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课题】 4.3海——气相互作用1 课型:新授课主备: 审核: 时间:课程标准:运用图表,分析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解释厄尔尼诺、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核心素养:1.结合示意图,认识海—气相互作用的原理。2.列举实例,理解海—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过程。3、培养学生爱国思想和国防教育的价值观。【教学重点】海-气相互作用的表现及影响【教学难点】海-气相互作用的表现及影响【教学方法】课件演示法、学思结合法、合作探究法、讲练结合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位于南美洲西海岸的秘鲁沿海地区受寒流影响气候常年干旱,而在2017年,秘鲁沿海却出现了严重的洪涝灾害。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气候异常现象?如何监测这种现象?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海洋与大气之间进行着物质和能量交换,其中的水热交换,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尤为深刻。1、水分交换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约占大气水汽的87.5%。大气中的水汽凝结后,以降水的形式返回海洋。一般来说海水温度越高蒸发量就越大。低纬度海区和有暖流流经的海区,海面蒸发旺盛,空气湿度大,降水较丰沛,海——气间的水分交换也较为活跃。2、热量交换海洋吸收太阳辐射,把热量储存在海洋表层。把储存的太阳辐射能输送给大气,为大气运动提供能量,驱使大气运动。大气主要通过风向海洋传递动能,驱使表层海水运动。水温高的海区,向大气输送的热量也多。热带地区海洋面积大,是驱动地球大气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地。大气通过风作用于海洋,驱动海水运动,把部分能量返还给海洋,并使海洋热状况产生再分配,改变海洋对大气的加热作用。海——气水热交换示意图【巩固练习】1.在无风的地点点燃蚊香,可见烟雾总是上升且只能上升到一定程度,这是因为: ( C )A.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B.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因重力作用下沉C.空气受热膨胀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D.空气遇冷收缩上升,到一定高度后气压改变导致空气向周围分散流动2.海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能够对大气中的CO2浓度进行调节,有人称之为海洋“生物泵”作用。该作用可能(A )A.缓解全球变暖 B.缩小臭氧层空洞 C.减轻酸雨污染 D.加快洋流流速3.北大西洋暖流的动能来源体现了哪两个圈层间进行的什么能量的传输和交换( A )A.大气圈与水圈间的动能的传输 B.大气圈与水圈间的化学能的交换C.生物圈与水圈间的化学能的交换 D.岩石圈与水圈间的动能的传输4.海水对大气温度有明显的调节作用,其结果是( A )A.冬暖夏凉,温差减小 B.冬暖夏凉,温差增大 C.冬冷夏热,温差增大 D.冬冷夏热,温差减小5.海洋与大气相互作用最活跃的地区是( C )A.温带 B.寒带 C.热带 D.都一样【板书设计】第三节 海—气相互作用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1.海—气之间的水分交换2.海—气之间的热量交换3.海—气水热交换地理意义【教学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