 教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表格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2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第四课时 教案-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表格版)

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1.2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4 课型:新授课
主备: 审核: 时间:
知识目标: 综合思维:运用地球公转的规律和原理解释四季变化等自然现象。2. 地理实践力:结合具体图文材料,天文四季和气候四季3. 人地协调观:认识真实的地球运动,形成正确的地球观。
【教学重点】四季更替
【教学难点】五带划分
【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学思结合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四季是如何划分的?五带是如何划分的?(请同学预习教材后回答)教师展示幻灯片,结合幻灯片讲解知识【新课讲授】天文四季:夏季是一年内白昼_最长_、正午太阳高度__最高__的季节,也是太阳辐射__最多__的季节。冬季是一年内白昼最短、正午太阳高度_最低_的季节,也是太阳辐射最少的季节。春季和秋季是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气候四季: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变化相符合,北温带的许多国家在气候统计上一般把_3.4.5_三个月划分为春季,___6.7.8___三个月划分为夏季,___9.10.11__三个月划分为秋季,__12.1.2___三个月划分为冬季。南半球与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五带划分:【小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以北半球为例)【巩固练习】3. 北温带许多国家为了使季节划分与气候相结合,一般将夏季定为( C )A. 4、5、6三个月     B. 5、6、7三个月C. 6、7、8三个月     D. 7、8、9三个月10. 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1)该图表示北半球的节气为 冬至  ,EF线为 晨  (“晨”“昏”)线。 (2)该日,A、B、C、D、E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等于0°的是  E 。D点日出的地方时是  6 点。 (3)该日D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66.5  。 (4)该日C点的昼长为  8  小时。 (5)在图中绘出太阳光线。
【板书设计】三、 四季更替和五带天文四季:气候四季:五带划分:
【教学反思】
PAGE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